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浏览量:
5月2日,广东省保护利用红色革命遗址工作现场会在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委印发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加强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红色革命遗址具有党史价值、科研价值和教育价值。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鲜活的爱国教材,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各地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奋力开启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笔者认为,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整合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
十九大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是最根本的引领力量,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信仰是最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广东大地留下了众多革命(红色)遗址,遍布全省各地、数量十分丰富。为此,一方面,要整合红色资源,讲话革命故事。从挖掘整理,修缮保护,线路规划,品牌打造,资金投入,宣传推广等方面,讲好革命斗争故事,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擦亮红色品牌,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事业发展。另一方面,用好革命遗址,汇聚精神力量。依托红色革命遗址,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让革命故事广泛传颂。比如,组织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群体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红色革命旧址、集体重温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路线等活动。通过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宣讲教育,推动红色文化发展,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红色革命遗址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阵地。
二、弘扬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一项重要部署,主战场是广大的农村。4月26日,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挖掘保护红色资源,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宣教区,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红色革命遗址,大多散落在广袤的村庄。散落在偏远地区的村庄,有些曾是八路军、抗日队伍、游击队的指挥所、敌后根据地、补给站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革命武装、红色政权,很多都是在农村建立、发展和壮大起来。很多村庄曾是重要战役、重大战斗的遗址,烈士战斗和牺牲的场地,具有重大纪念意义。被誉为“东江红都”的惠东县高潭镇,境内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迹遗址。这些革命遗址和战斗场地,蕴涵着革命先烈
可歌可泣、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所有这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村庄、村落,流淌着红色基因,承载着红色印记。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发挥退伍军人、退休干部、革命后代的余热和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宣传革命斗争、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三、利用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孕育而生的红色旅游,日益受到重视和热捧,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红色资源转化成红色旅游的今天,“中国红”,催生红色旅游高热度。为此,突出地域特色,挖掘红色文化,将影响重大的革命遗址、有历史价值的村庄村落、珍贵的纪念物保护下来,建设好,利用好,为打造红色旅游打好基础,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对红色文化的保护。比如,韶关市围绕“北伐之旅”“会师之旅”“长征之旅”“抗战之旅”等4条红色主题旅游线路。通过串珠成链,连片开发,谋划和打造31个重要红色景区景点、3个红色小镇、6个红色村的建设项目,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打造红色旅游文化新的增长点。另外,利用红色革命遗址,策划制作系列红色革命故事的电视电影,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感染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新风尚等方面的导向作用。
总而言之,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好、开发好红色旅游,对研究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广东博罗县委:练伟雄)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