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灌河南岸的扶贫之歌

2010/05/13  浏览量:   作者:文| 周序蒙  

 

灌河南岸的扶贫之歌

两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瞬间,脱贫攻坚,响水速度却让世人瞩目;激情帮扶,扶促大爱更让老区人民倍感深情无限,温暖如春。

文| 周序蒙

灌河,一条大河流淌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在大海和灌河的交汇处便是二郎神的故乡;大鲸群畅游过灌河更是世间奇景。海风潮韵,河海相依,共同孕育出一个年轻的县份——江苏响水。
响水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响水又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上个世纪60年代,响水县由周围几个县的僻壤乡村拼凑组成。曾以经济基础差、贫困人口多、经济薄弱村多而被省列入重点扶贫县行列。
近两年来,响水县不等不靠,创新扶贫,多管齐下,攻坚克难,在灌河南岸,响水大地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扶贫村里来了指导员
金秋季节,响水县经贸委主任、县委驻六套乡扶促工作队队长、皂角村扶促工作指导员吴超再次来到帮扶村,检查扶促工作,扶贫村里来了指导员,帮扶种植的2000亩甜玉米,450亩辣根、800亩菊花长势喜人,结对资助23户养殖的猪、羊膘肥体壮,收获的喜悦让吴超喜上眉梢。
2008年,早春二月,新一轮脱贫攻坚在响水县全面展开,响水县专门设立了办事机构,将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单列、扶贫机构延伸到基层,55个县直机关单位“一把手”到55个帮扶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这一创新成为盐城市扶贫攻坚三大特点之一。101名机关干部组建14个县委扶贫工作队进驻14个乡镇。与此同时,组织部门“党建带民富”,纪检部门的“访贫思廉“等活动也被纳入全县的扶贫攻坚计划,使全县脱贫速度更快,攻坚力量更集中。

“十二项工程”惠及50个薄弱村
在扶贫中,响水县创新思路寻找脱贫突破口,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组织县委组织部、扶贫办、农林局、经贸委、供电公司、县供销社等县直9个职能部门,选择50个重点经济薄弱村,其中将26个省扶村全部纳入之中,实施以“八有”建设为重点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及高效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村企挂钩、大学生村官创业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十二项脱贫攻坚工程,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新亮点。
徐洪村是实施“脱贫攻坚十二项工程”重点村之一,工程的实施,让这个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投资50多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大楼拔地而起,室内综合办公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综合会议室功能齐全,窗明几净;日用品超市、生产资料超市便民服务,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品位;小型活动广场成了新农村里的新景点;电气化村达标工作己经市验收合格;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千亩高效农业基地、千亩百合花生产基地己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特色己经形成,贫困农民把摆脱贫困后的喜悦心情写在脸上,像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两年来,响水县开展的“脱贫攻坚十二项工程”,共实施项目227个,投入资金达1、42亿元,16个村成为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245户贫困农户摆脱了贫困。

“牵手致富”、“村企结对”演绎人间真情
“牵手致富”、“村企结对”,像一条纽带把党员干部与贫困户、政府与基层、企业与农村紧紧连在了一起,演绎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响水县委书记潘道津帮助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辛从礼家子女进厂打工,解决就业难题,增加家庭收入,公仆之情被传为美谈。
两年来,响水县开展了“万人帮万户”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有能力的农村党员、村干部和能人大户9513人,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方式与全县11058户贫困户“牵手致富”,并将活动的结果列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公务员考核、干部提拔任用范围,对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一律不得评为各类先进。
大有翠苑草鸡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沈卫东富而不忘带动周边群众,在他的帮扶下,当地1000多个农户加入到草鸡养殖行列,其中贫困户560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今年,响水县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0个,吸纳贫困户6000多户,入社贫困户纯收益均在3000元以上。
盐城天源化工厂是响水县经济开发区黄东村境内的一家私营企业。今年,该企业主动参与“村企结对共建”工程,帮助村里建起了400平方米两层小楼,建起了群众文化活动室、电教室和村卫生院、农资服务站,不仅方便了群众,出租门面还为集体增加了万元收入。像盐城天源化工资助黄东村的“村企结对”活动已在全县展开,全县115个有较强社会责任心和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年集体收入低于20万元的113个经济薄弱村开展“村企结对共建”,落实帮扶项目115个,使6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有了新突破。
响水县还把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培训转移重点,积极为本地企业服务,与企业签订培训就业合同,两年共培训贫困劳动力5400多人,就业率达90.8%。

不等不靠打造“响水速度”
“脱贫攻坚”,资金是关键。两年来,响水县不等不靠,自挖潜力,找米下锅,筹集资金,提速争先,5年目标3年完成,4年巩固,用响水速度冲刺脱贫目标。
大有镇金桥资金合作社是由陈胜军、沈卫东等一批致富大户牵头入股创办的,入社股金100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370多户上项目;该镇贫困户石刚缺少资金,合作社送来一万元贴息贷款,扶持他办起了油坊,经济收入十分可观,像这样的经济薄弱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响水县共有15个,融资7000多万元,扶持贫困农户2100多户。
另外,响水县还积极争取省财政脱贫攻坚专项减补资金440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矛盾。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到六套乡皂角村农民蒯茂明家种植的辣根地里去看一看,你会从主人挂满笑容的脸上分享到收获的喜悦。去年,他家拿到了1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种植的辣根长势喜人,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就要有了收获,蒯茂明打心眼儿里高兴。
2008年,响水县与农村信用社加强沟通与协调,在江苏省首家建立了投放管理的考核制度,加大了小额扶贫贷款的投放,两年来,投放扶贫小额贷款5500多万元,使6000多个贫困农户得到扶持。
同时,县财政也挤出资金2200多万元,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两年来,响水县有十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列盐城市第一,2009年前三季度,又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其中,66229名贫困人口提前脱贫,占全县5年脱贫人口计划的66%以上,“响水速度”引人注目。

喝了灌河水,就是响水人
2008年春节刚过,沉浸在新春佳节喜庆气氛中的响水干群,迎来了第十三批江苏省委驻响扶贫促小康工作队。他们带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怀着对灌河南岸这片神奇热土的无限深情,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新一轮扶促接力赛
“喝了灌河水,就是响水人”。省委驻响水扶贫工作队全体队员视响水为第二故乡。他们进村入户,摸准县情,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响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和任务出力流汗。
中秋过后,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湾港村菊花基地里,村民们正埋头采花,忙得热火朝天。菊花成了抢手货,不少商贩抢着交上收购押金,全部包收。湾港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省委驻响扶贫工作队创新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将50多万元扶贫资金由无偿改为以村集体股份的方式投入到菊花加工厂,使村集体每年可从中分红7万多元。菊花加工厂的兴办,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在外地菊花种植减少情况下,湾港村却由上年650亩,扩大到近2000亩,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3000多户,人均增收800多元,40%以上的种植户当年实现脱贫。
响水顺丰食品有限公司是省委扶贫工作队引进并扶持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投产一年来,已显示出了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强劲势头。目前已建成5000亩牛蒡、胡萝卜、洋葱生产基地,投资5000万元建成加工能力15000吨蔬菜出口加工企业,带动1000多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小尖镇超大集团千亩蔬菜基地是省委扶贫工作队引进的又一个项目,附近毕圩村2组70多名留守老人和妇女,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他们成了超大集团小尖千亩蔬菜基地里的工人。正在采摘四季梅豆角的村民周序根介绍说:“我家6亩6分地包给蔬菜公司以后,每年是2970元钱,我们岁数大了,在家门口每月上班正常赚到五六百元,最多可赚到千把块钱。”
在扶贫中,省委驻响扶促工作队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资金投向坚持向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脱贫产业小区,高效规模农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项目倾斜。2009年,全县实施奖补资金项目129个,奖补资金2750.38万元,35029人实现脱贫目标。目前,小尖农民创业园,老舍乡脱贫攻坚产业园、运河镇运西羽丰种鸡场、响水顺丰出口蔬菜基地等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扶促项目效果显著。
两年来,省委驻响扶促工作队产业化扶贫效果显著,引进农业龙头项目67个,其中万亩菊花产业化生产,百万桂花鸭养殖、超大设施农业、运河万亩牛蒡、胡萝卜基地、万头猪场、大有养鸡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