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5 浏览量: 作者:文| 林胜淡 陈春火
陆丰以老区为抓手拉动经济腾飞
文| 林胜淡 陈春火
广东陆丰市有23个老区镇(场、区),283个老区行政村、848个自然村,总人口160多万,其中老区人口100万人,是全省老区人口最多的县(市)之一。
陆丰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把实施“三大会战”作为老区经济社会崛起的抓手,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起跑。三年来,全市gdp年递增16%、地方财政收入年递增30%以上。
三大会战启引擎
陆丰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市,经济发展滞后,教育、公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2006年7月,新上任的市党政领导班子深深意识到,经济要起步,首先要夯实基础,全力推进教育、公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为此,陆丰三年投入了建设资金6.7亿元。
陆丰紧紧抓住省委提出的c、d级校舍危房改造的有利时机,广辟渠道,发动社会力量集资,全力加快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里,全市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1683万元,新建校舍面积361383平方米,新增初中学位90345个,高中学位18069个,新招教师1273名,全市各地中小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入学率和升学率稳步攀升。
经济要发展,路要畅通,为拉动大项目起跑修筑了快车道。投资1.6亿元、长14公里的中广核陆丰核电站进厂道路竣工通车,总投资100亿美元的中广核陆丰核电站项目将随之启动;由广东宝丽华集团投资2.43亿元、长18公里的东湖一级公路,南段7.96公里已在铺设水泥路面。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8760万元,建成公路39.8公里,行政村道329.8公里。目前全市321个建制村中已修通硬底化公路里程达595公里,通硬底化公路的建制村285个。
水利设施建设,为陆丰工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三年里,陆丰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7290万元。投资9000万元的城市防洪工程已经立项,完成了初步设计;全市共完成省人大议案关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79宗;2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完成立项。地处陆丰北部山区的龙潭水库,担负着7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及2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其主干渠由于年久失修,渠道淤积,给下游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带来困难。库区管理局多方筹措资金234万元,先后三次对龙潭灌区主干渠进行清淤整治,大大改善了农田的灌溉及下游70多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重点项目强内功
陆丰的“内劲”,来自于重点项目的强势上马。至目前,全市40个重点项目中,已竣工项目6个,在建项目23个,即将动工项目4个,总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
一批重点能源项目正助陆丰建成粤东“能源重镇”:总投资100亿美元的陆丰核电站项目建成永久性进场道路,去年8月顺利通车;广东宝丽华集团投资600亿元,兴建甲湖湾能源基地,规划建设5个项目,其中,甲湖湾10万千瓦陆上风电项目首期投入5.5亿元,建设24台机组,现已完成主控楼的建设,风机正在吊装之中;125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正进行测风塔建设;装机容量800万千瓦的甲湖湾火电项目,已签订了合同并顺利开展相关工作,首期投资86亿元的200万千瓦一期工程,已通过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6亿元的煤电及通用码头已完成前期论证,进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
民资民力当推手
与陆丰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数据引人瞩目:在陆丰投入的6.7亿元建设资金之中,社会集资部分达到2.1亿元。陆丰人建设家乡的热情空前高涨,革命老区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
改革开放之初,“敢为天下先”的陆丰老区人纷纷走出家门,赴深圳、东莞等先行地区开荒创业,一段时期里,确实给陆丰本土造成资金、人才贫乏,客观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付出总有回报时。近三年来,陆丰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本市外出经商及成功人士较多的优势,大力开展“百企回陆、千商回乡”招商活动。走出去,加强与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多次在香港、广州、深圳等地召开联谊会,介绍陆丰市发展情况,动员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创业。
许多成功的外出乡亲回来了,他们不仅投资兴建一批项目,还积极为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仅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社会筹集的资金就达8140万元。在甲西镇大陂村,外出乡贤陈伟源先生耗资1200多万元,无偿为村里建了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新学校,可容纳3500个孩子就读。
陆丰的党政班子认识到,要使人心回归,必须优化发展环境、整顿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他们郑重做出“三项承诺”:凡是来陆丰兴办企业的,一切手续由市里帮助办理;凡落户陆丰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凡发现乱收费、吃拿卡要的,坚决查处,确保每一宗落户陆丰的项目都能引得进、留得住。
陆丰市紧紧抓住省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的软环境建设,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去年引进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3.5亿元。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