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乐清老区扶贫渐入佳境

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 尧水根  

 

乐清老区扶贫渐入佳境

文| 尧水根

浙江省乐清市依靠政策倾斜和政策引导,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贫困乡村脱贫奔康目标的实现。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革命游击纵队的老根据地之一,全市辖31个乡镇910个行政村,ll7万人。其中老区乡镇23个,老区村535个,93万人,占总人口的80%。由于老区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低,与本市经济发展好的区域比照贫富差距大。要加快乐清全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扶贫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共同奔小康。

建立老区扶贫长效机制
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工作,l989年成立了市扶贫老区建设委员会,下设市扶贫老区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2003年1月9日,首创组建了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总会到目前已募集资金2.7亿元。后又成立市慈善总会。2008年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市慈善总会共拿出2700万元,帮助老区发展生产、扶贫济困。
乐清市扶贫工作札实有效推进,除了做好宣传动员以外,主要依靠政策倾斜和政策引导,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2006年,乐清市地方财政收入达17.68亿元,财源主要来自先富起来的农民所创办的各类工商企业。尽管目前乐清农业仅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但是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每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的增量部分,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相当大的部分用于扶持经济欠发达老区乡镇。
二是建立工商企业反哺农业机制。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同时,鼓励各个金融机构扩大新增贷款投入农业生产的比例。据统计近十年来,通过各种渠道为欠发达地区筹集了2000万元扶贫资金、物资,从而促进了欠发达地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建立先富起来的人回报家乡和农业的机制。乐清市充分发挥本地民间资金充裕、能人志士多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他们回报家乡、承担社会责任。在一些先进民营企业家的带动下,2003年,乐清市建立了首个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目前已募集资金2.7亿元。
  
引导各方力量扶持老区
乐清市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为帮助贫困老区尽快实现脱贫,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多种活动。
一是市四套班子领导、机关部门单位继续与老区村实行挂钩结对活动,每年给每村落实一个生产项目,落实一笔帮扶资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市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慈善总会可用资金的60%,用于扶持老区一个重点项目,10个贫困村的公益事业。
三是市机关各部门单位与发达地区乡镇干部,与老区乡人均年收入低于1200元的贫困户,开展“一户一册一干部”帮扶,每年春节给特困户每家500元的钱物扶持。
对居住在高山深山老区、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等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农民,乐清市实施整体移民。到2008年底,全市已有51个村的5900多户21400多人迁移到中心村,移民基本上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老区群众发挥各自优势
乐清农村人多地少,各乡镇鼓励老区人民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新发展农业。
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现在全市流转面积达14万亩,占耕地面积49.7%,组建农村合作社141家,带动了37000农户,各类农副产品年销售额达11亿元,占全市农副产品销售总额的29%。
实施农业“走出去”, 老区农民奔向全国各地,在东北种粮,宁波种田(种菜),海南种西瓜,在外农业生产基地面积达47万亩,实现农业生产值18亿元,相当于乐清市本地的农业总产值,等于再造了一个乐清农业。目前,全市有6000多人在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仅老区乡四都,全乡就有4000多人在外种地、经商办企业挣票子,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比上年增长41.5%。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