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浏览量: 作者:文| 黄仁跃 李盛富
文| 黄仁跃 李盛富
山苏人基本处于狩猎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1966年以前,云南彝族山苏人的生产生活主要靠打猎和烧炭,还未进入刀耕火种的农耕社会。
由于山苏群众聚居区自然环境恶劣和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与周边群众相比,山苏聚居区农业的弱质性、农村的滞后性相当突出。在山苏聚居区4040户中,有2121户仍然居住在土掌房内,563户居住在石棉瓦房里,还有20户无房; 764户的住房需要加固改造, 2225户住房需要拆除重建,占总农户的74%。
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多次深入元江白扎腊、新平白沙斗等山苏群众聚居区调研。今年元月11日至14日,市委书记孔祥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范汝坤再次赴元江县深入青龙厂、龙潭、羊街等六个乡镇调研,看望彝族支系山苏人,与乡村干部座谈,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
对六个乡镇的白扎腊、核桃树、业白大寨、业白小寨、罗垤、阿邑都、哈古祖白等村组调研后,孔祥庚深有感受地说,从实地了解到,山苏人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较低,基本处于狩猎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今年投入2亿元改善山苏人住房
玉溪市委、市政府认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力帮扶山苏聚居区脱贫已经纳入了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符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特殊政策,保证使山苏人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提高,
玉溪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全力,落实措施,以解决安居房问题为突破口,用2年时间整体推进和改善彝族山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成立班子,加强领导。成立以山苏聚居区为主体、解决住房问题为突破口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今年玉溪市拿出2亿元改善山苏人的居住条件,建盖安全的、保持民族风格、牢固永久性的住房。
二是确定路子,解决燃眉之急。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四级负责、整合资金、社会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一年时间解决山苏人的住房问题。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的资金,县级资金负责村组配套工程费,各级各部门负责其余不足资金,乡镇负责包干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
三是落实票子,确保见效。财政资金及时拨付, 2010年3月到位,人大、政协监督检查。
四是建好房子。建房要确保安全,又要尊重民族风俗,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五是教育好孩子。山苏群众中文盲半文盲占92%。要扎扎实实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全寄宿制、全免费。乡镇干部实行包干制、责任制,并作为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教育投入不能减,教师责任不能少,教学质量不能降。
制定山苏人长远脱贫计划
玉溪市委、市政府在解决山苏人燃眉之急的同时,还从战略上解决山苏人的生存发展问题。
首先是教育先行实行教育三级负责制。小学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不落;初中由县区党委、政府负责,把山苏孩子集中到最好的学校上学,选聘最好的老师,给予好的待遇;高中由市里负责,在市一中办一个民族班,提高民族素质。
玉溪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扶持山苏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实行四个结合:治穷与治愚结合,扶贫与扶技结合,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扶贫与中低产田改造、中低产林改造结合。整合资金,建水浇地,发展林果,让山苏群众走上自强致富之路。
[小词条]
彝族山苏支系是云南省6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玉溪市新平、元江、峨山三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50个行政村,共有4040户15737人。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