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浏览量: 作者:王志国
让赣南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
是全省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和共同心愿
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志国
今年六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赣南发展史,也是我省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最近我在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振兴发展赣南老区一系列重要文件,特别是近几天学习党的“十八大”有关精神,心情激动,心潮澎湃。以下我谈三点自己的学习理解和体会。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赣南老区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国发[2012]21号文件对赣南老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两区、三基、一枢纽、一屏障”。这七大战略定位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其核心就是极大地提升赣南老区发展的地位,增强赣南的发展能力,迅速改变赣南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让赣南人民与全省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富裕幸福、全面小康的生活。在七大战略定位中,第一项就是把赣南苏区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赣南苏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中国革命、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改革开放以来,赣南苏区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战争创伤、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赣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如2011年人均经济总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1.2%,人均财政总收入只有22.1%。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如生产总值只有西部地区的58.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只有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91.5%,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9.7%。赣州市18个县市区,918万人口,有8个国定贫困县,11个县市纳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有215.46万人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29.9%。想一想当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只有240万人口的赣南苏区,有33万余人参加红军,60余万人支前参战,有姓名记载的革命烈士达10.82万人,长征路上每公里有3名赣南籍战士倒下。而革命胜利到现在,赣南群众还有许多家庭住的是土坯房,点的是煤油灯,走的是泥巴路,食难饱、衣难添,有病不能及时医治。他们之中有许多还是革命后代,烈士遗孤。每想到这里,每一个有良心、有正直感的人都会心里难过,都会寝食难安。因此,中共江西省委苏荣书记说,加快赣南振兴发展不是什么“恩赐”和“施舍”,是我们必须认真履行的重大责任和义务,是党交给我们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赣南苏区开展扶贫攻坚,让苏区人民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是全省和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和共同心愿。
第二、必须深刻把握赣南老区扶贫攻坚有六大基本任务。
国发[2012]21号文件和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赣发[2012]8号文件,对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施扶贫攻坚已经做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和安排部署。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理解,当前对赣南扶贫攻坚有六大基本任务。
第一大基本任务:用较短的时间首先解决老区群众当前最为紧迫的民生问题。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以土坯房为主的农村危房改造。首先要尽快改造赣南农村革命烈士遗属,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以及失散红军遗属危旧土坯房,使他们尽快住上宽敞明亮、经济适用的住房。其二是国有工矿棚户区和国有林场危房改造,其三是赣州城镇棚户区改造。按城镇保障户标准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中央补助和省级配套资金,2015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率先完成,其他的“十二五”末基本改造完成。
二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卫生问题。可采取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集中供水设施、分散家庭采用电动或人工压水井等多种方法解决,还要建立健全农村水质安全监测系统。2014年前保证赣州农村每个家庭都能饮用卫生安全水。
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实施赣南老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13年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或电压低的问题。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县乡道路改造连通工程,提高省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标准的通达深度。
四是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将农村和城镇无工作的烈士子女、农村退伍老兵等人员纳入抚恤补助范围;将在乡老红军子女、失散红军等人员的遗孀纳入国家定期生活补助范围;实施残疾人就业援助和生活补助。
第二大基本任务:加快构建赣南老区振兴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以赣州市为核心,开工新建扩建一批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机场项目,增强赣州到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出省通道能力,加密赣州到北上广等中心城市的航线,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实现县县通高速、通国道,把赣州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二是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开工新建和扩建一批电厂和高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赣南天然气管网及成品油管道建设工程,支持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建设。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赣州、吉安、抚州市城镇防洪标准,加快推进上犹江引水、新干航电和峡江水利枢纽建设,实施一批灌区新建、续建工程和节水改造、中小排涝泵站以及“五小”水利工程,提升赣南老区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
第三大基本任务:做大做强赣南老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赣南老区振兴发展、扶贫攻坚能否取得持续成效,关键要看赣南老区有没有建立起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要看老区是否成长壮大起来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赣南老区有脐橙等特色农产品优势,有稀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有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只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政策支持,就可以培育发展起来一批优特产业。要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有机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稀土、钨等精深加工业、新材料,大力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现代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制造业发展水平。要依托优势骨干企业,引进战略合作者,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应用,创建一批知名品牌,把赣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
第四大基本任务:大力促进赣南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是提升赣南老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抚贫攻坚的重大任务。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赣南振兴发展、扶贫攻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一批高素养职业劳动大军。二是提升城乡医疗水平。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解决老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丰富老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四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在2020年赣南老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五大基本任务:加强赣南老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这是中央对赣南老区的发展要求、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和赣南老区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要深入实施老区“一大四小”造林工程和城乡通道绿化工程,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赣江、东江、抚河源头保护,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和源头生态补偿试点,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县、生态工业园。
第六大基本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是赣南老区振兴发展、扶贫攻坚的根本动力。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赋予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地方金融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政策。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开放合作,推动赣州“三南”地区和吉泰走廊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支持老区的一批高新园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园区和省级园区。
第三、实施赣南苏区扶贫攻坚战略关键是抓好项目建设、项目落实
赣南苏区扶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迫,中央要求“十二五”末赣南苏区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等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年实现整体式跨越;省市制定的目标是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要实现这些宏大目标,我感到抓项目建设是关键。要把中央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都变成可实施操作工程项目,如民生项目、交通项目、能源项目、公共服务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只有通过项目建设,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扶贫攻坚的基础支撑体系才能建立起来,内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竞争力才能提升。省直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很好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现在最重要的是与赣州市有关部门一起到中央搞好对接落实,使项目尽快立项,资金尽快到位,一些紧迫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省里安排的项目和配套资金要毫不迟疑地优先安排,尽快到位。
可以预料,赣南苏区发展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老区振兴发展、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生活,就在不远的将来。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