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陕甘宁老区:寻找振兴之道

2012/11/15  浏览量:   作者:郑升  

  从陕西铜川出发,一路途径甘肃省的庆阳、平凉两地,转而进入宁夏西海固地区,最后抵达中卫,我在中国的西北角穿行约八百公里。

  在历史上,因地理、文化或者政治上的原因,这些地区经济长期发展滞后。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一直都是面向海洋向东扩张,而原有的那条通往西域的扩展之路,因高山大漠和政治、经济上的隔阂,逐渐边缘化。

  直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一局面有了根本转变。

  但细细梳理这些地区的现状,会发现这些地区的转变之路其实有很多难题,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摆脱长期以来对资源的依赖。

  新近批复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上述地区的发展划定了方向,这些地处老区的城市,已各自迈出了发展的步伐,虽然并不轻松。

  需转型的经济

  历时14天的采访中,被采访对象提及最多的词,就是“资源”。不论是在“煤城”铜川、“陇东粮仓”庆阳,还是“塞上江南”中卫。

  铜川正走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路上,境内目前通行的两条铁路都是运煤专线,无煤可挖后怎么办,铜川正在寻找方向。

  就铜川本身的工业结构来说,其除了煤炭之外,水泥行业也占有一定比重,但这同样陷入了煤炭枯竭式的追问之中。况且铜川现有的环境资源的禀赋,并不足以支撑这座城市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的勘测和开发。

  庆阳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三十年前的铜川。得益于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煤炭和油气资源在庆阳被发现,这激起了主政者打造“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的雄心。

  走在庆阳的街头,看着满大街的外地车辆和火热的工地,很自然就会生出一种发展起步的豪情。但当地官员也表示,庆阳的制约之处在于,土地和水源资源的紧张。

  与庆阳相邻的平凉,则多了一些迷茫。古时丝绸之路上的“旱码头”,今日只是西北角一个普通地级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平凉只是在地理上扼守着西区的要塞,其土地、水源和能源资源,均不能与庆阳相提并论。

  再往北走,固原和中卫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里虽然是 “塞上江南”,黄河首富之地,但这也只是相对于农耕时代的西北地区而言。两地共同的制约,是最基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水。

  因为水资源的匮乏,固原和中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这两个地区,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稍具规模的工业,旅游业则因配套设施的制约,难以形成规模支撑经济增长。

  振兴之路

  目前看来,不论是对于铜川还是庆阳,抑或是平凉、固原还有中卫,其发展之路均与“资源”紧密相连。

  这样的局面,与陕甘宁边区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位置密不可分。

  这些城市身处西北腹地,无法开展边境贸易;交通和物流的困乏,使得商品流通困难,制造业难以聚集;加之文化交融带来的驳杂局面,投资环境相对于其他地区处于劣势。

  2012年3月《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称《规划》)的批复,相当于是在国家层面为城市发展划定了路线图。铜川、庆阳、平凉、固原和中卫五个城市均是规划覆盖的城市。

  《规划》提出,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全面振兴注入活力,努力推动老区实现振兴,使老区走出一条生态环境良好、能源资源集约开发、人民生活富裕的科学发展之路。

  《规划》对铜川、庆阳、平凉、固原和中卫等城市的定位各不相同:铜川建设区域建材中心;庆阳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平凉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生态文化名城;固原建设宁南生态城市;中卫则建设新能源基地、生态旅游城市和交通枢纽。

  现在,铜川正在加快城市新区建设,该市提出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将铜川打造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区。

  庆阳则大力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深加工产业。庆阳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市境内原油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并全部实现就地加工,煤电、风电装机达到1260万千瓦,煤化工建设规模达到500万吨。庆阳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大庆。

  固原也在前行。2012年8月11日,在固原市的宁夏固原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里,中铝固原扶贫开发一体化项目开工,这个工程被固原市政府寄于了改变该市工业结构的厚望。

  不过,挑战也是存在的。

  比如,以庆阳和固原为例,两地在计划中打造的大型化工基地,都需要千万吨的工业用水来满足生产所需,供水如何保障,现阶段仍是个难题。

  显然,对于陕甘宁老区的这些城市来说,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