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和龙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率先实现振兴突破

2023/04/06  浏览量:   作者:和龙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和龙,国家一类革命老区,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先辈的热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并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和龙市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发挥党委协调各方优势,划定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实现示范区乡村振兴新突破。

“党建+产业”彰显硬实力。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龙城镇清湖村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联合出资1000万元,有效承接省委、省政府“秸秆变肉”工程,创办延边龙合牧业有限公司,重点聚焦肉牛养殖项目,开拓出一条秸秆资源过腹还田农牧循环发展的振兴之路,预计每年产值达到310万元;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联建共建模式,全力建设八家子桑黄小镇,运用第一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桑黄种植大棚201座,种植桑黄菌椴92.32万椴,桑黄摆放总计235.08万椴,占国内总量的60%;大力扶持大阳参业等优秀市场主体,带动灵芝、林下参等林特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龙林下参——芝抚育系统入选第六批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目前,示范区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到2556万元,村均收入达到45.64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83元。产业越来越兴旺,日子越过越红火,已经成为和龙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生动写照。

“党建+人才”激活内动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去年11月,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斩获殊荣,成为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2021年,和龙市积极联络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团队,并在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全国唯一以桑黄为产业兴农的科技小院。在李玉的带领下,共建单位派驻专家、科技人员组成专家团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让桑黄产业真正成为示范区的“黄金产业”。

“党建+文化”绽放生命力。走进东城镇光东村村史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光东村时的一张张图片映入眼帘,殷殷嘱托响彻耳畔,光东村的昔与今一览无余。和龙市高度重视文化振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挖掘抗联红色文化,充分利用渔浪村抗日根据地等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建设贯通“平岗平原”稻田农家、金达莱民俗村、“桑黄小镇”、边境沿线的全域旅游和干部教育示范带。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歌咏比赛、戏曲下乡、电影展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乡村振兴“精神气”。

“党建+生态”提升续航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示范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架马车”齐头并进。和龙市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造生态洁净、环境优美的示范区新农村。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3793.37万元,实施14个基础设施项目,保障示范区内“水清、路平、灯明、村美”。投入1.75亿元建设头道镇、西城镇、八家子镇污水处理设施,9个行政村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植树造绿,栽种树木、花卉,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易地搬迁安置区优先部署污水集中处理、水冲厕所、清洁能源取暖等设施,为示范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组织”凝聚向心力。近年来,11名副科级干部通过换届选举,在示范区各村任职村书记,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带头人队伍缺少“主心骨”、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问题。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第一工程”。选优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只是和龙市全力推进示范区乡村振兴进程的举措之一。

为夯实示范区全面振兴组织保障,和龙市5名市委常委牵头包示范区镇,32名市级领导“全覆盖”包示范区各村,创新开展三级书记对镇、对村、对户精准“画像”、精准帮扶,“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促进示范区乡村“一年更比一年好”。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