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民生情怀暖八闽

2012/10/17  浏览量:   作者:郑璜  

  牢记嘱托,情系老区,

  红色热土书写崭新篇章

  “年年好,节节高!”

  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民俗广场,游客和村民一边敲击竹筒,一边齐声呐喊。

  激昂欢快的舞蹈,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现在,不少村民成了圣地艺术团的演员,天天在民俗广场演出,每月都有工资领。”村支书廖德方感慨道,“这都是托了总书记的福啊!”

  2010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五龙村,看望了烈属张唐妹一家,并与群众载歌载舞,喜迎新年。

  五龙村抓住机遇走“倚红扶绿”的路子,依托区位优势,借助古田会议红色旅游的契机,创办农家乐、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成了五龙村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如今的五龙村,已是国家旅游局、农业部评定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去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800多万元;近一半人从事旅游业,农民人均纯收入8650元以上。

  整村立面改造,绿化美化,建农家乐管理中心……变化,每天都在五龙村发生。

  廖德方被选为十八大代表。他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十八大即将召开,前来古田会址接受传统教育的游客多了,车子多了,村道要扩宽,停车场要扩大……”

  饮水思源。

  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就指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将会继续支持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希望继续抓住机遇,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把老区发展得更好。”2010年,总书记再次来闽,并与老区人民共度春节,明确指出:“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2011年,总书记又给上杭古田五龙村党支部亲笔回信,对老区人民关怀备至。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牢记中央领导的嘱托,在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更加注重老区工作,在用好用足中央政策的同时,按“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加大对老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仅省级财政支持老区资金就超过400亿元,多个关怀老区人民的政策和举措先后出台。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福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福建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

  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6条具体扶持措施,要求到2015年,老区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1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推动革命老区发展促进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条例》不仅要求各级政府在资金方面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还提出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老区发展。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推动下,老区走向全面开放,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渐显现,从全省较为贫穷的区域跃升为新的增长极。

  统计显示,至“十一五”末,全省老区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9864.66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790元,年均增长19.5%。22个原中央苏区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1771元,年均增长20.9%。

  加快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一系列深得群众赞扬的惠民措施出台,使老区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连续18年实施“造福工程”,累计搬迁约7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老区群众;

  2007年底,全省老区县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1年,为让老区人民早日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我省出台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意见,提高了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对老区县、苏区县的补助标准;

  2011年,我省两次提高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基本达到同时期参加革命的重点优抚对象的定补水平,健全定期生活补助标准同步增长机制;

  2012年,以22个原中央苏区县和10个财政特别困难老区县为扶持对象,加快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

  民生为本,枝叶关情,

  和谐八闽铺展幸福画卷

  “总书记叮嘱我们,要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多作贡献。作为基层社区干部,就应该为居民过上和谐生活尽好责任。”对6年前胡总书记来社区视察的情形,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居委会主任林丹记忆犹新。

  2006年,军门社区创新了集助学、助医、助困为一体的“吉祥三宝”模式;2008年,通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向群众提供集党建、民政、卫生、劳动保障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09年,推出“民情日志”工作法,开展“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探索推行“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此外,军门社区还建立了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先富起来的居民共同帮扶困难群众的“三重帮困网络”,有效缓解了困难户的生活、子女入学等难题,扶贫助困覆盖率达到100%。

  6年来,军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国巾帼文明岗等140多项荣誉称号。林丹当选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

  居民们说,军门社区虽然没有高楼花园,却是福州市中心幸福指数最高的社区之一。

  民生不分地域。

  中央领导牵挂的不仅仅是老区人民。2010年春节,胡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明确要求,要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更加给力民生。省委省政府作出“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的庄严承诺,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条红线贯穿始终。人们高兴地看到,老百姓的事就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大事,无数个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书写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战役位列其中。当年11月,民生工程再添便民商业网点、公厕建设等10项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

  2011年初,省政府庄严承诺,全年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现金收入均同比增长12%。这个承诺顺利兑现。

  2011年9月,省第九次党代会再次把改善民生摆上突出位置,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

  今年初,农林水利、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事关民生的项目,被纳入五大战役;发布的5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助残、养老、社保、安居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惠农政策、平安建设等领域。

  一切为了民生。我省切切实实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2010年,全省民生支出102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2011年,民生支出增长更大,达1573.89亿元,占全省总支出的72%,同比增长30.7%;年底省级财政有部分超收,又将其70%用于民生。

  涉及民生问题的改革,我省“敢为、能为、有为”——率先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让老百姓省钱省心;率先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延伸到所有社区、建制村,形成高覆盖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全省新农保全覆盖,比全国计划提前10年;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是无源之水。

  在兑现去年“三个同步增长”的承诺后,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再次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在全省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期同比增长11%的基础上,将力争增长12.3%作为奋斗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1.3%,在东部各省市中位列第二,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6.6%,再次跑赢了gdp增幅。

  天下之重,民生最重。社会和谐,民生为本。一个个民生目标的实现、一项项贴心承诺的兑现,让越来越多百姓感受温暖,体悟幸福。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