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浏览量: 作者:文| 扬州市邗江区老促会
文| 扬州市邗江区老促会
走进扬州市邗江区田桥村,你会看到这里的道路并不宽阔,但条条干净整洁,通到家家户户;这里没有气派的别墅,但家家青瓦白墙,整洁典雅;村民人人脸上洋溢着笑意,流露着亲和……置身其中,你会感叹这里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
绿树白墙青瓦
田桥村是邗江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怎么建?他们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求整齐划一,而是着眼田园特色。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修整污河废塘,破旧房屋、坏猪圈鸡窝、草堆杂物一一清除。村头路边种上红叶李、杜鹃、金叶女贞、紫薇等花木,再用白水泥对民房墙面提白,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村里相继建起了农家书屋、乒乓球室、篮球场等文化活动场所,还建了4个农民公园,小桥、喷泉、亭台,健身、散步、跳舞,兴之所致,其乐融融。村民房前屋后基本都有田地,或种菜,或植树。他们白天到工厂上班,晚上回家忙忙农活,吃饭时捧着饭碗左邻右舍串串门。村里前年投入20万元购买1万多株无核蜜橘树苗发给农户,让农民种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仅此就达300多亩。村民们常在房前屋后悠然打理着菜园果树,彼此招呼应答。他们喜爱这种亦工亦农的生活方式,问起想不想到城里住,许多村民摇头一笑。
目前,村民与城区市民的生活条件并无二致,购买生活日用品,最远不过500米,去卫生院看病几分钟就到。亮化工程全覆盖,路灯一路照到家。全村新农保参保率达100%,养老保险参保率80%。
不出村挣工资
田桥村的变化,起源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2009年该村三业产值3.2亿元,工业占三分之二,村集体收入460多万元,其中七成来源于工业,全村近3000人,五分之一劳力在村企上班,更多的在镇工业园区工作,远赴外地打工的并不多,务农的更少。每天早上,“上班族”纷纷出门到厂里上班;傍晚,人们穿着各色工作服回到家里。现在,村民收入95%靠工资。
村集体有工业厂房150间,以出租形式发包给企业,既创造一份固定的收入,又推动了村内企业的稳定发展。村内现有大小工业企业26家,其中三家塑料制品企业较大,主要为出口企业配套生产鞋底等,是村级收入的重要来源。
田桥村就近依靠区镇工业园让村民充分就业,让村民融入用工大市场,不断提高村民工资性收入的做法,成为邗江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民风淳朴和谐
村“两委”一班人坚持把每一分钱用在村民最关心的事情上。田桥是全区第一家升格为党委的村,几年来每年村招待费都控制在1万元左右,与其他村比较,这个数字是很低的。村民说,这是因为村里有个好“领头人”。村党委书记王恭林自家经营的宏润塑料公司每年为村贡献上百万元,自己从不花村里一分钱,也要求村干部不乱花一分钱。村班子选举时,王恭林全票当选。
村里对重大问题,诸如工程招标、人事安排等事项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里兴办了近30家从事彩印、五金、标牌、织袋经营和生产的个体私营企业,全村900多户人家,近1/3有家庭小实体。田桥成为全镇第一家小康村,第一家市级示范村、文明村。
村里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村里的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必须接受村民的监督,对村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公示,对村财务、政务进行公开,接受全村党员及村民的监督。村集体收入怎么用,村民说了算。环境整治、改水改厕、疏浚河道、垃圾处理、保洁清运、建通村组道路……一项项开支账目张榜公布,一目了然。
如今,文明创建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村里及时制订文明公约,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动,营造生活安康、和谐安定的氛围。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