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兴隆县续写老区精神 献礼二十大

2022/09/07  浏览量:   作者:崔梦蕾 徐铂喃  来源:中国老区网

赓续红色基因三部原创剧同时上演

“大雪封山,滴水成冰的夜晚。顶着怒吼的北风,300多名八路军将士在麻利嫂的引领下,穿密林、过山洞,在阵阵枪炮声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突然,数十丈立陡的悬崖挡住了去路……”近日,在兴隆县蓝旗营镇大山村的文化广场上,来自本村和附近村几百名观众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由兴隆县委宣传部策划编剧、兴隆县红歌评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评剧《麻利嫂》,这一幕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与此同时,在兴隆县宣传文化中心的舞台上,正在演出一部再现兴隆县第一个党支部、承德市第一个开展基层工作的党支部——驴叫村党支部成立的舞台剧《星火》;在三道河镇的中兴村,一部24集皮影抗战剧《抗日民族英雄孙永勤》,也正在上演。

三部兴隆本土原创剧,集中反映了抗战时期兴隆人民不畏压迫剥削,不畏倭寇列强,在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感天动地的故事,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无畏牺牲、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大家跟随剧情的演进,再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从坚持农村包围城市、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新中国成立这一光辉历史,使大家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红色抗战现代评剧《麻利嫂》,讲述了日军为了切断八路军与根据地人民的血肉联系,经常扫荡根据地人民,围剿战斗在兴隆县五指山根据地上的李运昌的冀东八路军十三团。当敌人得知冀东八路军主力部队战略转移向京西,五指山根据地只有李运昌司令员率领的300多人在根据地活动,遂日军出动7000余人兵力,从热河、潵河等地向五指山一带集结,迅速封锁了五指山根据地所有出山的路。面对300名将士与7000多有备而来的日军,李运昌命令大部队向西突围直奔五指山巅,可突围的路已经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正在将士们决心冒死拼杀的危急时刻,身怀八个月身孕,人送雅号“麻利嫂”的年轻妇女张翠屏,主动要求为八路军带路突围。冰天雪地,山高路险,她带着队伍穿密林,攀古藤,钻石缝,终于使300名将士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军民鱼水情深的篇章,剧情感人,催人泪下。

自公开演出以来,每场观众爆满,反响强烈。观众刘淑艳流着泪说:“战争年代,我们兴隆的百姓和人民军队都是那样鱼水情深。在新时代,我们兴隆人更应发扬战争年代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做人民军队的强大靠山,支撑部队现代化建设。”

革命老区镌刻壮阔英雄史诗

日寇发动的侵略战争,惨无人道地践踏了中华大地。侵略者在南京实施大屠杀震惊中外,但在长城线上残酷制造“无人区”的惨景却知之甚少。14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6年间在“人圈”中受着非人的折磨。而地处长城脚下的兴隆正是“千里无人区”的核心地带和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

据史料记载,兴隆县被日军烧毁的自然村达2000多个,房屋8万多间,建立“部落”人圈199个,11.5万人被日军赶进人圈。兴隆县这个方圆只有3213平方公里的深山区,就有54%的土地被划为“无人区”。

抗战期间,兴隆县人口伤亡居全国县级之首,财产损失最大,全民抗战最激烈。1940年,伪“满洲国”国势调查显示,兴隆有人口16万人,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2月统计,兴隆人口只剩下10.5万人,伤亡了55400万人。也就是说,兴隆每三个人中就伤亡一人。在抗日战争中全国伤亡3500万人,而兴隆就占去伤亡人口的七百分之一,是全国县级之首。日军占领兴隆后疯狂掠夺资源财产,其中,在挂兰峪倒流水金矿等地掠夺黄金9600公斤,在八卦岭三道川等地掠夺白银数万两,在孙杖子等地掠夺煤炭百万吨之巨。

兴隆是日本侵略者占领长城各关隘的必经之路,也是全民抗战最激烈的地方。为了镇压兴隆人民,日军派正规军、伪满兵、讨伐队共计21000人常驻兴隆。在兴隆制造杀人场、万人坑数十个,在兴隆制造“无人区”并在“无人区”内烧杀抢掠,使兴隆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

雾灵大地多豪杰,誓用鲜血卫家乡。英雄的兴隆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倭寇的钢铁长城,给日本军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在燕山丛,在柳河岸,到处写满英雄史诗。

在皮影戏的白幕上,虽然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表现英雄人物或激昂或悲壮的音乐与唱腔,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动人心魄。24集非遗皮影戏《抗日民族英雄孙永勤》,讲述的就是兴隆县孙杖子黄花川的乡绅孙永勤。面对日寇在他的家乡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杀害儿童的暴行,孙永勤组织成立抗日民众军,举起来“天下第一军”的大旗,向着东洋鬼子喊出了“抛妻子、打鬼子、保家乡”的口号。他带领万人大军在雾灵山麓,长城内外举行了威震敌胆的抗击倭寇斗争,后来京东特委向孙永勤宣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日寇血战到底的纲领”,孙永勤接受了我党的抗日主张,也使孙永勤懂得了许多革命道路,他积极听取共产党方面的意见,把“抗日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的“抗日救国军”英勇善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935年5月,1500多人组成的协剿军,在日本少将旅长川岸文秀的指挥下,对救国军形成包围之势,孙永勤部被压缩在遵化茅山、十里堡一带,日军在空军指示目标,以大量炮火摧毁抗日救国军阵地,孙永勤带伤指挥,英勇拼杀,孙永勤等将士壮烈牺牲。

孙永勤的“抗日救国军”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与日伪军作战200余次,毙俘伤日伪军数千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长城内外播下了抗日火种。1935年8月1日,毛泽东在著名的《八一宣言》中,高度赞扬孙永勤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非遗皮影与革命历史题材融合,尤其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皮影戏《抗日民族英雄孙永勤》,今年在兴隆县各村演出,已达百余场,成为兴隆县党史教育与文化惠民演出的重要内容。

驴叫村的男人直接上战场打游击,女子做军鞋送军粮支前,孩子在密林深处给八路军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家家火炕上养着战场上负伤的八路军官兵。驴叫村成为冀东最为安全的八路军的堡垒村,一批批伤员从驴叫村伤愈重返战场,为打胜仗求解放。全村人紧紧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开展不同形式的对敌斗争,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敌人为了报复驴叫村群众,先后把驴叫村划为“无人区”,疯狂屠杀驴叫村群众,全村先后有250人牺牲。驴叫村党支部不畏环境的凶险,像一把钢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这是舞台剧《星火》中再现的革命老区兴隆县的历史史实。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为保卫热河省机关安全,省委、省政府、军分区搬至驴叫村办公,指挥解放承德的大小战役。驴叫村党支部就像一颗火种,把抗日的烽火播向雾灵大地,在燕山深处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该剧的首演现场,一阵阵掌声响彻在剧场大厅,一滴滴热泪打湿观众的衣襟。人们在这部舞台剧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感受到一颗星火照亮人心的磅礴力量。

用好红色资源续写老区精神图谱

三部原创舞台文艺作品的总编剧、现任兴隆县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的王久侠告诉记者,兴隆县相继推出的三部原创剧的成功演出,也是兴隆县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在兴隆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教育全县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通过观看带着温度带着家乡气息的红色剧情,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了解,在战争年代兴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贵品格,弘扬老区人民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出生在兴隆县大杖子镇五凤山川道子村的王久侠,当过乡干部、电视台编辑记者、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县文联主席,发表诸多诗歌、散文,并结集出版。在首届全国女子诗歌大赛中获“十佳女诗人”奖等十几次文学大赛奖。

因为文学,她爱上了写作,又因为对家乡的爱与虔诚,她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曾经的烽火岁月。几年里,她走访村落,寻访故人,查证史实,写出了纪实文学《抗日烽火在兴隆》、长篇军旅小说《军嫂》、话剧《烽火兴隆》等红色文艺作品好评如潮。她创作的微电影《青松岭新传》曾获第四届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大赛全国最佳编剧奖丶最佳故事片奖。

将精力投注到红色文化挖掘中的王久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历史、人文、文艺等不同视角,对红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提炼升华,通过鲜活的戏剧创作与呈现,把观众带到历史情境、历史结构、历史叙事中去认知和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境界,引发人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当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河千里,必有其源。厘清一条红色资源传承弘扬脉络,充分挖掘、活化利用,才能肩负起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