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立夏老区风光好 科技小院农事忙

2023/05/10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走喽,去晚了怕小羊想我。”迎着第一缕阳光,驻扎在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郑启浩和师兄弟们来到内蒙古盛健羊乳集团种羊基地,一起进行奶山羊的人工输精和种公羊的精液采集等科研实践活动,还与山羊场的实习生小伙伴们一起修蹄、打针、赶羊,用他的话说就是“累并快乐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让科技小院再次进入大众视野。科技小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创立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该模式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现在,科技小院已向全国推开。

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是2021年呼和浩特市首次申报获批的两个科技小院之一,位于“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建设方向,通过全力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实施科技支撑、企业引领和品牌培育工程,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一条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奶山羊产业链。

据该小院管理负责人、内蒙古盛健羊乳集团办公室主任王忠华介绍,目前,小院正在开展奶山羊选育工作,以提升未来奶山羊种群带来的经济效益。此外,为解决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小院首席专家带领研究生协助盛健员工在各羊场进行妊娠检测,并进行奶山羊精液冷冻技术应用、指导与培训等。

“在发展奶山羊养殖产业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标准化羊场11处,奶山羊15万只,同时推动饲草料订单种植,每年可为和林县农民提供稳定的养殖收益。”王忠华说。

从田间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科研到应用、从专家到农民零距离,科技小院为革命老区和林县广大奶山羊养殖户提供了良好技术服务,也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经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发现了自身的各种不足,今后要更加注重实验的细节,发扬‘自找苦吃’的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业,一步一个脚印练就兴农本领。”每天参与牧场工作的郑启浩表示,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激励着他不断前进。

通过科技小院“筑巢引凤”,上联科研院所和各级专家,下接生产一线,通过技术转化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从而延长产业链,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有科技小院4家,分别为内蒙古和林奶山羊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乌骨羊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藜麦科技小院、内蒙古武川燕麦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已经成为引领革命老区乡村产业致富的重要途径。

“这个新地膜更厚、抗拉伸抗撕裂性能更好、保水保墒效果好而且易回收……这个播种器不能调的太大,咱们争取使用最小的种子量种植最大面积的耕地。”5月2日,在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东后河村村民张青春家的耕地里,内蒙古武川藜麦科技小院的专家、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院长、武川县“三区”人才郭占斌带领小院研究生对春耕过程中的覆膜保墒播种技术进行指导。

今年的土壤墒情好于往年,武川县藜麦提前进入播种期,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就春耕过程中的覆膜保墒播种技术进行指导,向老区农户科普新型地膜的优点,为实现科学种植、精准管理保驾护航。

“与老区农民同吃同住共劳动,在田间地头开展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为农民答疑解惑,让我真正感到自己的专业是有多么重要。”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研究生张锦豪说。

2022年,内蒙古武川藜麦科技小院在东后河村正式落成,聚焦藜麦产业,引进国家、自治区、市县科研人才实施藜麦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小院有露地生产和日光温室等栽培设施,为科研研究和试验示范及项目实施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眼下正值播种季节,他们已经开展理论培训和技术指导10余场,“接下来将继续开展藜麦新品种选育和自交纯化等工作,把好生产源头的关键‘芯片’。”张锦豪说。

科技小院建成以来,为革命老区武川县的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22年,武川县西乌兰不浪镇就种植藜麦3万亩,不少农民因此增收致富,“科技小院为我们藜麦种植户提供了纯度更高的种子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现在的拖拉机都是跟着导航自己开,甚至连粮食销路都不用愁。”采访中,张青春多次给科技小院的师生点赞。

建立一家小院,带动一个产业,辐射一片乡村。采访中,市科协科创服务中心主任段瑞冬告诉记者,市科协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加快推进科技小院建设,争取年内新增科技小院6家。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