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把红色种子播撒在老区的田野乡村

2019/08/06  浏览量: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去年初以来,象这样的美妙歌声,时常在重庆市涪陵革老区的乡村响起。只要有重庆市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进村演出,农民朋友们便象过节一样兴奋,携老扶幼地将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的演出现场团团围住,争相观看精彩演出,享受那道精神大餐。

  积极响应 仅两天便亮相乡村舞台

  去年1月3日 ,涪陵区委宣传部、涪陵区老促会等部门组织涪陵区文化部门以及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认真学习贯彻了习总书记关于“做新时代文艺轻骑兵”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文化系统和各文艺家协会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向乌兰牧骑文艺演出队学习,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红色种子播撒到老百姓的心中,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争做新时代文艺轻骑兵。

  紧接着,涪陵区文化馆馆长罗上立即组织文化馆的相关人员,进一步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涪陵革命老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开展得有声有色,城市居民每周都可以到涪陵易家坝广场免费观看周末文化广场的文艺演出,但广大农村却很少看到文艺演出,决定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一支队伍精悍、一专多能的小型演出队伍,向乌兰牧骑学习,深入到全区的农村,到场镇、到院坝、到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演出。

  在涪陵文化志愿者队伍里面,有不少的老干部而且是能歌善舞、能说会演的多面手,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以他们为基本队伍和骨干力量,组建一支小型演出队伍,经反复商量,将该小型演出队伍取名为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并由文化馆辅导部部长马玉平负责具体组织工作。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区文化馆迅速召集了舞蹈、声乐、小品等艺术门类的文化志愿者开会,研究确定了所表演的具体节目。同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志愿者的组织管理、节目创作排练以及演出地点均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

  两天后的2018年1月5日上午,寒气袭人,浓雾弥漫,“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走近你身边”的专场文艺演岀,要在涪陵革命老区重点乡镇的罗云乡干龙坝村进行首场演出。早上5时许,10位演员早早地起了床,化好了妆,天刚亮,就提着服装道具从家里赶到集合点,冒着严寒,速迅赶往罗云乡。首场演出是在干龙坝村离村委会不远处的一个院坝里进行的,当地群众一听说有文艺演出,早早地来到院坝等候。

  演出场地很简陋,没有舞台,没有地毯,也没有背景,只是一块石坝子和“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走近你身边”的横幅,而舞蹈演员每个节目的换装、抢装还要跑50多米远,在当地一农民家里找了个地方换服装,真正象乌兰牧骑演出队那样,“以蓝天当幕布,以大地当舞台”,几位声乐演员除了唱歌,还要客串主持,而主持人也要兼做小品演员,近90分钟的演出,10个演员忙前忙后,忙上忙下,虽然那天天气特别寒冷,演员们却累得大汗淋淋,演出服全都湿透。但这场首场演出却大获成功,观众掌声不断,反响异常热烈。干龙坝村2组的一位姓钟的78岁的老大爷激动地说:“万万没想到,就在我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而且还是免费的,好多年都沒看到这样好看的演出了,真还得感谢政府,感谢你们这些文化志愿者……”

  至此,涪陵的乌兰牧骑式的文艺演出小分队,正式亮相涪陵的农村,在院坝、在田间地头,都能看到轻骑队的身影。接下来,他们又到了李渡、珍溪、清溪、焦石、白涛、江东等乡镇街道的农村演出,同样是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认真筹划 让每场演出收到实效

  涪陵红色文艺轻骑队的演岀,不同于一般的唱唱跳跳,每场演出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形势,把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送到老百姓的心中,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全区农村,把红色基因根植于田间地头,让广大农民朋友在获得精神食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有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7月中旬,为结合涪陵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区,轻骑队决定赶排一个禁毒方面的小品节目,剧本很快岀来了,要求演员在二天之内将这个小品《春光》排练岀来。第三天下乡到清溪镇演出禁毒小品《春光》时,总体效果不错,还有的观众感动得当场流下了眼泪,可是有位老干部发现,演员在表演这个节目时,语言过于舞台化,不接地气,所反映的也是城市的戒毒故事。“既然轻骑队的主战场在农村,观众也是农民朋友,为什么不改用方言,不反映乡镇的禁毒故事呢?”第二天,轻骑队就开始对该节目进行了修改 ,并植入了焦石民歌的元素,将焦石民歌中的“栽秧歌”、“上梁歌”融进了这个节目之中,并改名为情景小品《山歌嘹亮》。结果,这个接地气的节目在下乡演出时更受欢迎,不少观众看得泪流满面,最近,这个节目参加了全区的禁毒文艺调演,获得了二等奖。

  为了传播红色文化,轻骑队的演员们也是花了一番苦心:他们创作演出的尊老爱老的小品《咱爹咱妈》和鞭挞不文明行为、欺骗消费者的小品《刘二娃退货》,在同乐、珍溪、义和等乡镇和村社演出时特别受欢迎,珍溪镇卷洞村的一位姓张的大妈看了涪陵红色文艺轻骑队的节目后连声说:“好看!太好看了!这些节目我们听得懂,看得明白,很受教育,你们以后要经常来哟……”

  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认真对待和完成每一个主题的创作和演出,因为他们真正懂得,轻骑队的主战场是农村,是农村的院坝和田间地头,主要的观众是农民朋友,所以,必须紧紧围绕“三农”,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来组织和创作节目,由于每场的演岀是接地气、短小精悍的节目,他们每场演出才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

  据了解,今年以来,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带着感情 足迹踏遍涪陵的田野乡村,轻骑队结合建国七十周年,结合涪陵的红色历史、老区精神、、普法、禁毒、禁赌、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尊老爱老等主题,创作了30多个新节目,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50多场演出,观众达30000多人次。

  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的队员们最难忘的一次演出,是今年的春节前夕。眼看快过春节了,可涪陵页岩气田的工人们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轻骑队决定:马上到页岩气工地慰问演出,为那些远离家乡、坚守岗位的页岩气工人送去春节的问候。2月12日,也就是旧历的腊月27,还有三天就是除夕了,轻骑队的文化志愿者们一大早便赶到了海拔近千米的焦石页岩气田,当时的气温只有摄氏2度,演员们在车上手脚已冻僵了,可他们毫无畏惧,冒着浓雾抵达目的地,然后帮着搬音响、道具,就在页岩气田高高的井架下,为60多位远离家乡的页岩气工人进行慰问演出,当节目演到第三个时,突然下起了小雪,雪花飘落在舞蹈演员单薄的演出服上,立即融化,从演员的身上冒岀热气。页岩气田的负责人不实在忍心演员受苦受冻,劝他们少演几个节目,可演员们听到工人们那热烈的掌声、看到工人们那渴求精神食粮的眼神后,决定冒雪演岀,一直将预计的节目演完,见页岩气工人不愿散去,又冒雨加演了三个节目,不少页岩气工人激动得热泪盈盈,踊向舞台要和演员们合影留恋。当天,几乎有一半的演员被冻感冒了,但他们认为很值得,一点不后悔。

  而今年夏天的10多场演出,文化志愿者们也是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深入到乡村为农民义务演岀,广大群众十分感动。

  涪陵区的一名老干部说:“ 涪陵区红色文艺轻骑队演岀效果好,非常受欢迎,希望持之以恒,把红色的种子播撒在涪陵的田野乡村,播撒在老百姓的心上,为农民朋友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关链接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嫩芽”。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决定组织建立一支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深入牧区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丰富农牧民文化生活。就这样,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宣布成立。

  到1963年底,内蒙古已经建成了30支乌兰牧骑。1964年底,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乌兰牧骑代表内蒙古参加会演,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你们要走向全国,到全国各地去巡回演出,把乌兰牧骑精神带到全国去!”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一封回信,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支特殊的文艺工作队伍上。习总书记在信中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一代代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冉启蕾)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