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 浏览量: 作者:朱可学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从2010年以来,湖北省宜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针对老区人民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是缺资金、少项目等实际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基本方略,注重创新扶贫资金投放方式,从精准入手、扶持着力、产业突破上下功夫,通过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老区人民真正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选准资金投放项目 借钱借在点子上
多年来,宜城市老促会“一班人”按照“有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根据各地自然资源优势,靠山扶山、靠水扶水、靠田扶田,把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作为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重点项目,通过把小产业扶大、弱产业扶强,形成了流水西瓜、板桥店鲜果、王集蔬菜、刘猴生猪、南营“农家乐”餐饮等老区特色产业品牌。
老区人民大都具有养猪、养鸡、养牛、养鱼等发展养殖业的传统,宜城市老促会注重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扶持老区人民大力发展猪、牛、羊、鸡、鱼等养殖业。2014年,根据南营街道办事处桃花渡社区依托万亩汉江滩涂草场、板桥店镇新街村依托万亩山场的优势,重点发展牛羊产业,市老促会为两处养牛大户分别扶持5万元和3万元,帮助他们组建养牛专业合作社;2015年,市老促会又扶持桃花渡养牛专业合作社5户养牛大户10万元,用于购买小牛,户均发展肉牛养殖60多头,现已带动全村105户循环养牛从400多头发展到1500多头,年总收入1500多万元,户平收入5万多元,初步形成了小型养牛产业集群,成为桃花渡社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围绕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结合地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条件,把扶持老区人民巩固发展比久甘蓝包菜、青皮冬瓜、密本南瓜等蔬菜产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文章来做,是宜城市老促会坚持常抓不懈的工作。经过市老促会连续多年的精准扶持发展,现已形成的以孔湾、王集、南营、鄢城等为主产区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年产出的冬瓜、大白菜、山药、莲藕等成为享誉全国、走俏市场的名牌蔬菜,经过加工的香菇、木耳成为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餐桌上的美味。王集镇地处汉江东岸,油沙土地肥沃,适宜种植蔬菜,2002年,宜城、襄阳两级老促会分别扶持2万元和1万元,从河南新野引种优质比久甘蓝包菜在观音村试种50亩,当年亩平纯收入达5000元,尝到甜头的王集人民在市老促会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中,把种植比久甘蓝包菜作为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比久甘蓝系列包菜现已发展到8个村种植3万多亩,全镇4000多户种植蔬菜4万多亩,产品不仅畅销新疆、河南、陕西、北京等国内市场,还远销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成为鄂西北著名的蔬菜大镇,王集的包菜与河东的西瓜、河西的东瓜、孔湾的白菜成为宜城的名牌农产品。
紧扣绿色环保产业实施扶贫,引导老区人民把山地优势转化为绿地优势,把绿地优势转化为致富优势,积极发展林果业及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等项目经济,着力打造精准扶贫工作“样板田”,是宜城市老促会一直致力探讨的重要课题。针对板桥店、刘猴等镇东西两山宜林山场大的实际,市老促会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契机,通过种植大户示范、帮助种植户申报低产林改造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借支周转金等方式,积极引导老区人民推进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附加林产业,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扶持板桥店镇发展核桃、板栗、油桃等林果业,市老促会先后无偿投入周转金5.5万元,扶持全镇种植核桃由当初的10多亩发展到7000多亩,成为当地人民的“摇钱树”“栽核桃树,建小银行”现已在板桥店全镇形成了共识。
此外,根据南营街道办事处沿江、沿路、沿边的区位优越,市老促会还积极扶持老区人民在桃花渡社区、346国道、217省道、汉江堤边兴办餐馆70多家,发展以餐饮业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服务业。
选准资金投放对象 用钱用在急需上
多年来,宜城市老促会秉承“缺什么、扶什么”的理念,积极扶持登记在册贫困户、回乡创业能人户、科技示范引领户、龙头产业带动户“四户”对象,自主发展家庭产业项目,通过因人所长地引导老区人民念好创业经、找准项目路,让被扶持的农户发挥示范效应,形成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致富,让穷户起步、大户致富、富户变强。
对包括有劳力缺资金的贫困人员、拥有一技之长的残障人员、烈士后代尚未脱贫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内的登记在册贫困户,宜城市老促会总是进行重点帮扶。对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的“三缺”特困户,市老促会突破资金扶持要利息、要担保的“二要”束缚,大胆创新地推行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三无”办法,予以优惠扶持。南营街道办事处金山村4组李文付老两口年近70岁,儿子因车祸丧生,靠放养从老伴娘家赊来的40多只山羊为生,后因没钱买饲料准备把山羊卖掉,市老促会知道后,无偿借款5000元用于买饲料,将山羊保存下来,当年存栏103只,年创产值8万元,纯收入3万多元,一举摘帽脱贫。
在外打工青年、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见过世面、眼光开阔,回乡创业大都是能人,宜城市老促会总是把他们作为优先扶持的对象。流水镇余棚村2组胡玉涛在外打工时学会了养殖泥鳅技术,返乡后承包村里100多亩低洼地改造成泥鳅养殖池塘,因刚创业投资较大,在他购买种苗急需资金时,市老促会一次性借支5万元,帮他顺利地度过了第一关,并请市水产局专家经常上门指导,帮助防病治病,不到一年时间,不仅还清了所有外债,还购买了小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王集镇三洲村青年赵华,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带领儿时的几个玩伴种甘蓝、种山药,养猪、养鸡,市老促会每年对他扶持3至5万元,年收入20多万元,并带动全村60多户发展种养业年纯收入10多万元,成为全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南营街道办事处铁炼村6组退伍军人刘云,在部队学了一手养猪的技术,复员回乡后没跑关系、找门路安排工作,而是用士官退伍安置费建起了一个800头规模的标准化养猪场,市老促会在他急需资金时借支2万元,帮他圆了养猪梦,他一家5口吃住都在养猪场,辛苦的付出换取了年纯收入30万元的效益。
选择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让他们发挥引领作用,是宜城市老促会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开辟的一条重要途径。板桥店镇胡咀村帅友全,通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了优种、高垄、无农药、无化肥、施足农家底肥、适时灌溉活水等一套科学种植红薯的技术,在当地乃至周边村组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他收购农家肥和请人挖红薯需要资金时,市老促会给他送去3万元,帮他解了燃眉之急。在他的带动下,全镇现有7个村借鉴他的经验种植红薯,每亩地可增收200多元。
南营街道南洲村郭忠诚推行稻田生态养殖甲鱼
对经过考察、筛选的经营能力强、社会信誉度高的龙头产业带动户,宜城市老促会注重给予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通过骨干农户带动周边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南营街道办事处南洲村4组郭忠诚积累了稻田生态养殖甲鱼的成功经验,年产商品甲鱼5万多公斤,但因信息闭塞销路不畅,市老促会帮助他联系市经信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及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建起了电商销售平台,有效地解决了销路问题;后想扩大养殖规模,苦于缺少资金和基地,市老促会又支持他建起郭家台稻田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成养殖基地2000亩,其中合作社基地1600亩、其他农户400亩,每年借给周转金5至10万元,现每年繁殖甲鱼苗50多万只,出售商品甲鱼6.6万多公斤,收获优质稻120万多公斤,总收入1500多万元,合作社125户加散养户80户共计205户,户均收入7万多元。
选准基金投放时机 花钱花在刀刃上
多年来,宜城市老促会把握“会什么、扶什么”的思路,根据扶持对象的能力、特长、资源等状况,按照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原则,把扶持周转金投放在最佳地方、关键时候、急难关口,让扶持周转金更好发挥效益,力争做到扶一户、富一家、带一片。
对投放出去的扶贫周转金,宜城市老促会从不撒手不管,而是全程跟踪服务、随时当好参谋,引导扶持对象把钱用到最佳地方。刘猴镇猴垱村4组付云厚,家有1700多亩荒山,种过花生、玉米,栽过速生林,但一直没好的收益。市老促会根据他家山地资源的优势,帮他分析当前苗木市场需求趋势,建议并扶持他3万元发展花卉苗木生产,他采纳建议后,绿化荒山1200多亩,种植苗木500多亩,让原来的荒山变成了满目苍翠的绿色银行,年收入1000多万元;他现又扩大了规模,承包荒山3000多亩,从事绿化苗木产业,聘请贫困户农民18人,每月发放固定工资1800元,让每户每年都有2.16万元的固定收入。
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让宜城市老促会深切体会到,引导扶持对象把钱用到关键时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鄢城街道办事处周岗村11组养鱼专业户江玉东,两个女儿上大学,家庭经济较困难,2010年底他向市老促会申请借款2万元用于购买鱼苗,市老促会现场察看他的几口鱼塘后,建议他冬季鱼苗只用一口鱼塘,发挥自己贩鱼经验的优势,趁年底养鱼户清塘鱼价低的时机,购买一批达到销售的商品鱼,库存到来年春上淡季时出售赚起差价,他听取意见后当年购买白鲢、花鲢各2万斤,寄养在自己其他闲置的鱼塘里,次年3月一次性出售给外省买鱼大户,仅仅3个月时间就净赚4万元。
急难关口投放扶贫资金帮扶一把,伸出援手让扶持对象致富路上不掉队,是宜城市老促会始终把握的基本原则。板桥店镇沙河村姜华保,家种30多亩农田,养土鸡1000多只,种香菇6000多筒,他的儿子在建筑工地开车时发生事故造成重伤,急需用钱救治而家里一时又拿不出现钱,当时正值庄稼即将收获季节,万般无奈之下向市老促会求援,市老促会考察后破例一次性借给他3万元,帮他应急,现在他家每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扶贫攻坚工作贵在精、重在准。宜城市老促会坚持以“三个选准”为举措,每年多批次、小数额地向20多户老区人民精准发放扶贫周转资金,不仅实现了帮扶对象当年扶持、当年脱贫,而且有力促进了老区产业大发展,在全市形成了猪、牛、羊、鸡、鸭、鱼、瓜、果、菜、菌、粮、棉、油、林、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