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的花儿在这里绽放

2022/06/02  浏览量:   作者:溧阳市老促会昆仑街道分会周小卫 杨晓东 黄洪明  

美丽的大石山西侧,有个遐迩闻名的红色文化村——昆仑街道陶家村。这是一个名人的摇篮,这是一片革命的沃土。这里,曾诞生了共和国的第一个著名法学家;这里,曾走出共和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这里,曾引起当代新针灸学领路人的眷恋爱慕;这里,还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当代精英、社会贤达......

这个阵容壮观的组合,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已定格在陶家村红色文化村史馆。

 

村史馆,陶家村委办公楼北,小巷里一个袖珍院落。场地整洁,墙壁粉白。四间平房,向东而立。陶家村的红色文化,不忘初心的继往开来,让一批批访客络绎不绝,一声声赞叹连绵不断。

 

 

      你看,共和国的开国功臣陶希晋和朱琏夫妇、陶鲁笳和贾于慈夫妇、炸弹下舍身救人的巾帼英雄陶竞华,被人称为革命的一家;你看,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保家卫国而英勇献身的陶国萃、蒋正才、戴锁明、陶青、陶炳昌、戴洪保等英雄烈士,名垂史册,光照千秋;你看,溧阳第一个参加中国共产党的陶凯之,解放战争前后投身革命队伍的陶景侃、陶继谦、陶志望、芮殿洪、芮菊芬、葛林、谢乐康等革命先驱,舍生忘死,赤诚为党;你看,在新中国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的人才精英,灿若群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红色江山的千秋伟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你看,一批自强不息、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的成功人士,不但事业有成,而且乐于奉献,成为革命老区的一面面旗帜......

村史馆负责人告诉来宾,这是一个临时村史馆,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献上一份小小的贺礼,布展资料仅是一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村史馆正在筹建之中。然而,就是这个临时村史室,已足以让人对陶家村刮目相看。

 

一块块红色的展板,一段段红色的记忆,犹如一朵朵红色的花儿,在这里悄悄绽放。它们散发的芬芳,正洗涤着人们的灵魂,薰陶着一代代人健康成长。它们彰显着这块大地的爱国爱党情怀,折射出这里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激情迸发,正气浩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文化结一种果。优秀的红色文化,让当代陶家村人才辈出。哪个村上出过这么多英才!5名省级干部,7名厅级干部,20名处级干部,30名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干部村,教授村,陶家村当之无愧!

陶家村留守者也不甘示弱,在美好家园建设中阔步前进。一部分人融入了城市,城西佳苑30万平方米,让2000余村民住进高楼大厦,过上城市化生活。一部分人留在村庄,也大刀阔斧搞建设,投资700多万元加固水库坝,投资496万元污水处理,投资近100万元道路与绿化,投资78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工程...... 这个山区与平原交汇的村庄,成为农业与工业交融的区域。北部是毗邻相接的工厂、科研园区,中部是大石山风景区,南部仍是桃红梨白的果园苗圃,花红、加青子、茶叶,四季飘香。

这里的人们,继承了前人的光荣传统,在事业开创上愈加奋发努力,在思想观念上愈加与时俱进。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征途上,他们以老区人的革命情怀,积极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工业园、居民区、科技园相继落实,2000余亩土地适时到位。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不迟疑,不争纷,没有为私利而斤斤计较,没有为小事而犹豫不决。许多老党员说,我们的前辈参加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连生命都愿意献给革命事业,我们现在享受得这么多,还有什么想不开呢?

这就是老区人民的境界,这就是红色文化的力量。2021年以来,陶家村在市老促会和昆仑街办的关怀指导下,先后成立了“昆仑街道陶家村红色文化村史馆领导小组”“溧阳市老促会昆仑街道分会陶家村乡村振兴促进站”。美好的序幕已经拉开,人们期待着更精彩的演绎。

(责任编辑:长 江 路在脚下)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