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帮扶农民销售农产品 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2022/09/25  浏览量:   作者:丹阳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阳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2021年,丹阳市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全省76个县级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55.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2.45亿元,增长近七成;农业增加值由38.8亿元增加到61.06亿元,增长57.38%。农产品的丰产丰收,其中主产品粮油的销售基本靠国家组织收购;但随着乡村产业发展,许多农副产品(特别是果蔬类)的销售,是许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部分农户感到非常困难的事,农产品丰收了卖不出,就会出现亏损,甚至出现返贫现象。丹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19年31号文件精神,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消费帮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助推老区合作社、专业大户和部分农户,使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助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政府组织搭建平台,搞好服务促进消费帮扶

为了引导各镇(街道)村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流通服务网点建设,完善产销互联增进方式。根据丹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2019年7月,由丹阳市发改经信委、农业农村局、供销总社联合牵头,在丹阳眼镜市场内成立了“丹阳特产馆";特产馆展售的不仅有我市原77个经济薄弱村的农特产品,还有我市对口支援扶贫的陕西富平县的二十几种农特产品;2019年成立的六个多月,展馆销售额达十多万元;还签订食用菌、稻鸭共作大米等销售合同五十余万元。特产馆的成立,实行了本土+对口支援+网络多元化的销售模式,着力提升了跨地域、跨行业供给,推动了乡村旅游消费扶贫提质增效,目前正在建设眼镜城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完善。

二、市“三会”连续抓好联系点消费扶贫不放松

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是省、镇江、丹阳“三会”工作联系点,在省、镇江、丹阳老促会扶持、帮助、关心下,发展成水果种植示范社。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近20多年的历程,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500余亩,已成一定规模;水蜜桃这一主导产业给果农带来了近2000万的家庭收入,也给村级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已成杏虎村“乡村振兴”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支撑点。

长期以来市“三会”既注重杏虎村果品生产基础实施建设投入(包装车间、冷库、道路和水利建设投资近500万元);更注重帮助抓好水蜜桃的生产和销售。据统计,市“三会”平均每年帮销水蜜桃20多万斤,其中最多的一年达40多万斤,加上合作社多措并举促销售,基本上没有出现销不出去而烂桃的状况,确保了桃农稳定增收致富。同时动员各镇(街道)分会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消费帮扶,至今年9月底全市12镇(街道)分会帮助销售有困难的种养合作社、专业户销售品牌粮油、优质水果等农产品,金额达585.2万元。

三、培养支持新型农产品销售经营模式

我们在各镇(街道)组织9名有条件的农副产品种养大户参加镇江市组织的电商培训班,学习网上销售知识,不出门就能将自家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高标准建成珥陵电商服务站并实体化运作,今年上半年全镇电商销售额超8000万元,积蓄了富民强村的新动能。丹阳市司徒镇屯甸村地处茅山老区,原属经济薄弱村,该村原来大学毕业后在上海银行工作的张晶晶,回乡倾力打理合作社茶叶内部管理,当好推介拓展销售曲阿茶的“营销大使”;据了解2021年春茶产量6000斤左右,线上销售比例70%,小小茶叶拓宽了本地茶农增收致富之路,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江苏嘉贤米业有限公司系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专门从事优质绿色有机稻米和绿色鸭肉生产开发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每年网上销售品牌有机绿色大米40多万元;销售经营模式的辐射带动农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业转型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职业农民、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主动回归农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13426元增加到2021年的31958元,实现翻番;这些成果和数据,勾勒出丹阳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丹阳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对农业的关心和重视,也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全力支持有很大关系。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