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2 浏览量: 作者:文| 李健枝
文| 李健枝
广东省怀集县将全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分解落实对口帮扶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肇庆市直单位和全县干部挂钩帮扶,并明确规定正处级干部帮扶5户,副处级干部帮扶4户,正、副科级干部分别帮扶3户和2户,一般干部和职工帮扶1户。
到目前,肇庆市直部门、南海区共投入资金527.9万元,县政府及帮扶干部,贫困农户等多方筹措投入资金3432万元,共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3175亩;水果5981亩,蔬菜2874亩,高效林业基地6312亩,养鸡87800只,养猪6120头,养牛1730头。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开发
怀集县以在该县的温氏公司、基良公司、顺龙木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捆绑担保,免收押金,农信等金融部门给予3至5万元小额贷款,帮扶干部帮扶贷款利息一年的方法,扶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家禽等养殖业。
汶朗镇草朗村贫困户邓成图、邓成汗在县规划局干部结对帮扶下,建起小规模养猪场。帮扶干部帮助联系温氏公司,由温氏公司担保在汶朗农信社贷款3万元,每年利息由帮扶干部解决,一年养猪三批,每批150头,每头猪利润80元,每批可创利3.6万元,一年就可以实现脱贫的目标。
“专业合作社(协会)+贫困户”集约化扶贫开发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肉猪、优质稻谷和丰产林等特色产业基地为切入点,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以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联合带动的形式,组织贫困户挂靠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参加专业社或协会等形式实施集约化扶贫开发,给贫困户带来实惠。
甘洒镇小布村由镇“六十日”黄菜合作社牵头组织全村25户贫困户,由村委会统一规划租地125亩承包种植“六十日”黄菜,土地租金由帮扶干部解决,合作社负责产品回收加工和技术服务。黄菜一年两季,每季亩产750公斤,年亩产值3000元,扣除成本600元,贫困户年纯收入黄菜一项可增加2400元,全村贫困户当年就可以脱贫。
“互助资金+贫困户”互助互济扶贫开发
一些贫困户有劳力,有志向,但缺乏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县委、县政府对有勤劳创业或发展商品经济意愿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帮助贴息贷款。
怀城镇眉田村贫困户梁煜银通过帮扶干部贴息向农信部门贷款3万元,共筹资金5万元,办起了腐竹厂和养猪场,年纯收入预计达到1.5万元,一家5人可以实现当年脱贫。多方筹措启动资金,协助贫困户创办实业或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发展大户+贫困户”带动型扶贫开发
对一些能吃苦耐劳,肯拼搏,但市场意识不强的贫困户,由帮扶干部及党支部出面协调联系发展大户,实施强弱互补合作,从资金上技术上和商品外销上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技能培训+贫困户”就业扶贫开发
技能培训是一条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以县劳动培训中心为平台,大力推进贫困农民技能培训。县扶贫办每年组织输送近1000名农村贫困青年,特别是革命老区村的贫困青年到肇庆等地各类技工职业学校学习,提高就业技能,推进劳动力转移,达到“培训一人,输送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他们同时实施“一户一技能”创业培训脱贫工程,确保每个贫困家庭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大部分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平均月收入达1200元以上,成为农村贫困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