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英烈忠魂留青史

2012/06/12  浏览量:   作者:谈天 朱天羽  

  71年前,为了保护新生的抗日政权,在现在的江苏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大胡庄曾发生一场激烈而又悲壮的战斗:当时黄三师(当时人对黄克诚部队的习惯称谓)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3名勇士与600多日伪军激战七小时,在击毙日伪军200余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除一名战士——刘本成因被毒气熏昏在战友的遗体下唯一幸存外,另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在省民政厅的支持下,从去年年底开始,淮安市淮安区博物馆的考古、发掘人员开始寻找这82名烈士遗骨地点,并进行发掘。截至2012年6月8日,发掘工作全部结束,82具烈士遗骨全部找到。在现场发掘的淮安区博物馆张驰副馆长告诉记者,他们从烈士遗骨中清理出三颗子弹,破碎的弹片还没有统计。

 

  当年那场血战

  顶着毒气和燃烧弹,83个壮士死守阵地

  “连长晋志云,籍贯和年龄不详;指导员胡某某,河南滑县人,牺牲时二十来岁;战士王某某,外号王孩儿,河南范县人;战士耿某某,外号耿傻子,南范县人,新兵某某某,2连唯一的淮安籍战士……”根据刘本成回忆,他们连原来是82人,在大胡庄战斗打响前一天,当地一名孤儿要求参军,连队发给他的一件新军装还没舍得换上,第二天就牺牲了。

  据大胡庄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刘本成生前回忆,1941年4月26日,担负保卫地方机关和师团前哨任务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24团第1营第2连,在淮安县(现在淮安市淮安区)茭陵大胡庄地区,与驻涟水日军华北派遣军第211师团200多日军及400多伪军激战,在8倍之多的日伪军的迭次攻击下,战斗近7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全连仅他一人幸存,其余82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

 

  在刘本成的回忆录中,2连是该营的主力连,辖3个排,配有轻机枪两挺。每个战士除了老套筒步枪外,还配备4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1941年4月26日拂晓4点多钟,2连正准备转移。一名文书到1、2排驻地检查部队准备转移的情况,走出连部不远,他借着微弱的晨光,发现庄外有许多人影在移动。同时,哨兵也发现敌情,并鸣枪示警。于是,大胡庄战斗就此展开。在2连干部战士的顽强还击下,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敌人的数次进攻遭到挫折后,再次集中步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向2连猛烈射击。毫无人性的日军还向2连阵地投放了瓦斯毒气和燃烧弹。战斗持续了近4个小时,2连伤亡也将过半,打退了日伪军近10次攻击行动,而他的战友有的被打断了胳膊,有的被烧伤了皮肤,有的被打裂了头颅。

  血战中唯一幸存的英雄,也在1987年去世了

  “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滚,有的用棍棒、铁锹与敌人搏斗。到了上午11时左右,2连伤亡惨重,连排干部全部牺牲。”刘本成在这样记录那段血与火的回忆:敌人付出惨重代价攻下阵地后,实施了灭绝人性的暴行。一名干部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扔到了菜地里;伤员被敌人用刺刀戳死;被俘的战士被绑在木头上,担在山芋窖上用火烧死。而他由于被敌人毒气弹熏昏,倒在了战友的遗体下才得以幸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纪念在大胡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82位烈士,淮安区茭陵乡在1986年就在乡政府对面建82位烈士纪念碑,供当地百姓祭扫。如今,当年见证这场战争的老人差不多都已离世,仍健在的由于年龄原因也记不清楚当年掩埋烈士的具体位置。而战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刘本成,解放后转业在河南安阳某设备厂做厂长,也于1987年去世。

  如今我们铭记

  大群喜鹊“指路”,金属探测仪找到烈士遗骨

  这次大规模的寻找行动,源于江苏省民政厅的帮扶。据茭陵乡乡长相华介绍,茭陵乡是省民政厅帮扶乡镇,当民政厅领导得知悲壮的大胡庄战斗后,便提出寻找82位烈士遗骨所在地,并出资800万用于在大胡庄战斗中牺牲的82位烈士陵园的改扩建。其中,寻找烈士遗骨的工作落到淮安区博物馆副馆长张驰的身上。

  据张驰介绍,去年年底他带着四名工作人员来到茭陵乡,根据历史史料、当地老百姓的回忆以及刘本成生前的口述,最终在发掘点附近画出了80×80米的一个区域进行寻找。

 

  他们首先采取的是考古界使用的传统方法——挖探沟。但当纵、横方向各十条、深有一米的探沟挖好后,他们却发现,这里的土质都是细沙土,挖好的探沟里面全都渗满水,根本无从勘测,经过四天的风吹日晒,探沟里的渗水才全部被晒干。此时,他们又想到烈士牺牲时体内肯定有弹片,便决定用金属探测仪。果不其然,在使用金属探测仪的第三天,三台金属探测仪便发挥作用,最终确定了烈士遗骨所在点。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他们用金属探测仪的当天,一大群喜鹊落在他们划定区域的一个边角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他们也很疑惑,难道那个区域就是烈士埋骨地?于是便用金属探测仪在那里探测,果不其然,探测仪在那里集中、成片地发出信号。

  部分遗骸呈暗红色,表明生前吸入毒气

  在茭陵乡茭陵村发掘现场,当地村民得知烈士遗骨已被找到时,自发地按照当地风俗用白布在现场撑起一片棚子。记者注意到,这些烈士的遗骨上面还包有部分泥土,都是两到三人躺在一起。张驰副馆长告诉记者,他们已从这些烈士的头骨里清理出3颗子弹,烈士遗骨的骨缝之间还嵌有许多弹片,待清理遗骨上面的泥土时一并取出。

  张驰表示,从已发掘出来的63具烈士遗骨的牙齿、骨头的颜色以及光滑度来分析,这些烈士牺牲时的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从两三人躺在一起来分析,当年战斗结束后,村民用板车将他们的遗体运送到这里掩埋,而掩埋遗体的地方在当地原本就是个地势低洼的乱坟岗,距离战斗现场大胡庄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在现场,记者注意到,这些烈士遗骨有的平躺、有的侧卧、有的叠加在一起,其中一名烈士遗骨旁边有两个看似小孩的遗骨,张副馆长告诉记者,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这两个小孩应该是不幸枉死在大胡庄战斗中的农家孩子。记者注意到,有的遗骸的腿骨部分还呈暗红色,对此,张驰副馆长告诉记者,这是由于生前吸入毒气的缘故。

  在烈士遗骨发掘现场,记者并没有发现任何武器。这一点也与刘本成的回忆记录相吻合。在弹尽粮绝之后,战士们将手中的武器一一拆解,有的扔进水塘、有的扔进猪圈里,不让任何一件武器落入敌人之手。

  据悉,江苏省民政厅已将大胡庄烈士陵园改扩建列入工作重点。大胡庄烈士陵园改扩建后,预计占地32亩,分纪念碑、陈列馆和市民广场三大主体部分,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动工。茭陵乡乡长相华告诉记者,被发掘出来的烈士遗骨将会集中安放在新建的烈士陵园里供后人瞻仰。

  通联:淮安区委宣传部 谈 天

  电话:13337972707

  图片说明

  图1、大胡庄82名抗日烈士的埋骨地。

  图2、工作人员在清理烈士的遗骸。

  图3、面对烈士骨骸,工作人员动作都很小心。

  图4、现场发掘出的子弹。

  图5、现场发掘出的炮弹弹片

  图6、1986年,淮安人民已在这82位勇士的殉难处建造了“大胡庄战斗纪念塔”。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