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五联五化”助振兴

——巴中市巴州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

2023/02/24  浏览量:   作者:巴中市巴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近年来,巴中市巴州区结合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在四川省传统村落,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和乡界牌村,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家规家训、民间契约等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出“五联五化”的乡村综合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组织联建,治理资源一体化

2018年,界牌村与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跨区县组建中共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沙迴坪联合委员会。突破行政管理体制限制,择优选配联合党委班子成员,既选用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同志、也选用有闯劲、有知识的年轻人,实现班子结构合理、统筹兼顾,有效增强联合党委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打破区域封闭造成的信息不通、交流不畅的困境,根据地理人口分布,将沙迴坪13.96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6个片区,对1417户4436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政令畅通、治理高效。建立“党委包片区、干部包网格、党员包农户”的“三级网格管理包干”责任制,将6名党委委员与113名党员设岗定责,积极参与维稳处突、防灾减灾、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矛盾联调,治理手段多元化

以“法律七进”为抓手,结合司法调解员进乡村活动,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形成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四会”,统筹新乡贤、老干部、志愿者参与矛盾协调,实现无缝对接。坚持“链条式”责任捆绑,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常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针对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采取“道德调解为先、村组调解为次,司法调解为终”的“1+1+1”农村矛盾调解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群防群治体系高效运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风险联控,治理体系协同化

坚持“监控技防、企业协防、农户联防”,协同参与社会治理。大力推动“雪亮工程”“慧眼工程”接入和运用,鼓励公众参与、社会协同、联防联控。设置公共区域监控点位24个、村民接入慧眼工程78户,全村通过“雪亮工程”和“慧眼工程”助力破案1起,帮助群众寻找丢失畜禽20余次,协助调查交通事故2次。以十户为单元建立农户联防制度,紧扣公共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平安稳定创建等“四项任务”,根据村组、公共区域的服务面、工作量,科学划定联防点146个,落实院户长146名。

村风联育,治理方式融合化

大力传承和弘扬“重信守诺、重教传家、重耕守本、重德立行”的“四重”精神,创新“守法示范榜”“致富光荣榜”“志愿服务榜”“和睦孝善榜”的“村风四榜”道德评比方式,定期组织召开大会,按照“1名评议长+N名评议人”模式,围绕评作风正党风、评孝道树家风、评公德纯民风、评贡献浓乡风的主题,选出文明村民、文明家庭进行表扬激励,引导群众处处立行、人人弘德、事事依法。

产业联营,治理成果显性化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多元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物质基础。按照“两带三园多点”产业布局,依托家味食品、大水牛等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立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标,通过要素出租、股份合作、就近务工,让村民有租金、股金、薪金收入,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目前,已发展果药套种400亩、青花椒产业500亩,建成占地面积3524平方米的家味食品传统农产品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余万元。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