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走近革命老区南化塘

红色基因永相传 革命老区换新颜

2022/07/23  浏览量:   作者:十堰市老促会 兰瑞锋、王锡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夏日清晨,天高云淡,从十堰市郧阳城区一路向东北,沿着新修的郧白公路,驱车40分钟左右,映入眼帘是大山深处,滔河水畔,风景秀美如画。远处青山掩映,近处银鳞鱼跃,革命老区南化塘就藏在这山水之间。

南化塘是一片血染的土地,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等率领中原突围部队在这里与号称“天下第一军”的胡宗南整编第一师第一旅浴血奋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斗中原突围北路部队有200多将士牺牲在这里。祀奠英烈、保护好红色遗迹遗址成为激励南化塘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振兴老区经济的不竭动力。
 

红色基因深耕红色沃土

穿过人口聚集、商贸繁华的南化塘集镇,绕过玉皇山下的盘山公路,来到了村民朱全才家门前的小院。朱全才今年85岁,从中原突围玉皇山战斗到土地下放到户再到乡村蝶变,老人见证了革命老区的“酸甜苦辣”。

从朱全才老人家门口向上望去,近在咫尺的就是玉皇山顶,当年战斗的血腥场面,老人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却。作为战斗的见证者,朱全才认为如今生活的土地是一片血染的沃土,而上面的红色是老区应有的底色。

“每年清明前后,我就会带着家人,绕着玉皇山顶周边,祭奠当年牺牲的战士。为了突围战斗,许多十八九岁的年轻战士前赴后继的倒下......”朱全才老人哽咽地说道。

铭记来时的路,走好当下的路。2020年,玉皇山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为最真实地还原中原突围玉皇山战斗,复原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南化塘战斗过的革命遗迹,南化塘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收集完善历史资料、实物,建设中原突围玉皇山战斗纪念馆、战斗遗址公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驻留人们的记忆深处。

“玉皇山是红色沃土,得有人来才行。这不,红色文化宣讲、战斗纪念馆、遗址公园成了我们这儿的‘金字招牌’,仅上半年,我们这儿的总客流量达到3万多人次。”该村村书记周义云说。


 

绿色山川提升乡村颜值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进南化塘镇青岩村,入目是鹅卵石铺垫的入户小路、家家户户整洁的小院,潺潺流水声穿村而过,各类小品景观随处可见。

“这些变化得益于2018年的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全村老百姓也非常支持,环境好了,群众住的也舒心,邻里关系也慢慢融洽,村上工作开展也顺手了......”青岩村书记罗士红如是说。

近年来,南化塘镇依托党建赋能抓生态保护,抓人居环境整治,以基层组织为动力引擎,不断还原乡村本色。该镇采取“支部在前、片区作战、全镇动员”的工作方式,一手抓景观提升,抓好村旁、路旁、宅旁、沟旁“四旁”绿化,并整合利用空闲地、插空地等,完善活动广场、休闲游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手抓内涵深化,决不搞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大拆大建,并善于注入生态文化、挖掘民俗文化,注重保护乡村传统风貌、历史文化、山体水系,全方位展现人人向往的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同时,宣传引导群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结合“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永驻乡间。

“我们采取两手抓,一手抓群众的意识转变、习惯培养,一手抓基础配套、环境改造,目前正在实施的滔河、兆河水美乡村项目,就是从根本上提升集镇区域及中心村的环境面貌,不出两年,这里将会成为山美水美、旅客络绎不绝的乡村休憩打卡地......”南化塘镇党委书记罗永波介绍道。
 

特色产业蓄积发展动能

“以前在沿海城市打工,每个月收入也有五六千元,除去各类开销,每年攒不了多少钱,如今,在家门口袜厂做挡车工,每个月收入四千多元,开销小,家里的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到......”袜业工人郭小娟欣喜地说道。

作为传统农业乡镇,2018年起,南化塘镇转变产业思维,抢抓产业扶贫机遇,坚定发展袜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推介该镇人力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最终赢得了客商的青睐。几年来,该镇通过一无所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由最初的几十台袜机,二三十名工人发展到现在拥有上万平米标准化厂房,织造、缝头、定型、包装全产业链齐备的袜业产业。

该镇按照“集镇—中心村—加工作坊”的模式,以点穿线,连线成片,精心布局全镇袜业产业。依托迦娜针织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渠道,2021年8月迦娜二期投产,袜机增至500台,成为全区袜业产业标杆。采取市场主体参与、村级合作社承包、保底价生产等模式,在玉皇山、黄柿坪、马纵岭、江湾等中心村建设袜业车间。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关帝、化山、码头、集镇安置点等地建设袜业定型作坊、包装作坊,吸引群众就近就业。大力拓展线上线下袜业销售,通过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微商店铺等,发展线上店铺6家,日销售袜业产品2000余单。2021年南化塘镇实现袜业产值1.2亿元,创造外汇1800余万美元,累计带动15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袜业产业俨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南化塘镇袜业产业园

与此同时,该镇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升级,形成了200万只蛋鸡养殖销售,500余亩泉水鱼养殖基地,年产量近80万公斤。依托桑葚产业,建设300余亩桑葚产业基地,形成了桑葚果、桑葚酒、桑叶茶、蚕丝被等一系列产品。

南化塘泉水鱼养殖

昔日,红色南化塘驻留人们的记忆深处,如今,革命老区厚植红色沃土,道路畅通了,城镇漂亮了,街道整洁了,人民幸福了,产业富足了,不断描绘乡村时时美、处处美的美好画卷。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