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2 浏览量: 作者:文|三干
他是一位出生于赣南革命老苏区,在平凡岗位上自觉履行一个战士责任的军队离休干部,他想老区人民所想,急老区人民所急,身体力行做好事的同时,还大力动员社会力量和鼓励子女一起为老区发展做贡献……受益的老区人民感激他,称赞他。
文|三干
1991年3月,陈干群从总参炮兵部调研员的岗位上离休。离休,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大转变,根据个人的基本条件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可有多种选择。陈干群毅然选择了从事老区扶贫公益事业,因为一方面他对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他觉得这是一名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办“德育为先”的示范性学校
陈干群离休后较大精力都投入到从事老区的扶贫助学公益事业。
在1996年至2004年的8年中,陈干群先后策划、筹建了15所希望小学和两所乡镇中学。这些学校都分布在革命老区,有的位于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生长或战斗过的地方,有的处于偏僻的特困山区。
修建希望学校最大的难题就是筹集资金。陈干群一靠大力宣传革命老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宣传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二靠革命前辈和希望工程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三靠自己崇敬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一颗赤诚之心和竭诚为老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向社会筹集了数目可观的资金来援建希望学校。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上述学校中,陈干群为每所学校少则筹资30万元,多则筹资80万元。
湖南湘潭乌石是彭德怀元帅生长的故乡,彭帅生前对乌石小学很是关心。为纪念彭德怀元帅,以慰英魂,陈干群主动向湖南省老区办的同志提出,愿意为修建“彭德怀希望小学”这一工程出力。
为此,陈干群深入乌石山区,与当地同志详细研讨了改扩旧校为当地中心小学的策划方案。之后,他又多方奔走联络,从上海市和兰州军区筹得援建资金62万元。同时,他个人还从自己的积蓄中捐款1万元支援建校,捐款1千元帮助贫困孩子交学费,并赠给学校一批中国革命老区专著、伟人名人故事丛书和多功能笔等文具。
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军区司令部和晋察冀日报社的驻地。1970年陈毅元帅被下放到石家庄劳动期间,曾带夫人和孩子来这里访问。当时他曾对村干部说:“百年树人呀!应该为山区娃儿们盖所新学堂。”
为了了却陈毅元帅这一心愿,陈干群不辞辛苦,筹集了40万元建校资金,在南滚龙沟修建了以陈毅元帅诗词“青松”命名的“青松小学”。建校资金除了河北境内企业家的捐助,还得到了一位长居中国的日本友人的资助,校名是当时99岁高龄的孙毅老将军题写的。
革命老区信丰是当年陈毅浴血奋战之地,既是《梅岭三章》诗中“南国烽烟正十年”所指的地方之一,也是陈毅在赣粤边坚持3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区。坐落于信丰的“陈毅希望学校”也是陈干群多年来策划、筹资修建的10余所希望学校之一。
该校是在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的支持下,动员上海对外服务公司捐资70多万元修建起来的,由张爱萍老将军题写校名,陈干群被聘为名誉校长。陈干群特别对该校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办成“德育为先”的示范性学校。
“陈毅希望学校”竣工庆典大会刚结束,一位满头大汗的年轻农民领着一个小男孩,眼里噙着泪水找到了陈干群,急切地恳求:“我是你老家邻居陈玉河的儿子,这孩子是他的孙子。年初我父亲去世了,感谢乡政府给我们发了救济金。老人生前特别交代过,一定要找到你,帮忙让孙子能免费入‘陈毅希望学校’念书。他希望孙子能学到文化,长大有出息,不再过穷日子。”
这番话使陈干群感慨满怀:贫穷而又心地善良的老区乡亲要求是多么的朴实啊,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闹革命,为的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不再过穷日子,这不正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么?
各希望学校有各种不同背景和特色。
援建湖南宁乡县的“花明楼希望学校”,陈干群赴辽宁营口向盼盼集团的爱国企业家筹得80万元援助资金,李岚清同志为该校题写校名。
在湖南桑植县(贺龙元帅故乡)和湖北鹤峰县(贺龙之姐贺英烈士牺牲地)援建的两所希望小学,各筹资30万元,萧克老将军为“贺龙希望小学”题写校名。
湖南浏阳市中和乡是胡耀邦同志的家乡,是当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队伍会师文家市的地方,陈干群向广东爱国企业家筹得70万元,使该乡停工待资的小学和中学工程圆满完成。
河南新县陈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鄂豫皖苏区,陈干群向河南省供电局系统筹资50万元,援建了陈店乡中学。
河北省宽城县王厂沟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军分区较早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陈干群筹资30万元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当年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老前辈题写了校名。
江西省横峰县地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黄道烈士的故乡。陈干群向浙江一企业筹资30万元,援建了横峰县“黄道小学”,张爱萍老将军题写了校名。
……
从多方面促进老区建设的发展
“全心全意为老区服务,把老区的事千方百计干好”,是陈干群坚守的信念和决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区、宣传老区、帮助老区,适时反映老区人民的呼声,他先后深入湖南、江西、河北、山西、山东、福建、广西、云南、陕西、宁夏、内蒙古等近20个省区的许多贫困点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促成了许多老区组建起了当地的老区建设促进会。
为了从多方面促进老区建设的发展,这些年陈干群曾先后组织带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首都企业家协会等单位的专家赴老区考察传经;帮助老区进入京、津、沪等大城市举办老区名优土特产品展示会;组织策划在上海召开“呼吁社会各界支援老区建设大会”,在天津召开“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经济协作会”;协助新华通讯社组织开展“老区万里行”采访活动;促成上海慈善协会赴赣南老区援建“百报长廊”和福利工厂;组织首都企业家赴平山西柏坡开展送医药、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等等。
陈干群还积极参与全国各地为纪念和宣传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纪念馆、室、碑、亭的工程。他曾先后为赣粤边区3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江西兴国县将军园、四川乐至县陈毅纪念馆、湖南烈士陵园、黑龙江尚志市烈士陵园、宁夏同心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河南睢县抗日和解放战争纪念馆、福建武夷山粟裕骨灰安放处纪念碑、天津蓟县烈士纪念碑、湖北恩施叶挺旧居、江西上饶集中营纪念馆以及部分老革命根据地的思源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集资料,征集题词,反映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在救灾济困、资助公益工程方面,陈干群在动员社会力量的同时,还鼓励自己的子女出钱出力。他曾协同天津市共青团组织策划捐款援助灾区修复被洪水冲毁的老区乡村小学;动员儿子所在企业捐献120万元的救灾物资,并派儿子专程送到湘西老区;动员女儿为修建“陈毅广场”捐资5万美元。陈干群自己也曾为彭德怀希望小学一次性捐资1.1万元,为援建的各个希望小学捐赠教学用品和图书,为困难大学生捐资,为老区修建的烈士纪念碑捐资等等,不一而足。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