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在这方土地过日子,踏实!”

2019/11/15  浏览量:   作者:马照刚  

  “现在村里老百姓的收入年年增长,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村委会副主任谢金伟笑容满面。

  “种地靠贷款、吃粮靠回销、花钱靠救济”曾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流传较广的一句顺口溜。“那个年代总盼着能吃饱肚子!”谢金伟说。

  通义村不大,721户1870人,耕地面积1.16万亩。依靠土地生存,村民底子薄,每年等不到秋收,就有村民提着粮袋到处借粮。

  

  初冬时节的典农河静谧安详,美丽如画。银川全面推行河长制,让典农河水清岸绿。

  1980年,包产到户在通义村全面推开后,当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日渐提高,粮食产量逐年提升。

  “口粮解决了,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让土地发挥更大效应。”怎么让全村人过上富裕日子,村“两委”班子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盘活土地资源。”

  2008年,通义村决定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种粮大户,推行现代规模化节水农业生产。

  想得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有人不愿意,村干部一趟又一趟上门当说客;有人在观望,村干部自己带头流转。最终,村民将8000亩耕地以每亩640元的价格流转给企业经营。

  “土地流转后,劳动力解放出来可以进城务工;连片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了亩产效益;实行现代化管理,既节水节肥,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谢金伟说。

  2015年,通义村以返租倒包的形式,将全村1.16万亩耕地全部交由12家种粮大户精细化耕作,少则500亩左右,多达3800亩。

  谢金伟和朋友联手流转430亩耕地,种植有机水稻和青贮玉米,水稻亩产达550公斤,青贮玉米亩产效益1500元。“咱守着黄河水,土地流转后集约化生产,效益肯定比以前传统耕种要高很多。”谢金伟说。

  

  银川市以水景观提升项目为抓手,打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

  “天下黄河富宁夏”。丰富的黄河水资源,给谢金伟和乡亲们带来了希望,也进一步激发出了通义村的土地活力。

  2017年,通义村又引导部分种植户探索农业生产新路径:采用生态立体种养的新型水稻种植模式,为城里人和企业老板提供定制化“认领”服务。农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认领者通过田间地头安装的摄像头用手机远程监控,最终配送上门的是有机大米、有机蔬菜和生态鱼等农产品。

  2018年,“认领”基地扩大至674亩,实现了集有机水稻认领、特色养殖、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以有机水稻认领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生产种植模式变了,老百姓富裕了,村集体经济也有收入了。2018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万元,村集体收入达84万元。村里建起了养老院,让老人们颐养天年;2015年至今,由村集体出资,每年为全村721户家庭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开小车,村里70%的人进城买了房。”家乡的变化,让34岁的樊金波很欣喜。大学毕业后,樊金波在深圳做房产销售工作,年收入十多万元,但他毅然选择返回家乡接手父亲的粮食加工生意。“这方土地有发展空间,过日子更踏实。”樊金波说。(记者 马照刚)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