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9 浏览量:
十年雄关漫道
——记湖北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明炎
牛合群 阎蕾
十年前,放弃湖北省枣阳市经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舒适岗位的他,只身下海来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已达三年之久的湖北光武汽车工业总公司,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成为枣阳市新一轮机关干部到企业的先行者,拉开了湖北光武汽车工业总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帷幕。
2000年5月,湖北光武汽车工业总公司成为枣阳市第一家动态股权改制单位,并成功实现了动态股权改制。
2001年6月,湖北光武汽车工业总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入福田汽车集团,成为了枣阳市招商引资的成功典范。
2006年7月,湖北福田再接再厉积极争取,成为福田汽车集团专用车业务——“福田汽车集团5万台专用车项目”的南方生产基地。
作为湖北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他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就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秉承福田人的“热情、创新、永不止步”的精神,带领干部员工抓住机遇,使企业员工由400多人发展到1200多人,使销售规模由1997年800多万元上升到现在的3亿多元,赢得了规模和效益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实现了企业由单一的车架业务到车架、专用车、汽贸三大业务并举。
他就是湖北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明炎。在湖北福田的发展历程中,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体现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独到的战略眼光。如今在该市举办的最火暴的评选“2006年度十大经济功勋人物”活动中,李明炎的票数高居榜首。
把企业发展当作个人的最大追求
十年前,李明炎来到湖北福田的前身即湖北光武汽车工业总公司主持工作。此时的企业,人心涣散,陷于倒闭境地。面对困境,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一线职工和市场客户,谋求发展良策,迅速确立了以启动市场、启动生产来促进企业稳定和人心稳定的工作思路,“三斧子”使企业很快地恢复了正常生产最终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在枣阳的企业中第一家实施了动态股权制改革。在实施产权置换的同时,主动进行员工国有企业身份置换。工作中,李明炎同志把宣传改革政策、做好员工思想工作放在了首位。他集中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到家属区找离退休老职工、中层管理人员和在职的员工一次次座谈,征求他们对改革的意见,解答他们的疑惑。虽然在方案推出的开始,有些员工不理解,非常情绪化堵住办公室,甚至找到他的家里。但通过沟通,多方做工作,终于赢得了支持。在全市第一个完成了动态股权制改革。
——从民营到国有控股,为企业奠定了长久生存基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一个为整车厂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面临逾加开放的国内汽车行业,没有强势品牌和稳固的市场支持,生存维系他手,更不用谈竞争和发展了。为了与知名整车厂家合作,他长时间在东风、福田等公司中奔波,到处找关系牵线搭桥拜访知名企业的领导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经过“三年运作、十上北京”用自己的诚心和努力打动了上市公司福田汽车的领导层,实现了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姻,于2001年6月成立枣阳福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引进福田汽车2000万元的投资,成为枣阳市招商引资的典范。虽然招商引资的成功把原来的一个小企业带到一个国际化福田汽车的大平台,但合资对原公司个人股东来讲在短期内有利益损害。因为原企业经过动态股权改革,已经实现国有到民营的转化,并且民营后公司63个关键人持50%的股份享有100%收益,合资后63个关键人所持股份只占25%,也只享受25%的收益,企业又成为一个国有控股的公司。部分个人股东不理解,也曾反对过,但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工作,使大家看到企业生存是个人利益之根,企业长远发展是个人利益之本。为合资工作扫清了思想障碍。
——变车架为主导产业到专用车为主车架为辅产业格局,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引擎。进入福田大家庭,在常人看来是找到了一个好靠山,但在李明炎的观念中,企业长久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车架生产属劳动密集性产业,利润较低,市场已趋饱和,发展空间不大。经过对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考察和深思熟虑,在进入福田的第二年,也就是2002年,他又战略性地提出进入专用车生产领域和开展汽车贸易,整合福田内部资源,利用福田汽车的欧曼重卡产品改装专用汽车,利用欧曼的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通过开展福田麾下重卡、轻卡、农用车、工程车等品牌的汽车贸易,极大地提高了福田品牌在枣阳地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专用车从2002年起步,目前已具备年产5000辆的生产能力,开发出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资源。2006年7月,湖北福田5万台专用车项目成功奠基,一期工程2007年底竣工投产,计划2008年形成年产1万辆专用车生产能力,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的宏伟目标,二期工程计划于2010年年底完成,届时专用车产销能力达50000辆/年。成功启动了湖北福田公司第二次创业,这一战略决策的跨出,使湖北福田成功地实现了企业转型和经营战略的调整,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找到了出路。
在工作中,李明炎不仅是一个引导者,更是一个实践者。
一是推行tps即丰田生产方式。从2002年7月到2003年5月,从现场“5s、5定”管理入手,理顺生产现场管理,实行看板生产,为全面推行tps改善奠定基础;2005年以项目改善为突破点,先后开展作业时间测量、标准作业编制、消除浪费、制作实情说明书一系列活动,在质量、成本、安全、设备、现场、工艺、动作等方面的改善项目近1000项,创造综合经济效益234.7万元。提高产品质量9.76%,提高劳动效率9.26%;产品生产准时率由90%提高到95%,交货准时率由95%上升到98%,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1.69%。如总装车间有各种铆接机20台,如不断电就连续运转,每铆1架车架有2分钟-5分钟的等待时间。通过进行tps改善,在铆接机的控制电路中增加一套定时、延时停机电控装置,使铆接机在60秒不使用的情况下自动切断电源。经测算仅此一项20台铆接机一年可节约维修费用、液压油费用、电费合计27.8万元。
二是推行“三大策划”即营销策划、质量策划、成本策划。通过营销策划,规范信息管理,搭建市场信息处理平台,密切关注行业走势,掌握竞争对手动态,不断提高策略转化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策划方案,使企业经营价值链各环节围绕营销计划组织运作,提高了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通过质量策划,使新产品在设计、设备工装、检验手段(如检具等)、质量目标、生产工艺确认等方面系统受控,在生产之初就建立了检验标准和控制重点并建立档案,形成闭环管理。成熟产品的改进策划侧重于从工艺改进、防范、防错装置、增加工装投入等方面进行,着眼于质量水平的提高。根据改进项目的不同层次,实施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三级管理。对长期困扰的纵梁叉口、铭牌孔偏/小等问题,通过设计专用钻孔模、实施工装模具定检、投入新的成型模具、更换磨损模块等预防性和工艺保证等措施,得到了根本解决。成本策划一是在设计环节合理配置零件,在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采购渠道、适采购减少库存、降低采购价格,制造环节提高材料利用率,销售环节降低运费、控制业务经费的方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2005年通过成本策划成功运作,全年降低成本达420万元。
除此之外,在李明炎的倡导下,公司还开展了标杆管理、项目管理、模板化管理、流程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了公司管理能力,提升了干部员工的综合素养。
自2001以来,湖北福田每年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经费比重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0%,5年来累计投入技改资金达4500万元。
在李明炎同志的组织和倡导下,设计了组合纵梁成型模具,实现一模多用,可以成型
近年来,
自2001年以来,公司销售收入利润、上缴税收三大指标年均增幅达到68%以上,累计上缴税收4105.37万元,被襄樊市国家税务局评为“2002—2003年度纳税a级企业”。车架产销量由2001年的不足1万架增长到2004年的4.5万架,专用车产销量由2002年40台起步,2004年达到1000辆;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上缴税收970万元,仅次于2004年历史最好水平。公司产业结构由单一转变为汽车车架、专用汽车和汽车贸易三大业务,公司成长空间迅速拓展,被湖北省经济委员会、湖北省统计局评为“2005湖北省百家最佳成长型中小企业”。
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李明炎不忘回报社会,每年捐资助学2万元,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题。2003年,一个就读于襄樊学院、名叫张云的贫困大学生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关注。因为家庭困难,张云已欠学费1万多元,面临辍学。得知此事,他安排公司党委和工会相关人员前往学校了解情况。在李明炎的殷殷关怀下,张云同学拖欠的13800多元学费很快得到了解决。几年来,仅湖北福田就吸纳了原枣化公司,野马自行车厂、圣龙厢式改装厂、印刷厂等破产企业的380多名下岗职工,为他们提供了重新就业的机会。在湖北福田扶持下,有20多个以汽车零部件加工的配套企业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配套厂的职工有500多人都是这些年来当地破产或改制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2005年湖北福田公司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湖北省再就业先进企业”称号,2006年获得“湖北省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荣誉称号。
作为企业领头人,李明炎时刻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员工工资收入连续多年在枣阳市工业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先后建立起6栋家属楼,解决员工的住房困难,每逢重大节日,李明炎都要带领班子成员到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公司开辟了一流的活动室、阅览室,为退休员工提供了舒适的健身场地和活动场所;在每位员工生日时送一份生日蛋糕,在电视台点播歌曲,送去公司的祝福和温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明炎同志饱含着对事业、对未来的无限热情,不断探索、创新、实践,永不止步。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