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广元市中南部的昭化区,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1.7万,是典型的农业区、秦巴山区革命老区、移民库区。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有地种、种什么、怎么种、种得好”的问题,探索出产业振兴的昭化路径。
守稳筑牢耕地红线 切实解决“有地种”的问题
率先开展“田长制”试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创新推出“区级指导、镇级统筹、田长落实”组织机构和“总田长、镇级田长、村级田长、网格田长”四级责任体系,将耕地图斑分区分块落实田长负责,通过末端延伸发力扎实推进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格局,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点赞报道。
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打造“旱涝保收、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环境友好、高质高效”的现代农田样板区、数字化农田先行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0%以上。
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严格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块”的要求,“地毯式”开展撂荒地清理核查,逐田逐户建立排查整治台账,全面掌握撂荒面积、撂荒原因、复垦意愿等底数。综合分析“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确权登记数据库、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等成果,确保排查数据真实可靠。采取“出台政策激励复耕一批、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复耕一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复耕一批、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代耕代种一批”思路,全区1.3万亩撂荒耕地全部清零。
因地制宜谋划产业 切实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抓规划优布局。围绕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广元东部新城战略定位,发展以卫子“王家贡米”种业园区和清水、王磨现代粮油园区为核心,打造“王家贡米”产业示范带;以双凤、滨湖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打造特色水果产业带;以四海三联、新好农业、鑫煜农业等种畜禽繁育场为中心,打造生态畜禽产业带;以蔬菜产地加工和林下中药材产业为主,建设绿色蔬菜和道地中药材产业园;全力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和商贸物流集中区的“三带两园一区”布局。
抓园区提质效。牢牢牵住园区建设“牛鼻子”,按照“规划一个、建设一个、升星创建一个、巩固提升一批”的建管思路,着力构建业主(农户)主体责任、镇村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于一体的园区管护长效机制,推动双凤、滨湖、清水、紫云等园区高质高效、平稳健康发展。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个,总产值突破20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射箭镇五房药博园成功创建省三星级现代林业园区,林下中药材现代林业园区荣获省级现代林业园区。
抓特色强优势。建成以王家贡米为主的优质粮油基地10万亩,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水果10万亩,以道地中药材为主的林下产业2万亩,以鲜销保供、加工创汇为主的蔬菜18万亩,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土鸡2000万羽,突破性发展肉牛羊9.5万头。先后获评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四川省特色水果产业重点县。
突出优势发展产业 切实解决“怎么种”的问题
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擦亮农业种业“芯片”,出台《广元市昭化区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求突破、十年上台阶”总体安排,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选派28名专业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组成服务团,创新育种技术,保障供种能力,基本实现种源自主可控。高质量打造“王家贡米”现代种业园区,建成水稻科研育种基地100亩,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等12家科研单位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展品种选育攻关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育成省级审定水稻品种1个,进入省级区域试验预备3个,写入《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健全以生猪、土鸡、肉牛羊为主的畜禽良繁体系,建成猕猴桃、小麦等种质资源圃。
大力发展种养循环产业。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养殖区域整体布局为核心,以种植基地消纳能力、主栽作物类型、粪肥到田运输距离为要素,通过“以地定养+以养促种”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构建财政、养殖场、种植农户“334”的“三资”融合投入机制,遴选专合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62家,设置监测点20个、粪肥替代梯度试验3个,保证“原料可控、流向可查、质量可追溯”,建成种养循环产业基地10万亩。
探索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将林下中药材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区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创新推行园区联建、产业联动、经营联合、利益联结的集聚集群发展模式,形成以“松林+茯苓、柏林+菖蒲、核桃+夏枯草”为主的林下中药材发展格局。建成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6000亩,带动发展林下中药材3.65万余亩,培育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镇3个、专业村36个,2022年,昭化区林下中药材实现产值3.7亿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探索出的茯苓“种一休三”循环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成功创建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切实解决“种得好”的问题
集体经济带头发展。创新推出村企联营、折股合营、自主经营等“村集体+”发展模式,完善“4411”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镇级主导、村级协同的集体经济“提级管理”试点模式,把农户带入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链,合力鼓起村集体和群众的“钱袋子”。全区21个中省扶持项目村49个发展项目共计实现收益376.6万元。射箭镇五房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昭化区获评全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先进县。
新型主体带动发展。建立6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基金,对符合产业导向的创业主体开展以奖代补,引导各类产业领军人员、返乡人员创(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解决“谁来领”“谁来种”等问题。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311家,基本实现“一镇一联合社、一村一示范社、一组一家庭农场”;创新推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形式,构建起保底分红、托管、订单、代种(养)等利益联结机制,将80%的农户带入全产业链。
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依托平乐寺、昭化古城、柏林沟等AAAA景区,拓展桃博园、药博园等农业公园旅游业态,辐射带动田间地头小片区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变景区、产业园变体验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着力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景区、乡村精品民宿集群、创意农业园、研学教育基地、田园综合体。建成省、市级农业公园8个,特色产业村5个,市级以上休闲美丽乡村16个、休闲农庄20余个,双凤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和国家AAA级景区,昭化区成功创建成全省乡村旅游强县。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