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河源24亿解决老区“五难”

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 何耀华  

 

河源24亿解决老区“五难”

文| 何耀华

广东省河源市98个乡镇中有81个乡镇、949个行政村是老区。老区人口174万,占总人口的52%。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制约,老区的社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突出表现为读书、行路、照明、饮水和看病“五难”。
河源市委、市政府为解决老区“五难”问题,从1999年到2008年10年间,共投入资金24.6亿元,切实解决老区“五难”问题。

第一解决读书难
解决老区孩子读书难是从改造老区破旧小学入手,保证孩子有一个安全的读书环境。
老区山村小学的校舍,大都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部分是大跃进年代发动群众献工献料建起来的泥砖土壁房子,经过五六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破旧不堪。2000年冬,原广东省委书记、省老促会理事长林若到老区调研,看到老区学校的破旧,深感对不起老区人民。在林若同志的主持下,省老促会向省委、省政府写报告,建议对全省老区的破旧学校进行改造。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老区的部分学校进行改造。河源市得益于省政府拨款,深圳市和珠海市的支持 ,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援,至2008年,全市共投入2.8亿元,改造破旧学校房屋795间,使老区孩子“读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二解决照明难
老区村地处深山密林,居住分散,架线通电成本高昂,生产照明用电成了一大难题。
市委、市政府把老区电网建设列为“民心工程”,市供电部门为了实现户户通,从1999年—2008年,全市投入电网改造资金14.3亿元,其中投入老区资金7.4亿元,让37万多农户,170多万老区百姓用上电,实现了户户通电。老区电网改造同时,河源市推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据此,全市农民每年可减轻负担近3亿元。

第三解决行路难
为解决老区百姓行路难,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老区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工程实行10万元/公里补贴。河源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决定在省财政资金的基础上,每公里村道市、县各配套3万元,加起来16万元/公里。但由于老区农村多地处边远山区,通路工程艰巨,造价少则26万元/公里,多则35万元/公里,资金缺口非常大。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支援,除省、市、县按原标准补助外,再由市给予4万元/公里、县给予1至2万元/公里的资金补助。
经过5年奋战,老区村道硬底化全面完成。据统计,2004年—2008年,全市实现老区行政村村道硬底化3960公里,投资11.6亿元,解决949个老区行政村出行难题。如今,老区百姓行路不再难,不少农户添置了摩托车、汽车,走在宽广平坦的奔康路上。

第四解决饮水难
2003年,河源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难问题列入“十项民心工程”,并将革命老区作为重点,优先解决。
2003年到2005年,全市建设了81宗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入资金5652万元,其中省拨付资金3045万元,自筹资金2607万元。共解决18.7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为71个老区镇17.188万人。到2008年,老区吃水困难问题基本解决了。

第五解决看病难
河源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98个乡镇每个乡镇现在都有卫生院,其中81个为老区卫生院,中心卫生院17个,均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近10年,全市共投入2.2亿改造乡镇卫生院并增加医疗设备。全市设置了1251个行政村卫生站,从2007年开始,市里每年给村卫生站一万元补贴。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河源市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参合率由2004年的34%提高到2009年的95.4%。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