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讲述红色故事 庚续红色血脉

——爽坨抗日暴动纪念馆落成

2022/08/31  浏览量:   作者:丰南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镇爽坨村是革命老区,作为冀东抗日大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上演过一段段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走进爽坨抗日暴动纪念馆,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幕幕革命场景、一个个感人故事,引导着后人去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冀东地区成为日军由东北入侵华北的咽喉要冲。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已注意到冀东战略位置的重要性。8月,中央即决定在冀热边区(今河北省东北部)组建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7月初,在中共冀热边特委的领导下,冀东举行抗日武装暴动。武装暴动在滦县港北村、丰润县岩口镇爆发,并迅速席卷到冀东广大地区,除各地农民外,有开滦各矿工人7000多人参加。到8月中旬,参加暴动的人数达20余万,组成7万余人的武装部队,先后攻克了六座县城,占领了不少大的集镇,控制了广大乡村,基本上摧毁了敌伪对冀东广大农村的统治。

冀东暴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动时间最早、人数最多、地域最广、影响最大、成果最为显著的一次全民武装抗日大暴动。它震撼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显示了人民的抗日要求和巨大力量,为尔后建立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作为冀东暴动的组成部分,爽坨民众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表现出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冀东早期革命者、共产党员苏林彦的领导下,爽坨村在反抗日伪统治的斗争中,建立了党支部,并成立了丰南境内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便衣队。

1938年7月12日夜,在全民族抗战的紧要关头,爽坨群众在高小安、石占山等人领导下举行爽坨暴动,打响丰南抗日第一枪。暴动之后,得到各地群众热情响应,队伍发展至上千人,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特务第二总队。在很短的时间内,转战冀东大地,摧毁日伪反动统治,使侵华势力遭受沉重打击。作为冀东抗日大暴动的组成部分,爽坨暴动对贯彻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爽坨抗日武装暴动始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为吞并全中国,欲首先夺取冀东。1933年5月31日,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与日本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把冀东划为非军事区。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又签订《何梅协定》,把冀东拱手让给了日本。同年底,汉奸殷汝耕组织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从此,冀东完全沦为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军事跳板和兵站基地,民众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

日本为推行其殖民政策,对冀东农村实施全面的控制。1933年6月,日伪军保安队四大队一部驻扎爽坨,本地商业、手工业迅速萧条,民族文化倍受摧残,三毒泛滥,汉奸特务横行,横征暴敛,无恶不作,民众陷入了极度的屈辱和悲愤之中。

1935年1月,中共丰润县委农运委员苏林彦被调往爽坨小学任教。在这个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他利用教学之便,广泛深入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发展一批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成立爽坨第一个党支部,为领导群众抗日奠定了坚强的基础。1936年,为了把革命推向新的高潮,在苏林彦领导下,以党员为骨干,在爽坨村建立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便衣队。爽坨便衣队的成立,成为冀东最早的抗日武装队伍之一,同时,也是丰南境内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群众武装。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炮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反击,宣告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冀东地区党组织顺应形势要求,将武装抗日作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1938年5月31日,按中央的决定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八路军宋(时轮)、邓(华)支队从平西分两路挺进冀东。为了迎接八路军东进抗日,1938年6月下旬,冀热边特委在丰润田家湾子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

1938年6月下旬,冀热边特委在滦县田家湾子举行军事会议,这是大暴动前的一次会议,决定队伍名称为“翼东抗日联军”,确定起义时间为七月十六日,会后火速准备一切。

1938年7月6日,中共滦县县委在滦县港北率先起义,打响了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第一枪。起义浪潮很快波及到2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人数达20余万,抗日联军发展到10万余人。先后攻克迁安、玉田等9座县城和开滦矿区,切断了北宁线,摧毁了冀东的日伪反动组织,抗日洪流席卷冀东大地。

冀东暴动,震惊中外。中共中央与北方局对冀东暴动给予高度评价。当时中央社、路透社、美联社连续发表30多条新闻,向全世界公布冀东暴动的实况。

为响应如火如荼的抗日武装暴动,1938年7月12日深夜,冀东第一个游击队领导人高小安率领的游击队与爽坨便衣队联系,里应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日伪政权驻爽坨镇保安队及伪警察所,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从此,拉开了丰滦地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

1938年7月12日夜,高小安部隐蔽的来到爽坨外围,与爽坨便衣队汇合,对爽坨敌伪据点、伪警察所实施包围。根据暗号由内应李正打开了大门,高小安、石占山带领队员们冲进敌人的据点,伪警察和保安队还没有来得及穿好衣服就被俘虏,共缴获了50多支长短枪,俘敌50多人,暴动队伍无一伤亡。

暴动取得全面胜利

暴动胜利的消息传开,尝够了亡国苦难的民众觉醒了,纷纷拿起武器,踊跃参加抗日暴动队伍,队伍迅速发展到1500余人。1938年8月,按照冀东特委指示,爽坨暴动队伍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二特务总队,成为抗日暴动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8月8日左右,抗联任命爽坨抗日暴动队伍为抗联特务二总队,隶属李运昌部,也称“第一独立大队”。打地主联庄会,收缴反动势力武装,扩大抗日队伍。他们一路征战,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他们每攻取一处敌人的据点,就开仓济贫,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了扑灭冀东抗日烈火,敌人调集大批兵力,对冀东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讨伐”。上级决定转移暴动队伍开到平西进行整训。1938年10月上旬,八路军第四纵队和抗联部队向平西转移。西撤前,四纵党委决定留下3支各有百余人的八路军队伍,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1938年10月6日,冀东特委下达指示,冀东南部爽坨抗联特务二总队北移北宁路北山区集结待命,准备西撤。在大批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下,抗联部队损失很大。一些共产党员分散到各地,恢复地方党的组织,收容失散暴动人员,坚持冀东的抗日游击战争。

暴动失败后,为了加强对冀东地区的控制,日伪政权恢复保甲制,负责招抚、捉拿、杀害暴动队员,许多队员惨遭杀害,房屋被烧毁。同时,到处修筑公路、碉堡,使整个冀东变成了“抬头见岗楼,迈步蹬公路,无村不带孝,到处是狼烟”的恐怖世界。敌人的暴行并没有吓倒英雄的爽坨人民,1942年,在冀东区党委领导下,地方干部深入路南,在险恶的环境下坚持开辟地区。爽坨成立抗敌组织,他们不怕牺牲,以各种方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爽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敢战斗在最前线。石占山、石玉成、杨永学、郑贵新、邢希荣、吴锡儒、吴照峰、刘运宽、郑昌元、孙文庆等共产党员英勇献身。李太发、史进庆、李之瑞、李之申、王作深、邢兆峰、田瑞中、赵文和等上百名暴动队员不幸罹难。他们或捐躯于血肉战场,或死在敌人屠刀之下,以自己的刚烈义勇,诠释了民族不屈的血性。

1945年7月,驻爽坨伪满骑兵远距离奔袭冀热辽军区第十七军分区领导机关及主力十四团和教导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老王庄进行了一次震惊冀东平原的歼灭伪满骑兵的战斗,驻爽坨伪满军遭受沉重打击。不久,日本宣布投降,驻爽坨日军及伪满军仓皇撤军,坚持敌后十二年的爽坨人民迎来抗战胜利。

在爽坨这方热土上,留下了冀东早期革命者奋斗的光辉印迹。同时,也铭刻着家乡儿女不怕牺牲,勇赴国难的英雄业绩。他们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义无反顾,转战南北,为新中国奠定兴旺发展之基;他们的业绩永存,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在近百年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伟大的老区精神: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正是这种精神,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革命传统,携手奋进历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