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内蒙古兴安盟老区学习考察纪实

2018/09/26  浏览量:     

  2018年8月17日,随同齐齐哈尔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领导,赴内蒙古兴安盟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下辖2市3旗1县,总人口165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3%。乌兰浩特市为盟委行署所在地,2008年兴安盟整体被自治区确认为革命老区。

  早8点,我与县老促会工作人员许晓玲驱车,经过近30分钟时间,来到了江桥高速口,等候从齐市方向来的齐市老促会的领导。接近9点钟,一辆12座的面包车从南边驶来,在高速口前停了下来,验票之后,见到了市办李振东会长、王玉副会长、安承才秘书长、高庆泽副秘书长及刘淑华、刘凤波二位部长。市办对这次学习考察非常重视,提前向兴安盟老促会发函,在征得兴安盟邀请后,全员参加学习考察,泰来县老区与兴安盟扎赉特旗老区地域相连,作为友好邻省(区)、县(旗),在工作上互有联系,因此随市办一同参加学习考察活动。

  我与许晓玲一同登上面包车,车行十几分钟后,进入内蒙古境内,但见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高速公路两旁不时闪过成熟的稻浪,金灿灿一派丰收景象,进入丘陵地带,在远处的山脚下的牛羊,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滚动,有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在上午10:30分左右来到了位于乌兰浩特市的高速收费口,在车里远远地望见,在高速口外边停着一辆银灰色的丰田越野车,打着双闪,在外边等候。兴安盟老促会副会长孙联春及工作人员王佳琳早早地在此等候。下车之后,彼此见面之后,交换了老区史志资料,随同孙副会长开始了兴安盟老区学习考察活动。按日程,在孙副会长的引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五·一大会”旧址,旧址位于乌兰浩特市五一路东侧,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始建于1935年,坐东朝西,是东北沦陷时期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又称“五一大会”)在此召开,大会共出席代表392人,列席代表199人。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云泽(乌兰夫)为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五一大会”旧址保护范围25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旧址内陈列着当时会场原貌,乌兰夫雕像端坐在主席台上,讲解员详细地讲解了当时会议情况及室内陈列的159件文物。最后观看了当时召开会议影像资料片,对“五一会议”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接着,我们参观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地——乌兰浩特市的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而兴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区域自治的纪念性展馆,也是内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区民族解放历程的纪念性展馆。听讲解员介绍:纪念馆始建于2007年,在庆祝内蒙古解放六十周年开放,纪念馆总投资96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陈展面积3500平方米,由序厅、主展厅和英烈厅3部分组成,展厅陈列的文物照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内蒙古人民反帝、反封建、抗击日寇侵略,解放全中国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及先烈的英勇事迹。展厅通过图片、文物、场景造型以及声、光、电等各种艺术和技术表现手段,向人们展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没有内蒙古的民族解放就没有内蒙古区域自治的60年这样一个真理。

  看完两处展馆,使大家对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享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各民族人民只有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由于时间的关系,乌兰浩特市还有乌兰夫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等一批遗址遗迹,没能参观,听孙副会长介绍说:已将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与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一批红色遗址遗迹融为一体,打造内蒙古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新景观,把乌兰浩特市真正变成为一座“红城。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提到1945年日寇投降后,9月25日,从内蒙古王爷庙(乌兰浩特市)流窜过来一股日军,在屠杀内蒙古三家子村村民后,过江屠杀泰来申地房子村民73口人的惨案,后被苏联红军合围,全部歼灭这股不甘灭亡的日军,始终没弄清楚这股日军的番号。孙副会长告知,这股日军是驻扎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市)日本关东军107联队。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突破日军阿尔山要塞,向王爷庙方向推进,107联队一触即溃,被苏军打散之后,107联队残余向南溃退,途经泰来向白城方向逃窜,准备在沈阳集结后返回日本。丧心病狂的日寇投降后,不甘灭亡,残忍地屠杀了内蒙三家子村和泰来申地房子村无辜村民,我们是共同的受害者,这笔血泪仇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孙副会长听说我们修建了殉难遗址园和纪念碑,很高兴,相约有时间前来观看。

  在下午的学习考察日程中,我们首先参观了乌兰浩特市颇具民族特色有代表性的建筑“成吉思汗庙”,成吉思汗庙是现存唯一一座纪念成吉思汗的祠庙,位于乌兰浩特市罕山上,始建于1940年,完成于1944年,该庙采用古代汉族建筑的中轴对称布局手法,建筑立体圆顶方身、绿帽白墙,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筑特色。

  成吉思汗庙坐北朝南,下方上圆,庙殿呈“山”字型,中间是高28米的正殿,东西两侧是高16.62米的偏殿,共9个尖顶。从庙底部向上登共有9个缓台81个台阶,意寓“九九至尊”。从底下往上看都是台阶,从上往底下看都是缓台平面,此设计与南京中山陵台阶如出一辙。庙宇用绿色琉璃镶制,正殿圆顶中央悬挂蓝色长方形匾额,上以蒙汉两种文字书“成吉思汗庙”。

  庙殿建筑面积822平方米,正殿有16根直径0.68米的大红漆明柱,大理台阶上坐落着高2.8米,重2.6吨的成吉思汗全身铸铜座像,两旁陈列着元代兵器。东西偏殿则陈列着元代服饰,书简、器皿,三座大殿天花板上绘有蒙古古代图案,大殿和走廊墙壁上挂有成吉思汗箴言字画和当代画家思沁绘制的成吉思汗大型壁画。讲述着成吉思汗从少年到壮年及重大战役的过程,见证了一代天骄横刀跃马,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元朝的业绩。当时,元朝疆域广大,最大领土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势力范围扩大到欧亚大陆。

  在乌兰浩特考察期间,参观了市老促会参与扶持的全国生态文化村——义勒力特镇嘎查,听随行的王佳琳介绍说,义勒力特翻译成汉语就是“英雄的村庄”。听镇里领导介绍说:全镇有1万7千亩地,1.7万人口,近年来在市老促会的扶持下,发展特色旅游业,办观光农业、采摘园。来到生态农业采摘园,但见成熟的瓜果、蔬菜旁,人们三一群两一伙的在田地里采摘,体验农家乐趣。据采摘园负责人讲,身居城市的人们,每到周末都结伴前来,在田园中体验采摘的乐趣。采摘园内种植的蔬菜不上化肥,施农家肥,纯绿色无公害,很受人们喜爱,人们在体验采摘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价值。每天观光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去年共接待35万人次观光旅游,今年有望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随后,我们参观了一户孔雀养殖户,据介绍:孔雀养殖已具规模,可观赏,可繁育孔雀,一只孔雀工艺品可售价5000元左右,效益可观。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老促会,每年为各旗(县)下拨500万元项目基金,专门用于扶持老区脱贫致富项目,可见,扶持的力度较大。各级老促会的作用发挥的很好,有地位,有效果,深受老区人民欢迎。

  临近傍晚,坐车在本市区游览一圈,但见公路宽广,路两旁或植树或栽花,城市建设很规范,给人一种来到大都市的感觉。记得前几年到乌兰浩特市,感觉就是一个小的城镇,没有几处高楼,路面也高低不平,现在已大变样了,高楼耸立,街道规整。精准扶贫采取“十覆盖”政策,人们的居住 环境和乡村建设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特别是新建的乌兰牧旗文化广场,雄伟壮观、气势不凡,虽然没进入里边,但听说室内设施齐全,可接待大型文艺演出,多媒体播放厅,展厅应有尽有,是乌兰浩特市文化活动中心。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与泰来县相邻的扎赉特旗老区,旗老促会会长王森林和几位副会长陪同考察活动。在过去战争年代,两地人民一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参加了马占山江桥抗战。日本鬼子投降后,两个村屯又遭受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946年,泰来县与扎赉特旗相继解放,泰来中心县委常委,副县长沙有石奉西满分局委派到扎赉特旗开展党的工作,与特布信取得联系,共同研究部署两地开展剿匪反霸斗争。祖籍属扎赉特旗,出生在泰来县江桥镇临江村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邵喜德,1950年9月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邰喜德曾先后参加了解放齐齐哈尔、平津、辽沈战役等大小战斗200余次,两次负伤,多次立功。被人们誉为“英勇善战、乘马冲锋、马刀见血、为人民立功”的英雄。

  上午,驱车一路向西,但见茫茫草原,一望无际,天空不时飞过几只苍鹭。中午时分,来到了扎赉特旗图木吉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始建于1956年,初始为旗县自然保护区,1998年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以保护大鸨的繁殖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948.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3.6平方公里,沼泽湿地面积220.6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8.9平方公里,动物71科309种,其中鸟类22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36种,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大鸨是该保护区最具特色之处,是中国仅有的少数大鸨繁殖区域,被誉为大鸨的故乡。据讲,大鸨的“鸨”字,从字面上解释是“七十只鸟聚在一起谓之鸨”。大鸨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躲避乱战的蒙古族部落来到图木吉哈达山上。他们搭起敖包,祭拜山神,祀求山神保佑自己能逃过灾难,不再颠沛留流离,过上安稳日子。当时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吃东西,仅有的一只小羔羊也作为祭品贡给了山神。只能煮锅白水,下点野菜,先给老人和孩子充饥。这时,众人看见一只大鸟,从远处飞快地跑过来,站在敖包前不动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它身高背宽,身长足有三尺多,双翅展开有六尺多,头部深灰色,喉上有羽毛向外突出,很像胡须,后背是棕色,并有黑色斑纹,在草丛中行走,很象犳子,它的腿很长,脚趾只有3个,没有后趾。在这个饥饿难耐的时候,有人提出要杀死它吃掉,这时,一个叫图木吉的老人站出来说:“不可以,这是神鸟,人们常说:上有天鹅,下有地鵏,它就是地鵏,是咱蒙古人的“套都格”。有它出现的地方就是宝地,我们可以在这儿安家了。”于是,大家都听信了图牧吉老人的话,谁也没有去动这只神鸟。忽然,这只大鸟的举动把众人惊呆了,只见它抖落了全身的羽毛,纵身跳进了开水锅里。接着更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当人们含着眼泪,吃到第一口鸟肉的时候,却是想念已久的手扒羊肉的味道。而且谁也没料到,这一锅肉竟让全部落的人吃了个痛快。锅里的肉盛出多少,又涨多少,直到最后锅里还在冒着腾腾热气,原来这是神鸟给爱鸟人的恩赐。从此,这个部落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图木吉老人成为首领,带领大家过上了安安稳稳的日子,人们与地鵏和睦相处。在保护区我们参观了保护区标本室,观看了保护区录像片,参观了保护区动物救护站,草地上有几只受伤的大鸨在悠闲的散步,酷爱摄影的我赶紧端起相机,拍了几张野生大鸨照片。这时,头顶上飞过十几只丹顶鹤,原来是保护区驯化的丹顶鹤进行放飞表演,我赶紧调转镜头,抓拍丹顶鹤飞翔的美姿,使人感到好像来到了扎龙鹤乡一样。

  没想到的是,与泰来一河之隔的图木吉自然保护区还有这一番景色,野生动物保护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丹顶鹤、大鸨的保护和繁育已取得成效。听保护区人员介绍,目前保护区里还有一百多户牧民、渔民未迁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旦迁出,保护区会更加完善,将真正成为鸟类的乐园。

  内蒙古兴安盟老区考察学习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许多,无论是在老区史志挖掘整理、遗址遗迹保护建设方面,还是在发展老区红色旅游、特色旅游,自然区保护建设与发展、打造青山绿水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愿我们两省(区)、两县(旗)老促会能携起手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把老区工作做得更好!

    (泰来县老促会 徐国强)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