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壮丽的画卷

——四川省汉源县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2022/08/0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革命老区汉源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与乐山、眉山、凉山、甘孜四个市州交界。全县三分之一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总人口28.5万,农业人口占比近7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汉源县立足“瀑电”库区、地震灾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五区”叠加的特殊县情,因县施策、多措并举,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成绩,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

之一,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移民库区由乱变治。汉源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瀑布沟水电站移民主库区县,涉及动态移民近十万,曾在2004年发生“瀑电”汉源移民群体性聚集事件。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封闭运行政策,“瀑电”汉源库区65580人内安移民80%采取后靠安置,44830.5亩耕地被淹没,占当年全县耕地面积的11.84%,大量良田沃土被淹没,农村移民生产资料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现实问题与政策问题、具体问题与面上问题相互交织,“汉源不稳、雅安不稳、全省不安”的维稳压力十分巨大。在确保库区稳定上,汉源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持之以恒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实施移民后扶等重大民生项目,特别是以用电秩序整治为突破口,理顺群众情绪、拉近干群关系,艰难实现了“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目标,为国家能源建设和移民政策的调整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以来,汉源县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评价连续4年上升,从2016年的全省排名靠后垫底上升到全省43位,100多位的上升充分证明了库区发展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

贫区民区由贫变富。汉源是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居住着彝、藏、回等25个民族,也是原国家“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曾经的省定贫困县。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村6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24户29617人,占雅安脱贫任务的三分之一。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高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种植缺水、运输缺路、发展缺产业是脱贫致富最大的瓶颈制约。为此,汉源县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攻坚,财政投入优先向山区、民区、贫区倾斜,领导力量和技术人才优先向脱贫攻坚主阵地安排,实施农村交通、农田水利、产业发展三大攻坚战,全面补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以“一乡一业”厚植发展动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9年位居雅安市前茅。2017年汉源县代表四川接受国家交叉检查并获得“好”等次,于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脱贫退出目标任务,五年考核先后四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反映全县脱贫攻坚历程的《古路村脱贫巨变》专报呈送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参阅,并在央视《新闻联播》“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系列报道中首播。

老区灾区由陋变美。汉源是革命老区县,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汉源,建立了宜东苏维埃政权,留下了佯攻大树堡、激战飞越岭、鏖战清溪城的革命奋斗篇章;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国定重灾县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受灾县,五年内连续遭受两次地震重创,“5.12”汶川特大地震中85.2%的房屋受损,“4.20”芦山强烈地震农村房屋受损48903户,让汉源满目疮痍,部分边远乡村破败不堪。为改变农村破损落后现状,汉源按照“全域新村、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的思路,聚焦全域均衡发展,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城乡建设,获评国家卫生县城,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参评城市,建成有效串连优势资源、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兼具交通运输、旅游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4+N”精品乡村旅游产业环线437公里,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5个、示范村8个,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1个。乡村之画、历史之画、自然之画、田园之画、家园之画“五幅画卷”在汉源乡村完美呈现。

之二、乡村振兴实施的主要举措

三大会战扫清小康路上“拦路虎”。立足实际通过实施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三个大会战”,全面补齐乡村振兴的基础短板。一是农村交通大会战。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形成循环路”思路,累计硬化改造县、乡、村公路931公里,实现了农产品销售从“农民找市场”到“商人进田地”的根本性转变。二是农田水利大会战。按照“建好最初一公里,解决最后一公里”思路,累计整治堰渠1798公里,新建维修整治堤防47.4公里,打造农田水利示范区3.4万亩,解决了近1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中高山区低产旱地变为高产适种的“水浇地”。三是产业发展大会战。引导小农户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建成汉源花椒、汉源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80余万亩。海拔落差劣势变为立体农业优势,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

粮经复合守牢三农工作“基本盘”。针对传统经作大县实际,规划建设3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探索“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益”两手抓、两兼顾发展模式。一是扩面粮食饱肚子。在中低山平坝地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田成型、路成网、渠相连”,切实提高粮食单产,园区内土地亩均产粮2000斤左右。同时,响应中央扩种大豆号召,2022年主动争取在中高山经果林内扩面套种7.5万亩大豆。二是复合种植挣票子。围绕水稻、果蔬产业,在时间上通过“稻蒜轮作”实现“大春产粮、小春种菜”,空间上通过“粮经复合”实现“田中种粮、坎上种树”,使园区内亩均土地综合产值达2.27万元。三是秸秆还田控烟子。推行绿色化生产防控,大力推广桔秆还田,做到“既杜绝空气污染,又改善土壤性能”,园区内年产9万吨稻草、蒜叶全部还田,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30%。

多元赋能提升现代农业“加速度”。针对县域内土地分散化、细碎化,连片集约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等实际,通过全方位赋能,切实提升特色产业效益。一是园区建设赋能。按照“一带一特色、一域一主题”思路,规划布局汉源花椒、粮经复合、甜樱桃、高山蔬菜种养循环、苹果、黄果柑和枇杷“七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推进基地标准化、产业现代化、生产数字化。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级五星级园区,粮经复合稻蒜轮作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市级五星级园区。二是数字科技赋能。与阿里云合作建设全国首个花椒数字农业园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14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用平台7个,攻关解决良种培育、病虫防治等难题31个,推动标准化技术落实到农事生产“最后一米”。三是品牌建设赋能。以“汉源红”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构建“公用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品牌体系,并通过连续举办线上线下各类节会和营销活动,广泛推介汉源农特产品。

三产互动厚植乡村振兴“动力源”。依托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着力延一产、接二产、连三产,培育多元业态。一是农工互动。重点依托甘溪坝省级食品加工园区,大力发展花椒、粮油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综合产值达31亿元。园区每年还采购凉山、甘孜等脱贫地区鲜花椒6000余万斤,有力助推了全省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是农旅共融。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思路,科学规划田园景观系统,推进“4+N”产业环线建设,组建“1+3+N民宿联盟”大力培育新业态,有力推动了“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产品变商品”。三是农商结合。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搭建“远智养生”“四海电子商务”等农村电商平台,引入顺丰、申通等大型快递物流企业落户汉源,引领本土电商企业发展,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农产品销售大市场。

联动带农促进小农走向“大市场”。针对小农户自主经营效益差、自我管理水平低等问题,着力更好联农带农助农,助推“小农户”衔接“大市场”。一是做优专合组织。抢抓“全国农民合作社整县推进试点县”机遇,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市场化高效筛选、重点培育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组织,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精准服务。全县已培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1134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专合社23家,省级家庭农场39家。二是壮大集体经济。从建机制、聚要素、优路径、增效能四个方面着力,探索村企合作反哺、自主营销富民、集约种养增效、农旅融合发展、抱团联建联享“五类模式”,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21年,全县村集体收入达1164.5万元,较2019年增长66.5%。三是积极创新探索。依托全国供销百强县级社,全面梳理涉农惠农政策,用活各级项目扶持资金、乡村振兴项目,激发政策叠加效应,促进农民合作社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协同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改革创新做法成效突出,获评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党建引领强化振兴发展“大保障”。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干部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工作推进责任化。建立县级领导分组联乡、县级部门结对联村、乡村干部驻村联组、无职党员入格联户“四联”机制,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7条措施,明确乡村振兴创建目标、任务、责任三张清单,采取“月报、季评、年考”闭环管理考核,确保落实到位。二是基层治理网格化。全域推行“小网格大管家”工作模式,按照基层网格员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在2小时内“户户敲门、人人见面”原则,整合政法、环保、地灾等9类行业网格,搭建形成以大综治、大安全、大民生为主,地灾、防疫、森林防灭火等相对独立的“3+N”网格体系,实现“一员多用、一岗多责”。三是村庄清洁常态化。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常态化开展“全民义务清扫日”“清洁家庭”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洁美家庭8000户,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4个,“扫干净、摆整齐、有归栏、成习惯”在广袤农村蔚然成风。

之三,乡村振兴深化的主要途径

汉源县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汉源被誉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甜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正梯次建设汉源花椒、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等7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汉源花椒为椒之瑰宝,是千年贡椒、川味之魂,品牌价值达49.6亿元,花椒种植面积达20万亩,综合产值达21.6亿元,汉源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已成功创建为省级五星级园区,正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为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汉源在流沙河流域探索建设稻蒜轮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切实推进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两手抓、两兼顾,努力争取创建为省级星级园区。

汉源县旭家沟水库建设。经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和沟通汇报,在汉源县修建旭家沟中型水库,有利于解决县域内供水水源不足问题,有利于推进瀑电移民后续发展,提升暴雨洪灾和地址灾害防治能力,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缓解“引大济岷”工程建设后水资源失衡带来的影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旭家沟水利工程水库库容1690万立方米,水库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约10.49亿元,目前已确定水库工程建设前期工作服务机构,正式启动可研专题编制工作,并多次与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沟通对接,在旭家沟水库项目报批、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上予以立项。

汉源县城至九襄快速通道建设。为推动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汉源县规划建设县城至九襄城市快速通道,有利于推动“一城两区、双核带动”和九襄、唐家、富林、富泉一体化发展,有利于缓解老108线道路拥堵,有利于推动构建外联、内畅城市交通骨干网络,有利于提升沿线近20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该项目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道路总长度21.7公里,路基宽度18.5米,设双向4车道,估算总投资21.3亿元。

汉源县工园区认定。磷矿作为一种分布相对集中的稀缺性矿产资源,资源高度集中,被国家列入战略保护矿产资源和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矿种之一。汉源磷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磷矿储量1987万吨,推断资源量3154万吨,远景资源量在1亿吨以上,磷矿石P2O5平均含量达20.50%,资源潜力巨大。目前,汉源县正积极申报化工园区,涉及的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职业健康等7个方面的申报资料已初步完成组卷,正与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对接。

(汉源县老促会 汉源县委办公室)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