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吉安美丽乡村建设书写“村美民富”

2012/12/20  浏览量:   作者:刘之沛 肖春根 黄璇  

  寒冬时节,记者驱车吉安市杨万线,但见青山、古樟、池塘目不暇接,青砖、飞檐、翘角扑面而来……处处彰显凝重大气庐陵文化风格的美丽乡村,让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众多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交口称赞。在吉安,像这样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这是吉安大手笔建设美丽乡村、铸就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一个精彩镜头。

  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农村的同步至关重要。去年10月,吉安的决策者提出,坚持三化同步互动,坚持城乡统筹、城乡同治,建设美丽乡村,并写进全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第三届人代会报告。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五美为标准,变分散建点为集中建带。

  该市在第一时间出台《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并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市委常委实地挂点,高位推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4000多名市县挂点干部、上万名帮建单位干部,身临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也是主角。该市充分发挥“一组两会”(党组织+村民理事会+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干部带头上阵挑重担,做出样板给农民看。短短一年时间,全市新农村建设提挡加速,面貌日新月异。全市有6个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村获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井冈山菖蒲村被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乡村,吉水县低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吉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出“一圈一带一片”规划战略,着力打造城郊型新农村建设圈,交通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乡镇驻地、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样板片。青原区新圩镇坚守庐陵底蕴,一任接着一任打造庐陵风格的魅力乡镇。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涉及的2.5万移民新村建设,本着临水、近山、靠城镇、少占田的指导思想来规划布局,建成具有庐陵传统民居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有序才有美。该市以“八个禁止”为原则,下大力气加强乡村建房管控,下猛药整治农村无序建房和违规建房顽疾,杜绝沿国省道两边无序连排建房和在农田“开天窗”建房等现象。目前,全市实现乡村规划全覆盖2535个行政村,30户以上的自然村已有90%完成规划。

  该市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大格局中,既充分考虑村庄的历史传承、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又不遗余力地将文化保护和挖掘内涵贯穿始终,使延续庐陵文脉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等靠要、不占用农田建房、不沿马路搞建设、村庄不搞宽马路、民居门前屋后不过度硬化;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多保留古迹、多发动群众。“八不八多”的建设原则和“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民居风格,始终贯穿在吉安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水韵文溪”、“耕读黄南”、“收藏山田”、“红色三湾”、“客家碧洲”、“文化怀忠”……一个个特色文化新村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该市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绿色蔬菜、花卉苗木和楠木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既美化乡村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水县白水镇利用原有的甜柚生产基础,打造“井冈蜜柚之乡”;青原区天玉镇发动村民合伙经营,建起了近6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成为全省有影响的花卉苗木重镇;永丰县绿色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余亩,超过粮食产业成为种植业的支柱产业,是江西唯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万安县在26公里的杨万线上分布了西柚、特种水产、富硒稻、油茶、生猪等17大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条镏金镀银的产业富民带。富民特色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撑起了农民的腰杆。今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7100元,同比增加792元,增长12.6%,实现了“村美民富”。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