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东进!东进!

2019/05/07  浏览量:     

  4月12日,湖北黄冈市老促会赴江西黎州、南丰、广昌考察农业产业的老同志一行,结束考察调研后,带着三县市的丰富经验,满怀喜悦,从南昌转道东进,回到大别山的怀抱。他们在市老促会对考察成果进行认真“消化"以后,于4月17日一大早,又从黄州东坡赤壁龙王山下再出发,深入黄冈市本土的黄梅、蕲春、英山、红安,对这4个县的农业产业进行调研。

  江西黎州、南丰、广昌三县市与黄冈同属革命老区,同是贫困地区,地理条件亦有不少相同之处,农业产业特点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黄冈市老促会赴赣考察组这次回师本土所选的黄梅、蕲春、英山、红安,前两个县属准山区,后两个县属滨临长江北岸的半山区半丘陵,都是以鲜明的农业产业特征闻名湖北,在黄冈所辖11个县市区具有代表性。

  从江西三县回马黄冈本土4县,调研组旨在通过认真的比较分析,从黎川、南丰、广昌的经验中看到黄冈农村产业的短板和优势,取长补短,借他山之石攻玉,在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中给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他们在4县调研的第一站是与江西九江一衣带水的黄梅戏的故乡、素有天下佛教祖庭(四祖寺和五祖寺)之称的黄梅县。

  黄梅历史上就是鄂东粮仓,鱼米之乡。

  同时,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十五军就诞生在十万大山脚下的大河。

  这天早饭后,雨后初霁,阳光明媚。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驱车300多公里,到达黄梅县城关,一放下行旅,顾不上长途奔波劳顿,便在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费军广和县老促会领导的带领下,直奔与安徽宿松接壤的大别山著名革命根据地黄梅东北部山区柳林乡。

  这是一块让老同志们十分牵挂的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在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的龙池河谷一次杀害了一百多名共产党人,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龙池河水。国民党把柳林方圆数十里大山内外变成了无人区。但这里的革命烈火不仅从未停止过燃烧,反而越烧越旺。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老百姓依然没有摆脱贫困。

  这让一届一届的党政领导和许多曾经在此战斗和工作过的老同志寝食难安……

  在这晴朗的日子,蓝天丽日下的柳林,使那些对昔日穷困老柳林刻骨铭心的市老促会的老同志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大振。

  变了,这里的一切都变了,变得让人不敢相认。偌大的龙池河谷四周起起伏伏的群山,莽莽苍苍,碧空远影,气象万千。一马平川的河谷里,嫩绿的庄稼一望无际,在春风里摇弋生姿,散落在河谷里的村庄,星罗棋布,黑瓦白墙,青一色三四层单体楼房,错落有致,都是徽派建筑;夹在村庄某一处的残墙断壁是村人特意留下的历史印记,它向陌生的游人诉说着这里那些已经远去的过往。

  黄梅县政府专门按排的接待大巴,载着市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沿着宽阔的乡村田园大道,来到河谷正门古色古香大门楼前,门楼上“玫瑰谷"三个玫瑰色嫣红大字,给人一种别样的惊诧、富丽和祥和。这里是老铺村的属地,这个玫瑰园有800亩。入得玫瑰谷,鲜艳的红玫瑰一朵朵尽情地在繁茂葱绿的玫瑰枝头怒放,轻风阵阵,连空气仿佛都浸透了清新的玫瑰花香。花埂上,花丛中,如织游人的欢声笑语在春风和清香的空气里荡漾。一对对俊男靓女在手机的自拍镜头里留下不尽的妩媚与风流……

  这片昔日沙石成堆、瓦砾遍地、野鸡都不落脚的寂寞荒滩,如今换了人间,变成了绿树成荫、鲜花遍地、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怎不令人欣喜莫名,感慨万千。

  出得玫瑰园,沿着园边有一条宽阔的大道顺着从远处群山脚下流下来的龙池河伸向远方。龙池河经过整治,面貌一新,河虽不宽,但流水清澈,石砌的两岸有人工专为旅游打造的造型漂亮的护栏,护栏一路还有许多别样的亭台楼阁供人歇息观景和聊天。站在岸边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观赏到流动的清澈河水深处,有成群接队的各种野生鱼儿在顺流或逆流游动、追逐、嬉戏。萌生在河床下的各种水草一蓬蓬在明亮的水底顺流起舞飘动,春天水生物萌动的生机在这欢畅的河水里让人生出许多别样的快意。

  呵,时代变了,今天的龙池河,流出的不再是苦难和泪水,再没有昔日痛苦的呜咽,人们看到的是生机勃勃的龙池河满河奔腾着的流水欢歌。

  在龙池河对面苍茫的群山脚下,昔日一片非常旷阔荒芜的谷地里,如今也是旧貌彻底换了新颜,那里正好与一望无际、香满整个龙池河谷的800亩玫瑰园一河之隔,相对成趣,构成一个美不胜收的自然景区。隔河相望,河谷春天里的各种景观林分外夺目,林间各种娱乐设施,以及欧式风格的旅馆,色调与大自然巧合天成,浑然一体。那些旅馆客房早已爆满,据说预定到了“五一"黄金周。龙池河上有一座人工特意打造的木板吊桥,人在上面过河,左奔右突,前摇后晃,阳光下,落到桥下河水里的是一群欢乐的碎影。从这里经过的游人玩的是一种“心跳”。从这里望去,远去有很长的一条类似玻璃栈道式样的圆滚滚的长龙沿着群山,从山脚下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斑驳杂陈的野生杂花杂树中忽高忽低向半山腰绕去,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游龙在过山,忽隐忽现。龙的尾巴就在北边的龙池大峡谷,南边的龙头则伸向了密密的丛林深处,远远望去,真的是神龙见身见尾不见首,给人许多遐想。隐隐地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丝线在神密地牵动着游人的眼球,使这“逍遥桥"上的人不由自主朝那“神龙”奔去……

  这不是栈道,也不是“神龙”,而是当今年轻人最喜欢玩的一种玻璃速滑旱道,旱道长580米,上下落差180米,在速滑旱道可以充分体验速度带来的超强刺激。

  打造玫瑰产业园的市场主体是湖北瑞坤旅游开发公司,年轻女老总张俊霞是陕西西安人氏,丈夫乃黄梅人。建造玫瑰谷,她几年来砸下了1.4亿元人民币。这既要情怀,更要胆识和实力。张总说,老区脱贫致富需要产业,老板发展事业需要平台。柳林是著名革命老区,虽然贫困,但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在这里打造玫瑰谷,就是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的气候条件,打造玫瑰产业,开发玫瑰系列产品,融合发展以玫瑰为核心的独具柳林特色的旅游观光产业。目前800亩玫瑰园已经打造成功,一块拥有20多个品种,以玫瑰花作原料开发的系列纯天然化妆品正准备投入生产。玫瑰大峡谷漂流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河谷漂流全长达到6.1公里,二是落差310米。另外引资6000万元人民币,在谷地打造的丹桐户外拓展基地投入运营后,深受游客欢迎。

  全国人大代表、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介绍,近几年到玫瑰谷的游客一直在增加,平均每年都在12万人以上,村集体增加收入110多万元,村民依托玫瑰谷有序发展农家乐50多家,村里在公司就业的有480多人,公司还帮助19个贫困户脱了贫。一个玫瑰谷带活了柳林一大片!

  望着生机勃勃的柳林山水,处处青山绿水带笑颜,处处旧貌换新颜。岁岁春光,今又春光,今日柳林春花分外香。

  一些参加调研的老同志欣慰地笑了。长眠在柳林的无数革命先烈现在可以含笑九泉了!

  在春风习习的夜晚,市老促会参加调研的老同志坐在灯下,由柳林情不自禁地想起前不久考察的广昌上凡村。这个村一村一工厂、一户一车间,依靠蘑菇产业脱贫,带动乡村旅游,最后实现蘑菇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使整个上凡实现产业、生态、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精神文明的融合,出现意想不到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发展的喜人局面。这是新时期产业脱贫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出现的一个新特点,新趋势!

  “当前,大力开展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应该注意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举一反三,研究产业间的融合和共生共长,以便形成新的更强更大的产业集群和集团!”

  这是黄冈市老促会的老同志继南下江西黎川、南丰、广昌以后,东进返回黄冈深入黄梅柳林进行农村产业调研所得到的重要收获之一。

  黄梅是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发展一直走在黄冈市和湖北省的前列。县委、县政府对这次调研非常重视。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欲晓在百忙之中参加市县两级老促会举行的座谈会,听取座谈情况并发表意见,分管“三农”和扶贫攻坚工作的副县长费军广在座谈会上对黄梅的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并自始至终和市老促会的老同志深入到柳林、苦竹、大河等重点脱贫攻坚的乡镇一起调研。无论是山区柳林、苦竹,还是半山区半平原的大河,耳闻目睹这些乡镇产业扶贫工作的突出亮点,都让人深深感受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这些新型农业产业催生的这些出人意料、让人始料不及的新情况,新问题,犹如报春的花朵,告诉人们农业产业的新春潮即将来临;预示着农业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正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之中静悄悄地到来,真的是天将下“金蛋”于农业,天将降大任于农业战线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对此务必需要充分认识,认真把握好这一新特点,新趋势。这也许是农业发展史上千年一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产业振兴乡村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应该在此;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不可避免地将从这里升起!

  很多年以来,现实当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看法,就是搞农业不赚钱,搞种植业成本高,产出低,划不来,特别是传统农业产业粮、棉、油。事实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些地方直接动摇了农业、农村的根基,一些农村出现大面积田地撂荒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在黄梅大河镇,人们看到现代农业当中最重要的产业粮食生产,开始给传统农业产业带来新希望。这种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是一种彻底颠覆,它将使传统农业产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全新变化。现在,仅大河生产原生稻的面积就达到1万多亩,性价比翻了几番。

  这天中午,春日当空,万里无云。晴空下的大河镇中部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上,空气格外清新,多少年来未曾有过的泥土芳香沁人心脾。

  调研组一行乘坐的中巴车顺着一条机耕大道驶向田野中央一处停车场停了下来,只见前方似乎有一辆草绿色列车向停车场方向驶来。

  众人惊诧不已:

  噫,这田野上哪来的这么长的列车呀。莫不是在梦中?

  这不是在梦里。出现在调研组老同志们眼前的的确确是一列货真价实的列车。这列草绿色的列车还不短,一共有7节车厢。两条乌黑发亮的钢轨就铺在从山里永安水库流下来的一条奔腾着的水港的港道旁边,这列客车就卧在这坚实的轨道上。据主人介绍,光这几节列车车厢运到大河的费用就花了200多万元。

  列车旁边的绿草坪上一片颀长的白杨树上长满了青嫩的新叶,田野上的绿风一阵阵拂过,发出清脆的响声。高高的白杨林下还有几座漂亮的蒙古包,一片曲廓回廊里,有敞亮通风的茶座,有专供小吃的农家食坊,到处都坐满了谈笑风生的游人。蒙古包里早就住满了那些远道而来的驴友和田园观光客,他们欢快的笑声随风在绿色田园上飘荡。那列被绿色油漆喷刷一新的客运火车上,有单人间或双人间卧铺,都配有洗漱间,还装有冷热两用中央空调,除了车上有卫生间,车旁一块草地上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公共厕所非常卫生漂亮。车上还有餐厅,茶座和咖啡吧。车上无论是住宿的客房还是就餐的餐厅,装饰简洁,卫生舒适,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别有情趣。

  这是一个田园综合体。它的主人袁勇钢,是袁夫稻田(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刚过而立之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高材生,少小生活在大河,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大型企业从事产品研发,年薪200多万元人民币。2016年,他舍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高年薪收益,回到大河创办实体,斥资流转3000多亩农田,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原生态有机水稻和开发原生态系列食品及系列原生态大米美容产品。他的现代农业完全颠覆了本土的传统农业。仅以大米为例,他生产的水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灌溉引用的是从大山里流下来的山溪水,无污染,纯天然,大米的味道回归了自然,与当下市场出售的大米相比,口感、营养有天壤之别。他每年生产的100多吨大米每斤单价卖到20元,比一般大米价格高出了几倍,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小伙子小个头,戴着眼睛,文质彬彬,对现代农业,尤其是对粮食产业充满了激情。他说,他的科研团队通过提纯,将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将来他的原生态大米要实现物有所值,造福人类,每斤要卖到60块钱一斤,甚至100块钱一斤。大米通过深加工形成系列产品,和其它产业进一步融合,再形成一条全新的粮食产业链,创造的附加值会更高。他说,千万别小看粮食,粮食真的是无价之宝,它不仅仅解决人的温饱,还有很多更重要的用途,可以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目前的田园综合体,打造田园观光旅游,一方面是为了打造大河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产业,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旅游产业扩大现代农业产业的影响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做大做强做响品牌。如,对前来住宿旅游的游客,不仅就地供应原生态大米系列产品;还给每人免费赠送一斤大河牌原生态大米,作为礼品带给亲朋好友。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亲身体验。现代农业产业和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强强融合,使大河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长江后浪推前浪,农业腾飞会有时。这不是童话,更不是神话,而是不争的事实。给农业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的,就是掌握了新科技金钥匙的像石家庄这样一代有智慧有情怀有胆识、敢想会干的一代执着于现代农业的新农人!

  他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发现了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发现了农业的黄金机遇期……

  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年代,这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年代!

  农业的春天到了,农民的春天到了,脱贫以后乡村振兴的春天正在大踏步走来!

  产业融合,这是黄梅柳林、大河等地给产业脱贫和产业振兴乡村的重要启示!

  4月18日早饭后,黄冈市老促会调研组的老同志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医圣李时珍和著名国学大师黄侃故里蕲春县。这里不仅人杰地灵,是中国第一教授县,而且是革命老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向国民发起反击的第一个著名战役“高山铺战役”,就是在蕲春县清水河一带展开的,此战歼灭围追堵截的国民党精锐部队1万多人,为实现毛泽东关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站稳脚跟、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决策奠定了基础。

  昔日刘邓大军浴血征战的红土地,今朝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在横车镇,市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们在镇党委徐书记的带领下,在马畈见到了回乡创业的老板李俊。

  李俊因家里贫穷,很小就出外打工,后来在广东种植蔬菜,产业越做越大。由于他种植的蔬菜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全部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品种多,规模大,属于纯原生态,菜品不仅畅销国内大城市,而且深受港澳同胞欢迎,一斤时时蔬单价达到30多元,而且供不应求。

  李俊致富不忘家乡,2o17年回到横车,先后流转了马畈龙船头、蔡畈、胡咀、许岗、周桥、新洲6个村的土地120o多亩,按照在广东创造的蔬菜种植模式种植时蔬,一不打农药,二不施化肥,完全实行有机原生态种植;时蔬品种十分丰富,种出的各类蔬菜进入广东的销售渠道,一部分供应国内沿海发达城市,一部分直销香港、澳门,平均价格每斤达到20多元,是内地市场时蔬平均价的10倍多。许多农民采用传统农业办法种粮食,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投资,劳动力成本不算,每亩亏本300多元,由于传统粮食生产亏本,不少田地没人种,被抛荒。现在李俊的公司将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土地轻轻松松纯收入就可以搞到上千元,如果加上在公司上班种蔬菜,收入就更高。农民见有如此“好事”都纷纷找到李俊,要求将田地流转给公司种蔬菜。短短两年多时间,李俊公司流转田地的覆盖面就很轻松地辐射到了周边的6个村,其中有511个贫困户,涉及到1870个农村贫困人口。

  李俊自幼在家乡农村受过过很多苦,深知农民种田不易,他在外打拼多年,热爱家乡,热爱父老乡亲,是个很有大义和情怀的人。他不仅将现代农业的理念带回了家乡,将现代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办法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乡亲们,培养了一大批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头脑的从事现代农业产业的新农人,并每年给他们带来了几百万元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的公司以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和产业振兴乡村为己任,与511户贫困人家签订了帮扶合同。这些贫困户,有的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同时在公司上班,既得地租又得上班工资,一户一年在公司收入三、四万元,多的达到六、七万元;有的则加盟李俊的公司,接受李俊公司的种苗供应、技术指导、科学管理;产品实行订单生产,并入李俊公司的统一销售渠道,在李俊公司的帮助下开展创业和产业脱贫致富。

  如今,6个村的1870个贫困人口在李俊公司的帮助下开始脱贫。

  一个李俊的归来,掀开了整个横车镇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崭新的一页。

  进入横车镇一眼望不到边的马畈,原野上有李俊引人注目的绿色田园扶贫车间,有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的回乡创业中心,中心里特别抢眼的是那挂在墙上的扶贫助困流程图表,还有那几乎占满半边墙的贫困户当家人的彩色登记照及其基本情况介绍,还有一条条具体到位的帮扶举措和目标。这就过得硬,这就假不了。

  在李俊的回乡创业中心兼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作战指挥部那些窗明几净、让人心里感到温暖踏实的许多办公室当中,有一间标着“思想谈心室"的办公室引起了市老促会的老同志的关注。说起来,李俊的工作做得真的是让人暖心。为了做细做好帮扶群众的工作,他将6个村退休的德高望重的村党支部书记都聘到了公司,6个人各自负责做好各自村的群众工作,群众对公司有什么意见、要求和想法,随时可以到“谈心室”找他们的老书记反映,这些老书记也经常请他们到“谈心室”来谈,有时直接上群众的家门,一直到问题解决好,老百姓满意、高兴为止。

  考察李俊的蔬菜基地,那真是让人开眼界,长见识。有实力、干大事、有情怀的人就是不一样。你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得爱煞人的绿油油的各种时蔬,娇翠欲滴,怎么卖不出高价钱来。你看那田埂地岸干干净净,没有半点杂草,再看那一排排高出满眼绿色田园的纵横交错的智能喷灌设施,给人的印象就是现代农业的大手笔,大格局!

  不少人恍然大悟:呵,这么精细,原来现代农业产业是这样搞的呀!

  李俊是个真干事业、干真事业的人!

  李俊这样的企业家能够返乡创业,真的是当地老百姓的福哇!

  当天下午,黄冈市老促会的老同志还在赤东湖地区高兴地看到了从沿海发达地区从事印刷业的老板回乡流转荒田大搞虾稻养殖,助力老百姓脱贫致富;28日上午,他们在当年游击区的深山密林的太平龙须村,目睹了回乡企业家为助力山区脱贫振兴,在贫脊不堪的荒山坡上种植大片大片的银杏树,阵阵山风吹来,那哗哗作响的绿叶竟然是那样悠扬悦耳……

  在医圣李时珍的故里,连日来,那在暖暖春风中碧绿连天的艾草,还有那些不远千里斥巨资前来投资的种艾人,以及那些崛起和正在崛起之中的生产艾产品的企业,无不让人看到鄂东大地农村产业的新曙光,新希望!

  在市老促会将要离开蕲春的前夕,黄冈市委常委、蕲春县委书记赵少莲在百忙中特地赶来了,她要听一听老同志们对蕲春县农村产业的看法和意见。在谈起产业发展的问题时,这位思想活跃、作风务实的年轻女县委书记明显有一种压力,她警醒和告诫蕲春的各级领导,包括她自己,要有危机感,特别是以蕲艾为龙头的农业产业,过去做出了很大成就,曾享誉全国和整个世界,但近几年艾产业异军突起。她说蕲春如果再不创新,固步自封,蕲艾产业很快就要失去优势!

  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让人仿佛听到了蕲春大地新一轮农业产业发展奋勇前行的集结号声!

  4月22日,黄冈市老促会调研组一行辗转来到大别山主峰下的英山县。

  英山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的故里。这里既是山区,也是革命老区。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刘醒龙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40万人口,1440多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高山耸峙,群山巍峨,山是云浸,岚是雾染,不仅滋润得人文底蕴深厚,盛产文学巨匠,而且盛产云雾名茶;英山是中国著名茶叶之乡。县虽小却名气大。入得大山深处,云里雾中,山山岭岭,遍地皆茶。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5万多亩,英山小县实乃全国茶叶大县,茶叶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财政税收、农民收入中占的比重非常大。

  小小茶叶树成了英山老区人民的“脱贫树”,“摇钱树”;25万亩茶园,成了大别山腹地英山人的“聚宝盆”。

  说起这几年的脱贫攻坚战的大获全胜,英山人带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如数家珍:“第一功臣当数茶叶产业!”

  4月23日上午,是今年春天大别山腹地少有的好天气,参加市县老促会此次调研的老同志来到高山上的雷店,这里海拔高,两边云缠雾绕的群山夹着一条峡长的种满了茶树的平川,一条春水涨满的河流从中流过。一看地形地貌,还有那似乎是在淡淡云烟中静静移动的群山,就知道是个产茶中极品的好地方。一了解,果不其然,英山云雾茶的极品就产在此地。金雷茶叶公司大杜小杜兄弟俩慧眼识珠,回乡注入巨资在此成立了金雷茶叶股份公司,采用当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开发了8000多亩高山有机茶基地,开辟了三条高档茶生产线,研发生产绿、黄、红、白、黑等五彩茶共20多个品种,茶叶品质大幅度提升,价格由前几年每斤三四百元增加到1200多元,公司2018年产值突破亿元。带动山里400多个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眼下,正是茶乡采茶的季节。在金雷公司所属基地有许多妇女正在茶园喜摘春茶。市老促会一位老同志走进茶园,和一位头戴遮阳草帽、怀挂篾茶篓的采茶女攀谈起来,满脸尽是憨厚和喜悦的采茶女告诉他,她一天采茶上10斤,公司每斤鲜叶给30块钱,一天收入300元;会采的,手脚麻利点,每天还不止收入这个数。春茶采摘期大概1个月。她1个月可以收入到八、九千块钱。

  在大山里,仅仅春季里的一个月,一个普普通通的采茶女在家门口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搞到八、九千块钱的收入,再加上秋季采摘秋茶,两次采摘鲜叶的收入在一万六、七千元左右。这对贫穷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可以解决多大的问题!

  这位采茶女说,不采茶的日子,她们在公司帮助搞茶园管理,一般每天也可以收入80到90块钱,多的一天可以挣到120元。

  茶叶在英山种植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上溯到魏晋南北朝,是英山人的传统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一传统产业得以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当然,英山茶产业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前几年随着市场的急剧变化,不少地方的茶叶产区顶不住茶叶市场低迷、茶贱伤农的压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张书记栽茶李书记挖茶”的惨痛教训。幸运的是,英山一届一届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没有轻易地简单地盲目跟风跑,别人挖茶林毁茶园,有一个强词夺理的说法,叫做“张书记栽茶,是因为茶叶赚钱;李书记挖茶,是因为茶叶不赚钱,甚至亏本。栽有栽的道理,挖有挖的原因。这就叫从实际出发,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英山一届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传统茶叶产业,即使在茶叶市场处于最低谷、茶叶产业无人看好的时候,也不动摇对茶叶产业的信心,更不随便迁怒于这个曾经的产业“宠儿”,做挖茶毁茶的蠢事,他们对茶叶这个曾经成就过英山辉煌、给英山贫苦百姓带来过巨大利益的“时代弃儿”反而宠幸有加;他们不在客观上找原因,而是从自身主观工作上找差距,痛定思痛,向科技要办法,从市场找出路,通过返朴归真,有机种植,提升品质,增加品种,形成品牌,对茶叶产业整体进行提档升级,使传统茶叶产业向现代茶叶产业转型,硬是于绝处重新杀出一条茶叶产业的新生之路来!

  茶叶产业在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伟大时代浴火重生,放射出了新的夺目光彩。2017年,英山茶叶产值达到20多亿元,依托茶叶脱贫的农村人口近20万。英山全域性品牌名茶“英山云雾茶"荣膺“湖北十大名茶”、“大别山生态名茶”等称号,倍受消费者喜爱。

  英山人对传统茶产业的执著守候,百折不挠,与时俱进,通过科技手段等多种途径使几乎濒临深渊和绝境的传统产业凤凰湼槃,成功实现向现代茶产业的历史性转型升级,使前不久到江西考察的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想起了南丰市对传统柑桔产业的同样坚守,最后成功地使柑桔成为南丰过百亿元的龙头产业。

  老同志们走南丰,看英山,想未来,不禁感慨万千,大家认为:传统产业没有错,一个产业的形成不容易,特别是农业产业,往往是十年成形,数十年成业,经受兴衰考验何止十次、百次。南丰和英山的成功经验说明,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贵在坚守,贵在创新!

  路在脚下,事在人为!

  当天下午,吃罢中饭,市县老促会一行赶到英山西南边的南河镇。那里毗邻浠水县绿杨乡,大别山群峰之中著名的三角山就在那里。站在南河镇,气势雄伟的三角山举目可见。山的南边是蕲春株林镇,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著名的高山铺战斗就发生在南边三角山脚下的株林和清水河一带,刘、邓二位首长曾多次登上三角山察看地形,在三角山留下的照片成为珍贵的革命史料。

  如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三角山下的英山南河镇,在脱贫攻坚战中,有个叫段全福的新农人和他创立的福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创造的粮食生产新模式,带动了周围山区和白莲河库区38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被山里山外传为佳话。

  南河既是山区,又是老区,同时属于白莲河库区。这里天干易旱,天雨易涝,十年九灾,一遇旱涝灾害,农民望天兴叹,贫困户生活基本靠国家救济。面对大面积的撂荒田,本是农村出身的段全福创办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就业扶贫车间,他将几个村上千亩易旱易涝的农田以每亩300元的租金流转过来,进行整治,大面积种植有机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实行机械化一条龙耕作和收割、脱粒,农民不仅轻轻松松得田租,拿国家粮食生产补贴,而且在福辉农机合作社和农场上班拿工资。有些贫困户不愿流转农田,福辉农机服务合作社从下种插秧到收割脱粒,提供全程服务,收取的服务费很低。过去正常年景由于投入成本高产出收入低,种田亏本,遇上灾年颗粒无收,亏得更厉害,因此农民宁愿撂荒也不愿耕种。现在,福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把种田的风险都承担过去了,农民旱涝保收,再也不操心,再也不担惊受怕。

  由于种植有机稻,又是机械作业,成本低,市场销路好,价格是一般稻谷的好几倍,农民得了实惠,贫困户脱了贫,收入有了长效保证,福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场也靠走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兴农之路赢得了高效益,拿出资金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给农户输送更多的红利。

  大别山下、白莲河畔的福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创造的山区、库区、老区现代农业产业助力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不仅为老区粮产区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好路子,也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新经验,给黄冈这个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以有益的启示!

  好样的,福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好样的,新时期的新农人段全福!

  4月26日,又是一个好晴天,满满一上午,与英山县委新上任的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施振宇和涉农部门的领导就英山农业产业发展及扶贫工作座谈结束后,吃罢午饭,市老促会调研组一行在会长高迎涛的带领下,便直奔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红安是著名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在央视一套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红安血与火的真实情况。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无数英烈和前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和煦春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们一踏上红安这块红色热土,就深感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几年不见,这里的山更绿了,烂漫的山花五彩缤纷,一切都渐渐地回到了原生态;京九铁路大动脉的分支延伸到了红安,往南往北、往东往西的高速公路在这里纵横交错,中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天河机场也距红安很近,红安再也不是以前闭塞的红安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励精图治,红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不久经过验收,红安率先在湖北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红安太了不起,太了不起的红安。共和国有200多位将军和两任国家主席来自红安(董必武和李先念),毛泽东时代的八大军区司令员有一大半是红安人,如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等,解放后的几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当中,红安人也不少。

  红安,将军故里,革命家、军事家的摇篮。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这里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中心,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红安又走在了前面。

  在产业脱贫攻坚战中,这里的传统产业花生、红苕曾享誉全国,在助力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立了新功。

  但勤劳智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安人民,在注重传统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十分注意挖掘和利用红色基因,发展新型红色旅游产业。

  4月24日中午,调研组一行顶着火辣辣的仲春日头,从鄂东大别山的腹地英山驱车近500公里,赶到红安永家河镇的一处路口,和等在那里的县老促会的老同志会合。车子进入七弯八拐的乡村公路,甩掉一座座浓荫覆盖的青山,来到李天焕将军的家乡叶河村。在将军的故居前面的将军广场上,一尊巨大的铜雕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央,李天焕骑着昂首向天的战马,形象栩栩如生,人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战火硝中将军骑着腾飞嘶鸣的战马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广场旁边有李天焕将军事迹展馆,正在建设中的李天焕将军纪念馆就在李天焕将军旧居右前方一片茂林修竹旁边,造型新颖雄奇。据悉,一个小小叶河就出了四位将军和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英雄。前往叶河接受红色传统教育的游人很多,村民为接待来客建起了农家乐等配套服务产业。

  4月的红安,天高地阔,山水如画。两百多个将军和一个故乡,随便走一走,将军村、将军湾比比皆是。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留存着满满的红色记忆。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红安沿线,李先念、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将军故里的提示标示,让人倍感亲切,并由此对红安油然而生无限敬意。

  这是一笔多么巨大而又难以估量和计算的宝贵历史财富!

  在今天,这又是一笔多么丰富深厚的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资源!

  红安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正当时!

  借助革命遗址建设和将军故居修复,打造红色革命景点,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大兴红色旅游产业,红安式的红色农业产业已开始蔚为大观。

  发挥红安优势,红安结合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拿出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大手笔,开始拉开乡村振兴的序幕。永河镇仅近两年就引进有实力的老板从农民手上流转了两万多亩土地,大规模发展绿色天然林果特产业,农民不算就地上班所得薪酬,每年新增地租收入近千万元,多年的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绿水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同是在永家河的地域,武汉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的老板斥10亿元人民币,在碧波浩荡的水库周围流转了480亩荒山荒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园区。市县两级老促会的老同志绕水库一周,欣喜地看到昔日的荒山荒地已按照设计,栽上了各种名贵林木和花草,休闲康养的外部原生态大环境已经形成,水雾洇润的环水库四周完全是一派园林景观格局,青山碧水,亭台楼阁,气象壮观,仿佛天上仙境落人间。大健康产业区内,依山临水,一片片康养休闲住宅,正在脱衣整装(拆除建筑脚手架和安全网)……

  弯弯的倚山傍水的林间路边,有许多农人在生机盎然的名贵植物苗圃里手工除草。他们来自附近村庄,在这里干活每天可以拿到100多元的报酬,比在城里打工还强。镇委韩书记说,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产业支撑是关键。引进一个有头脑有实力的老板,发展一个朝阳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就有了长远的靠山。仅这个大健康产业,就带动了周边六、七个村几百个贫困户脱贫,给党委和政府减轻了好大压力!

  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听说市老促会来红安调研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特别安排分管农业和扶贫工作的鲍早辉副县长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座谈。年轻的副县长对全县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熟烂于心,他谈了红安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情况后,紧密结合红安实际,非常理性和务实地谈到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他所指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所采取的对策,是经过在实践中长期积淀和深思熟虑,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红安不愧当年红。在这里工作的领导,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是红安成为湖北省首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原动力。

  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红安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8月7日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的事实,再次证明了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巨大作用。

  走江西,看黄冈。黄冈市老促会的老同志不忘初心,砥励前行,老骥伏枥,主动作为,他们通过南下看同是革命老区江西省的黎川、南丰和广昌三县市,再回头东进看本土黄冈市的黄梅、英山、蕲春、红安4县,行程几千公里,确实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他们这一路既看到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也看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更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和必由之路。老同志们深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会更长更艰巨。在江西也好,在黄冈本地也好,他们看到的只是“星星之火”,但他们坚信不疑,星星之火必然成为猛烈的燎燃之势。正如一位考察调研归来的老同志,面对春风里劲长的春笋和满湖生机盎然的春荷所言:风惠新竹高千尺,雨润春荷成巨伞。是的,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前进方向,有中央和省市的好政策大力支持,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有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引领,有一大批新时代新农人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执着追求,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幼树一定会成为参天林海,一定会成为亿万农民和千百万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参天巨伞!

    (黄冈市老促会 胡国民)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