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浏览量: 作者:张新强 赵慧 吕图 来源:中国老区网
人才是稀缺且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从国家角度看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从地区角度看关乎百姓生活、城市未来。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工作,为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由镇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人才公寓建设管理调研小组,对照上级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实地走访了全镇规上工业企业,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并赴苏州、无锡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经反复研讨形成调研报告,供镇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和参考。
全盘掌握薛家镇人才公寓建设管理基本情况
近年来,薛家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率先试点以人才公寓建设“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目前,薛家镇已建成人才公寓项目11个(表1),总数超1600间(套),在盘活政府、企业、居民闲置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搭配的人才公寓供给格局,打造了“薛爱人才、家在等你”人才公寓品牌,已投运项目始终保持较高入住率,“薛+”“安+”人才公寓获市三星级评定。
清醒认识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
面对区域发展引才聚才留才的现实需求,面对企业和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居住需求,与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相比,薛家镇在人才公寓的数量、质量、服务和生态上还有一定差距,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瓶颈需要加快突破,主要有:一是在建设体系方面,镇级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部门建设职责和任务要求,但从建好到管好用好,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进一步理清建设和管理职责;二是在可用载体方面,随着两年的深入挖潜,政府、企业可用存量资源有限,需要以更新的理念打通渠道,进一步拓展人才公寓范畴;三是在投入主体方面,人才公寓运营总体呈现“投入高、周期长、回报低”的行业特征,需要进一步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在合规效率方面,特别是利用非居住类存量资源改造,还需要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规范审批、监管流程,提升建设合规性和推进高效性。五是在管理运营方面,让人才公寓发挥更大效益,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需要跳出简单物业思维和传统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人才公寓从“形”备向“魂”聚转变。
深化内涵和外延,做好引才、留才大文章
围绕深化人才公寓建设的内涵和外延,优化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做好引才、留才、用才文章,薛家镇党委政府将做如下探索:
一是向创新要活力,以一流理念对标先进。苏州高新区现有1.2万套人才公寓,三年内将筹建不少于2万套;无锡滨湖区三年内筹建1万套人才公寓……随着各地纷纷重视人才公寓建设,人才公寓将成为区域人才竞争的基础条件,要想保持领先,理念上需要由“人无我有”向“人有我优”“人一之我十之”转变。推进更快。以最优机制保障最快速度,密切村(社区)和部门的联动协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目标考核、制度保障,完善人才公寓全流程管理,建议区级层面在规划、审批、验收等关键环节出台统一规定,给板块推进松绑加油,助推年度和三年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投运更多。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角度审视人才公寓,以“政府自主可控、企业自身推动、人才实际能用”为导向,以满足人才居住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从源头上拓展人才公寓空间。在定义上,只要是纳入人才公寓管理,人才可申请使用的长租公寓、酒店公寓等可以作为广义上的人才公寓;在形态上,不局限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才社区、人才公寓、产业公寓,相对分散但符合标准、统一管理的也可以自成一体。供给更好。构建“高中低”相搭配的人才公寓供给格局,充分满足各层次人才安居需求。高端人才公寓“小而雅”,在人文环境、高端服务等方面打造独树一帜的特色,为重大项目招引、高端人才引进提供更大助力;中端人才公寓“精而全”,装修标准要精、配套设施要全,打造一批白领社区、青年社群,通过朋友圈、校友圈的影响,有效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引力和黏性;产业公寓“多而广”,在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内部和周边广泛分布,为产业和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家门口”的便利。
二是向存量要潜力,以系统思维争先创优。人才公寓建设是新要求新挑战,也是解决低质低效存量、群租房等问题的新契机新抓手,综合土地、投入等因素制约,镇级层面更多以“盘活存量为主、新建增量为辅”,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效益。盘活政府存量。以“薛+”人才公寓和猫山屋仕家雅寓为例,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闲置安置房、商办用房等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着力打造一批政府自主可控的引才留才优质载体。盘活企业存量。以“安+”人才公寓为例,发挥政府纽带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撬动创新投入的指数倍增。在符合安全、质量等要求前提下,由企业或第三方运营公司按照标准对企业闲置用房进行改造并对外开放运营,迅速壮大人才公寓规模、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盘活居民存量。将人才公寓建设与群租房整治、老百姓增收结合起来,协调第三方运营公司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储备一批零散房源改造为人才公寓,达成“政、企、民”多方共赢,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顺园长租公寓收储毛坯房改造为中高端人才公寓、租用精装房统一纳入人才公寓管理,“靓家”公寓收储群租房改造为中低端人才公寓,两个项目已分别完成试点正在加快推广,老百姓认可度和参与度逐步提高。
三是向市场要动力,以最小代价彰显成效。人才公寓对于各级政府来讲是人才竞争的新赛道,对市场来讲也是一个新业态、新风口,只要形成“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多方共参与”的良性局面,人才公寓就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引导重点企业来建。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的要求,释放包括将工业项目配套建设行政及生活设施面积占比上限由7%提高到15%(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允许闲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一系列政策。建议区级层面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特别是人才密集型企业在新建项目、改建项目时,立足自身,充分考虑本企业人才居住需求,科学配建或改建人才公寓,从而减轻区域供给压力。引导社会资本来投。在部分行业不景气、企业转型迫切的大背景下,酒店投资人、房地产企业等对人才公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薛家猫山屋仕家雅寓建设为例,酒店投资人在政府支持、政策加持下,率先破冰试水,建设高端人才公寓,取得了良好成效。建议区级层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入人才公寓“洼地”,加快构筑人才服务“高地”。引导专业第三方来做。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引进和培育更多人才公寓、长租公寓等运营方,促进市场有序充分竞争,利用他们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经验优势,推动人才公寓建设运营更加专业、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建议区镇联动,加快推动国家、省、市关于降低税费负担、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等综合扶持政策落地,配套政策扶持、运营补贴等综合措施,让人才公寓在合理利润区间内有利可图,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四是向服务要助力,以最大诚意优化环境。人才公寓是人才居住的港湾,也是引才的资源,更是留才的阵地,要以最大的诚意,打造“近悦远来”的营智环境。打造让人满意之家。舍得下最大本钱,拿出区位最好的地段、提供设施最全的配套、建设标准最高的公寓,充分满足人才生活居住、健身休闲、创新创业、审批服务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人才更加便利、更加满意、更有获得感。打造饱含诚意之家。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公寓推介,组织“千人看薛家”等类似的线上线下活动,让人才提前了解人才公寓和相关政策。通过直办、帮办、代办等形式,帮助人才及时足额享受市区各项人才政策。结合板块特色,统筹各类资源,为入住人才提供租金最大优惠、就医体检绿色通道、子女教育优先资格,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打造充满爱意之家。瞄准团结、引领、成就、服务人才的目标,探索人才党建新模式,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党支部建设,构建人才公寓党建联盟,汇聚工青妇及社会各界资源,帮助入住人才拓展生活圈、创业圈、朋友圈,用“爱”提升人才对公寓、企业、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既有力度更具温度的服务,实现从“安置人才”向“引聚人才”转变。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