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9 浏览量: 作者:金辉 梁银
湖北省各地老促会开展思源回报工程活动,是从1999年开始的。当时,湖北全省提前胜利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老区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老促会反复思索如何在总结运用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特点和要求,开创老促会工作的新局面。
在这期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巴东县老促会在调研中,深入到全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的巴东县金果坪乡,深切感受到,老区人民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但巩固扶贫成果的任务却十分艰巨。只有从强基固本的工作做起,切实解决老区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问题,发展经济,才能使老区人民真正巩固温饱。
他们通过七天调查研究,提出要改变老区面貌,必须举各方之力,重点帮助老区解决一些较大的问题,改变过去那种就事论事,主要依靠老促会一些老领导的威望的作法。
他们的建议,引起了巴东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随后,县委、县政府在金果坪乡召开了全县首次老区工作会议,通过讲历史、看现实,激发大家“饮水思源,扶持老区”的感情,当场,县直十多个部门承诺103万元扶持资金,后兑现143万元,其中无偿扶持93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和夯实了基础,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这一情况引起了时任省老促会会长张学奇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张会长等同志一年之内三上恩施(巴东),调查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他们深入到金果坪乡、溪丘湾乡走访调查,赞赏巴东县的作法,并把它誉为“思源回报工程——金果坪模式”。
2000年9月,省老促会和扶贫基金会在恩施州召开“思源回报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巴东县金果坪乡的经验。
从此,以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改变老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为内容,以项目为载体,“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老促会协办”,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促进老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源回报工程”在湖北省多形式、多层次兴办。
目前,全省共兴办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思源回报工程”1228处,吸纳扶持资金5亿多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州老促会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州党委、政府决定在该州5个县市10多个相邻的高山边远贫困乡镇中,选择条件最差、难度较大的8个乡镇开展连片开发,称为“5县8乡连片开发工程”,采取集中连片、合力攻坚的办法,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扶持贫困老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增强老区的“造血”功能。经过努力,“工程”进展顺利。2009年州委、州政府将“工程”扩展为“8县21乡连片开发工程”。
黄冈市老促会把促进工作的重点放在扶持老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上。2001年,在省老促会、省扶贫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参与下,动员清江水电开发公司捐赠500万元,所属10个县市共配套资金500万元,发展适应黄冈地区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的银杏产业,兴办“黄冈大别山老区银杏开发工程”,完成植树1080万株,建片林基地8个。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栽植的银杏苗存活527.5万株,达到了全市老区人民人均1棵银杏树。目前已挂果14万余株。
武汉市老促会立足城市工业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在兴办“思源回报工程”中,积极协助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活动,他们在组织市郊比较富裕的“十强村”开展结对帮扶老区“十贫村”活动取得成效后,及时作出“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的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目前已有116家企业与280个革命老区村建立起各种经济联系,互利双赢,兴办了一大批惠农项目。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