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团风县:寻访革命遗址 搜集创作素材

县退役局组织市区县书画家进行红色采风活动

2023/06/08  浏览量:   作者:方裕洲 何庆丰 倪学霖  来源:中国老区网

6月2日,湖北省团风县退役军人服务局组织黄冈市、黄州区及团风县部分书画家到团风县回龙山镇八斗塆和杜皮乡抗战时期中共黄冈县中心县委旧址进行采风,为创作革命题材的书画作品收集素材。

团风县回龙山镇八斗塆是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宣传马克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地方。1919 年秋,林育南回到家乡,在恽代英和林姓族人的支持下,在林家大湾附近八斗湾的兴隆寺创办浚新小学和通俗演讲社,使许多穷苦人的子弟得到读书的机会,受到广大农民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浚新小学针对小学生和周围农民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号召破除迷信,妇女放脚,男女平等,反对卖国“二十一条”。浚新小学的教学方法与一般小学大不相同,与从前的私塾相比更是强百倍,学校增设历史、数学等课程,用新的教学扩大知识面,学生不是整天坐在教室读书,还结合教学内容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浚新小学为后来中国革命培养了人才。

参观八斗塆浚新小学旧址

在八斗塆浚新小学,以恽代英、林育南为代表,成立具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存社》。1920 年春,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林洛浦、卢斌、卢春山等在内的互助社成员,在试验“新生活” 的过程中,逐步倾向马克思主义。他们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途径,走俄国革命的道路,理想中国走向社会主义。1921 年初夏,林育南从北京回到武昌,与恽代英和利群书社成员商量,成立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的革命团体。 1921 年 7 月 15 日——21 日,在中共 一大召开前夕,是团风回龙山八斗湾浚新小学最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武汉互助社的 24 名进步青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宣布成立共存社。 7 月 15 日晚,参加会议人员全部到齐。他们是: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卢斌、 卢春山、林洛浦、李书渠、(黄陂县人)、 廖焕星(湖南人)、郑遵芳、(黄安县人)、冼百言(冼震,广东南海人)、沈光耀(恽代英同乡)、郑兴焕(汉阳县人)、唐际盛(黄陂县人)、刘光起(黄陂县人 )、 李求实(武昌人 )、易礼容(湖南人)、 吴景钟、杨行健、汉儒、浚孙、士希、克友、镇山、茂祥。 7 月 16 日,大会的第一天,议程是讨论“主义及宗旨”。经过一番热烈的争论, 一致同意即将成立的团体叫“波社”,即“波歇维式”的组织,就是苏俄的布尔什维克的意思,定名为“共存社”。其宗旨为:“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图阶段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 共存社公开宣布拥护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手段改造社会,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这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的基本精神完全一致,表明共存社虽然不是共产党组织,但却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 共存社的成立,说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时,以恽代英、林育南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虽然没有“与共产国际以及上海、北京”的中共早期组织取得联系, 但“也在独立地开展建党活动”。 当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该团体很快停止活动,恽代英等 一些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黄冈县八斗湾党小组成立。八斗塆党组织建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党组织的建立推动了黄冈县的革命活动。

书画家在八斗塆共存社旧址参观革命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当时的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撤到团风县杜皮乡孙家冲村,刘西尧同志任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6月,中共鄂东特委成立,副书记方毅到团风指导工作,并带来丁宇宸、赵辛初等一批军政干部。7月21—22日,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在溢流河孙家细屋召开,会议指出:武汉沦陷迫在眉睫,鄂东将成为敌后,必须紧急行动起来,特别是要向柳(柳子港)界(界子墩)公路两侧和将来可能沦陷的敌占区发展组织,要全党抓武装,准备打游击,党员要带头当兵,每人还要动员三个青年当兵;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筹枪筹粮筹款。

从8月13日起,日军飞机多次轰炸团风正街、下河街、粮道街、中山街、上寨,炸死国民党居留在团风伤兵200余人,居民40余人。日军开始空袭后,国民党部队(杨森率领的川军)丢下枪支弹药,沿柳界公路向西溃退。各地党组织立即发动群众沿公路捡枪,或用衣服、食物同国民党溃军换枪准备成立抗日武装。23日,鄂东首府黄州沦陷,团风随即被日军占领。县境内自东至西的上巴河、方高坪、宋墙、淋山河等沿公路小镇,也都成日军的据点。

黄州、团风沦陷的当天晚上,中共鄂东特委、黄冈中心县委决定组建“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10月24日,“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在杜皮张家山宣告成立,由中心县委军事部长张体学任队长。这是鄂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挺进队当时只有二、三十人,一、二十条枪,五大队成立即到处张贴布告,招募新兵。根据中心县委的安排,漆先庭在杜皮嘴成立招待所(开豆腐铺),负责接待、审查前来参军的人员,接收各支部送交的枪支弹药。就在参军人员迅速增加,部队缺少武器之际,二区(团风周围及淋山河地区)区委组织200多名群众,从被国民军队遗弃的石盘嘴军火仓库里挑出300多条崭新的“九九式”、“捷克式”步枪和50多箱子弹,送交挺进队,挺进队迅速壮大。

12月,中共鄂豫皖区党委(湖北省委已撤销)与国民军21集团军谈判,达成协议,即在保证共产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抗日行动独立自主,并由国民党政府供应给养的原则下,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简称五大队)。大队下辖10个中队,编成3个营,1个机炮排,1个警卫连,共730余人,大队长张体学,政委刘西尧,副大队长丁宇宸(后增补汪进先、吴林焕)。 大队部机关移设团风、麻城交界的芦泗坳。为统一部队和地方的领导,鄂东军政委员会成立,书记方毅,副书记刘西尧。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由段亚杰(文祥)担任。1939年3月,五大队发展到11个中队,加上大队部机关、医院、宣传队等官兵达1300多人,大队部及主力部队移驻麻城夏家山。

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成立不久,方毅、张体学即率领100 多人袭击淋山河日军据点。在改编前夕,张体学又率挺进队100 多人到新洲旧街同日军作战,活捉两个日军和一个汉奸。1939年1月,张体学、丁宇宸率五大队,与沿柳界公路沿线“扫荡”杜皮地区的数千日军发生激战,击毙其尾部10余人,镇压带领日军进山的汉奸李旭东。2月,五大队6中队队长漆少川率领30余人,趁天黑到宋墙日军据点附近潜伏下来,派3人深夜摸进据点,以两捆集束手榴弹同时爆炸,12名日军全被炸死。奇袭宋墙成功,日军被迫撤出方高坪据点。共产党领导的鄂东抗日独立游击五大队成为鄂东抗日的中坚力量。

参观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黄冈县委旧址

参观红色遗址,了解革命前辈艰苦斗争可歌可泣的故事,书画家表示要用手中的画笔,把红色故事编写好,再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把它作为教育后代的教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旧址前合影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