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发挥延安大学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中的特殊作用

2012/12/28  浏览量:   作者:崔智林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同时,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建成全面小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大课题。对于我们延安大学而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做好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中发挥特殊作用这篇大文章,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切入点。

  2012年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个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延安、榆林、铜川,甘肃省庆阳、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固原、中卫等8个地级市,以及陕西省富平、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甘肃省会宁,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等9个县(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762万人。规划期为2012-2020年。其中陕北组团包括榆林、延安、铜川市及富平、三原、泾阳县,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了陕甘宁革命老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是: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这是一个全局性的振兴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规划实施后,将对这片著名革命老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本区域的特征、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延安大学的性质、区域位置、办学条件、学科优势及历史传统等方面来看,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中,延安大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规划》将延安大学的建设纳入其中,这对延安大学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将十八精神的贯彻,落实到学校围绕《规划》实施而进行的各项改革、建设工作之中,使学校能够真正发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该区域新思想、新技术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库、思想库、决策支持系统和创新基地。充分发挥智力、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计划目标的实现。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所覆盖的区域,具有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本区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具有十分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有着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二,本区域是西部重要的能源富集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能源战略接续区的组成部分,第三,本区域同时又是经济和社会欠发达地区,尽管能源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造业和服务业还十分落后,社会发展尤为滞后,特别是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非常大;第四,本区域是我国黄河中上游重点的生态治理区域,生态相当脆弱,生态恢复工程任务艰巨。

  上述四个特征表明,该区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的投向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同时也表明,该区域存在着重大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在智力、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由于这一区域距周边中心城市西安、兰州、银川相对较远,因而,这些中心城市对该区域的辐射能力有限,加之区域内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尤其是社会发展滞后,所以,对中心城市高校人才和技术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延安大学是本区域内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无论规模、层次,还是水平都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延安大学对该区域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该区域的发展重点是经济,但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可以通过“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借鸡生蛋”的方法,求得暂时解决,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却必须“本土化”,同时,还必须有高等院校的文化引领,没有“本土化”的人才和技术以及高等院校的文化引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社会发展与进步。而延安大学恰恰可以在本区域人才和技术“本土化”及文化引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延安大学具有为本区域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人才的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大学就将“学校以适应抗战与边区建设需要,培养与提高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干部”作为基本的办学方针,重点为陕甘宁边区培养各类人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大学的毕业学员在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科技、财经、司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医疗、体育以及基层政权中,一直充当着业务和领导骨干,是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国后,延安大学一直将服务陕北、为陕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成为陕北老区的人才基地和科技、信息、文化中心。陕北老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人才供给,基本依靠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目前的学科专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师范教育、临床医学、能源化工、生物技术以及中共党史(尤其是陕甘宁边区史)、陕北历史文化等方面,这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计划所覆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技术的需要以及资源优势、产业结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具有良好的专业学科支撑条件。因此,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为契机,是为支撑该区域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应当将延安大学延安精神研究和教育提升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努力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自觉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实施之中,这是延安大学当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以《规划》实施所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主动适应,自觉服务,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等方面适应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的需要,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服务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中,再造延安大学新的辉煌。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