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党建扶贫双推进,促进枫坑早脱贫

2020/09/03  浏览量: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枫坑村是革命老区,也是新一轮精准扶贫的省定贫困村。近几年来,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办事处和清远市科技局的帮助下,该村以党建引领,不断推动转型发展,在产业模式上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现代化绿色环保健康循环种养特色产业。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2万元,比2016年村集体收入2.8万元增收了8.4万元,贫困老区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去年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450元,全村4152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59元。昔日贫困的老区,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强内力”围绕服务群众抓党建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党支部。扶贫工作队把抓党建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谋划,来推动,来落实。

  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着力完善支部和村小组管理架构,始终坚持加强农村党组织,以党建引领扶贫工作。一方面,以党支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区党建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委旁边精心打造了“党建示范走廊”,营造浓厚的党建文化的氛围,引领群众凝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力量;另一方面,去年8月,该村从之前的8个党支部整合为2个党支部,通过调整和优化支部结构,配强支部的领导,从而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提高支部的战斗力。为推进党支部思想建设,在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精心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使村支部的党员思想觉悟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显著提高。22个村小组先后成立了理事会,分别在村中心建立了公示栏、群众意见箱,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将加强对青年的引领和教育,进一步吸收一批年轻有为的致富能手和其他有作为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中来。增强支部的活力,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村支书说,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方法,力争每一个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兴产业,家门口实现“就业梦”

  多年来,枫坑村村民以种植蕃薯、豆角、花生等农作物为主,且品质在本地区和珠三角都有较好的口碑,能否把这些农作物打造成产业呢?驻村工作队经多番调查走访估算枫坑村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定了符合枫坑村产业特色的产业项目,迅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村里通过整合土地,有效地整合利用红旗村及枫坑村的土地,建起了枫顺种养示范基地,以村干部为法人代表,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

  该基地占地100亩,投资金额220万元,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现代绿色环保健康循环种养特色产业,打造“育(育种)、生(生产)、培(培训)、学(教学)、扶(扶贫)”等综合性示范基地为目标。在产业扶贫项目工地里,黑色大棚下的台湾南阳山苏显得格外葱绿发亮。当地村民正戴着草帽,提着红色水桶,把刚刚采摘的山苏整理,准备运往珠三角地区销售,基地40亩山苏深受青睐,常常供不应求。除了山苏菜,基地还种植特色蔬菜、番薯、果桑、玉米,还养殖了叶草鱼、清远鸡、青头鸭等优质农副产品。

  有了产品,村民有了就业和发展的机会,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号召村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中,许艳辉就是其中一个。多年前,许艳辉丈夫因病去世,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还有因建房和治病欠的债务要还,外出打工的她只好回到家中,一边打临时工,一边照顾家庭。去年,她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获得鸡苗和玉米种子的补贴,还接受了种养技术培训,经过努力,如今她以已经把当初欠下的5万元外债还清,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该基地项目吸纳了14名贫困户到基地参加劳作,带动贫困户每人增收1000多元,既能在基地务农有工资收入,又能学到技术,还参与基地利润分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梦。

  重科技,助力农户增加收入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除了缺资金外,很重要的是缺技术。去年10月,工作队为全村有意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低保户发放扶贫鸡苗;今年7月,工作队又为部分贫困户发放猪苗。为帮助贫困户提高养殖技术,驻村工作队专门请畜牧专家为贫困户进行授课,讲解养殖技术和疫病防范措施。今年7月工作队为村民罗群娣发放了2头猪苗,她说:“听了科技课心里踏实了,一定会把小猪养大养肥,争取早日摆脱贫穷困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去年,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工作队又邀请了农业专家到枫坑村对村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讲授种养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传达科技信息农业信息,为村民解答种养方面的疑惑和难题,对村民开展种植养殖起到很大帮助。“有专家的讲座帮助,我解决了过去种养方面碰到的难题,回去后要好好做好防治病害,争取大幅度提高产量”,许艳辉说。同时,工作队还通过多渠道帮助村民打开农产品销售,实现生产、技术、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使贫困户脱贫奔康信心更足了。

  “刚嫁过来的时候,村里都是泥路瓦房,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许艳辉清晰地描述初到枫坑村时的情景,如今,泥路变沥青路,砖瓦房变成了钢筋水泥房,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李秀红 张彩霞)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