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潮安红色文化进校园吹起强劲冲锋号

2022/03/14  浏览量:   作者:陶永庆  来源:中国老区网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以“红色教育进校园、非遗文化进网络、精神文明进景区、家规家训进乡村”为抓手,充分利用潮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生动活泼的传播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传承和发扬潮安革命历史文化传统,推动学校形成厚重的校园红色文化积淀。2022年3月11日,潮州市潮安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红色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潮州市委党校举行,全区组织了120名中小学思政课老师入校“充电蓄能”,将致力于培养一支“政治强、情怀真、思维新、素质高”的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学生讲好本地红色故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青少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和学史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此次培训班,拉开了“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序幕,吹起了青少年红色文化宣传的强劲冲锋号。在开班仪式上,中共潮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斐淳表示,举办此次培训班,是潮安区委、区政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一项重要实践,是贯彻落实潮州市、潮安区党代会精神,向青少年讲好“英雄之城”故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全体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专家们宣讲红色革命故事的方式,熟悉本地红色革命故事,准确把握宣讲内容,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你们将成为潮安区‘红色教育进校园’的骨干教师,要积极开展宣讲,将爱党爱国的情感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培养学生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争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让潮州、潮安红色基因真正植入全区师生心中。

  

  为期3天的培训班课程丰富,以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了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省内高校教授和潮安本地专家为大家授课。“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在开班仪式后的第一课,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立佳以“立志千秋伟业 百年风华正茂”为主题,用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和形象生动的语言,结合潮州地方革命史,通过“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篇章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重要时期。其中重点宣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潮州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了四个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走过的开展早、范围广、时间长、道路曲折、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

  

  韩山师范学院刘文菊教授以“左联潮州英杰的红色革命历程”为主题,宣讲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满怀“拯救中华民族危难,舍我其谁”豪情的潮州进步青年,从粤东的韩江之滨,来到当时中国革命文化运动中心的大上海,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刘教授说“惟粤有英杰,于潮最为盛”,洪灵菲、戴平万“剧怜古道红棉树,落尽千花人未知”;冯铿、陈波儿“执笔为戈的铿锵玫瑰”;梅益“一本译著铸造英雄神话”等。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潮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沈翘科长以“从刘察巷七志士浅谈潮州革命英雄精神”和“红旗不倒——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略”为主题,讲述潮安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色潮安历史可歌可泣,光彩夺目。

  

  潮州市老促会老区宣传通讯员、党史宣传员陶永庆以《红色沃土 光辉历程》为主题,讲述“潮州七日红”的故事,南昌起义军在潮安建立县级红色政权,誓死保卫潮州城,潮州人民拼死策应和掩护南昌起义军,为此后朱毛红军井冈山胜利会师,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潮安党组织和人民守护和配合途经潮州的红色交通线,为中央苏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潮安20多位“妈妈”舍命保护和抚养彭湃烈士次子彭士禄;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在潮安敌后蓬勃开展;潮安英烈与杰出人物等。

  

  培训期间,学员们先后参观了潮州博物馆内的《潮州红色革命史展》,江东红砂的“洪灵菲纪念馆”等处。

  

  三天的思政教师培训取得了圆满的成效,授课内容精彩生动,参加培训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培训班内容多、形式活,专家生动、接地气地讲述,收获满满。”庵埠镇凤岐小学校长陈燕生称,她将认真总结培训班的“干货”,提升个人讲述红色教育的能力与吸引力,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红色宣讲员。

  

  “结合本地红色资源,集中为中小学思政课老师开设红色教育培训班,这在潮州教育界较为少见,意义重大!”古巷镇枫洋初级中学副校长林声权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通过培训班能让思政课老师成为讲好红色故事的专业能手,他将总结培训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升铸魂育人能力水平,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