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浏览量: 作者:文| 介休市老促会
文| 介休市老促会
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漏土村,是丘陵地区的一个小村,全村面积3300亩,住有62户、208口人,耕地710亩。
漏土村党支部和村委一班人积极探索适合该村发展的模式,带领村民,寻求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在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中,开辟务工新门路;在坚持因地粮、林间作中,开发干果经济林,村民足不出村,亦农亦工,实现了收入的不断增加。
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还创建了园林村。从而走出了看似平凡而却适合自己的新路子。他们的发展路径可大致归纳为“三靠”,即靠田稳农,靠山兴工,靠林增收。稳农、采石、造林,为漏土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途径。
靠田稳农
“农民务工,不能不顾自家的田,漏土村现有耕地全部种粮,全村劳力是亦农亦工。而且还要学会科学种田,争取把山旱地也种出个名堂,种出‘市场’来”。村支书这样告诉我们。
现全村人均3.5亩土地,全是丘陵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谷子。为了稳定发展全村的农业生产,村委购置了拖拉机之类的大型农业机械,供全村农户生产需用。积极鼓励引导村民确立现代种植观念,开发优质山区小杂粮谷物新品种。在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科学耕种,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方面,他们充满了信心。
靠山兴工
漏土村身居丘陵山腰,三面环山。充裕的山石资源,形成了该村兴工的自然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为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依山开石,兴办石料场,开发建材产品,就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现全村共建有6个石料场,村民一般是前半天在农田耕作,后半天则到石料场务工,全村70来个劳动力,全部实现了在本村就地务工就业,可以说是农、工协调间作。
石料开采业的发展,每年还可为村集体提供10多万元的收入。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带动了农村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村民的持续增收。
靠林增收
发展经济干果林,种植核桃树,是该村的又一特色产业。
近几年来,漏土村依托本地的地理自然优势,在大力开展依山环田植树造林,适应现代社会与市场需求,开发林果业生产上作文章,谋发展,大力开发种植以核桃、杏树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实施林、粮间作,进行统配生产耕作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全村种植核桃林有400余亩,1万余株,人均2亩50多株。林、粮间作面积达600多亩。近二年全村核桃年产量人均达到100~200斤。核桃为农民提供的收入占到了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3。
通过调查,漏土村在当前发展中急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是:在全市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及安全生产整顿中,该村石料场处于停产状态,希望能够尽快落实整合方案开工复产。对于今后的发展,漏土村领头人蛮有新的思路与打算。主要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格局,在继续扩张核桃种植业、并发展核桃深加工产业的同时,培植开发食用蘑菇新产品。以能人带动,科技支持,专业化发展,产业化推进的模式,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全村经济,着力打造山区生态型的老区新农村。
短评:
近几年来,随着党对“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部署与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村依托其自然、经济的各自优势,抢先快速发展,形成气势,老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而对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边远山老区小村山寨如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介休市老促会与龙凤镇老促会联合,共同对该镇所属的老区漏土村进行的调研说明, 山老区农村要科学发展,就是要走适合自己的路子,立足自己的资源优势,形成优势特色产业。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