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银龄”心向党 余晖映老区

——记鹤峰县太平镇银龄宣讲团的“出圈”故事

2023/06/28  浏览量:   作者:蒲丹  来源:中国老区网

“金秋十月欢聚一堂,聆听总书记谱华章。字字句句暖人心房,各族人民齐声欢唱……”6月26日晚8点,高亢婉转的歌声从鹤峰县太平镇老干支部活动室飞出。室内,10余名老人吹拉弹唱,配合默契,间或停下来讨论几句,又继续排练。

为迎接7月举办的太平镇第四届群众文化节,这个平均年龄65岁的“银龄宣讲团”,已连续一周每晚6点准时排练展演节目《党的二十大精神闪金光》,10点才各自回家。

党的二十大召开当天,太平镇老干支部“银龄宣讲团”成员、洞长湾村干部一起观看直播。(资料图片)

成立于2018年的银龄宣讲团,扎根红色沃土,汇聚当地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文艺爱好者等力量,挖掘当地红色故事,采用鹤峰茅坝山歌、渔鼓、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红色经典和身边“最美”,借力送戏下乡、理论政策大宣讲等活动,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恩施楷模”的风范诠释“为霞尚满天”的“银龄”担当,在红土地上传承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写就新时代“银发天团”的“出圈”故事。

红色作底——

“宣传党的政策怕么子丑?只管放声大胆去唱!”

盛夏,太平镇洞长湾村屋舍俨然,绿树成荫,田园如画,一派诗意祥和。

巍巍青山埋忠骨。革命女英雄贺英曾在这片红土地上战斗、牺牲,红色遗址贺英殉难处安静屹立,见证了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天长日久,红色基因融入太平儿女的骨血,代代相传。

“红色土地(哟)太平镇(呐),为国牺牲(哟)上千人(呐)……”贺英路社区居民、银龄宣讲团成员钟兴年一开腔,高亢激昂、余音绕梁的茅坝山歌,瞬间将人拉回那段热血岁月。

银龄宣讲团成员钟兴年在“红色轻骑兵 革命老区行”巡演活动中唱山歌。汪书宇 摄

“我是听着贺龙、贺英的革命故事长大的。没有当年他们豁出性命,哪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72岁的钟兴年中气十足,作为茅坝山歌县级传承人,银龄宣讲团成立前,爱唱爱跳的她加入了太平镇唐家村老年艺术团。

2018年,银龄宣讲团成立,镇老干党支部书记唐照林邀请钟兴年及队员加入,她欣然应允:“吃穿用不愁,精神生活一丰富,日子更上一层楼。 ”

“银龄宣讲团”在太平镇第三届群众文化节上表演。(资料图片)

起初,听说要登台唱山歌,大部分人“怕丑”不敢开口,钟兴年站了出来:“我们享的是共产党的福,宣传党的政策怕么子丑?只管放声大胆去唱!”

和钟兴年一样感念党恩的志愿群众,宣讲团里不少。

坚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镇老干党支部除汇聚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力量,还积极吸纳当地爱文艺、讲奉献的志愿群众。宣讲团16名骨干成员中,除5人来自老干支部外,其余全是志愿群众。

洞长湾村民许明玉是宣讲团团长。加入之初,丈夫对她不太支持。“我是党员,把好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是我的责任;跟你爱抽烟喝酒一样,唱歌跳舞也是我的爱好,为什么你可以有我不能有?”许明玉一番话字字在理,说得丈夫哑口无言,从此不仅不干涉她,得闲时还骑车接送她排练。

流淌相同的红色血液,怀揣“永跟党走”的朴素信念,银龄宣讲团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5年多来,借助茅坝山歌、渔鼓、三句半等表演形式,自编自导《太平苏区英烈颂》《铭记先烈感党恩》《革命老区焕新颜》等50多个节目,深入全县20余个村(社区)田间地头、场坝院落,开展各类宣讲、展演活动百余场,观众数万人次。

时常给宣讲团讲贺龙、贺英革命故事的老干支部党员、镇文化站退休干部黄久鑫,对这个“草班子”敬佩不已。“每部作品都精心打造,每次演出都尽力呈现,不愧是生长在红土地上的人,对共产党是真拥护!”

党音入心——

“我们在台上演完《英烈颂》,老百姓在台下边鼓掌边大喊:再来一个!”

“乡村振兴新气象,人居环境大变样。红砖栏杆小花园,幸福歌声随风扬……”为迎接建州40周年,银龄宣讲团唱响《革命老区换新颜》,直白通俗的唱词引得周边群众争相传唱。

在太平镇,宣讲团是当地群众的福音,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正能量演出,如春风化雨,浸润民心。

《太平苏区英烈颂》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家族当年全族参军,跟着贺龙、贺英干革命,牺牲了7人。”出生于红色家族的黄久鑫已年过七旬,从小经常听爷爷辈讲族人的革命故事,红色基因深入骨髓,长大后更是一心扑在红色沃土上,为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尽己所能。

银龄宣讲团下乡展演。(资料图片)

2019年,接到相关创作任务后,黄久鑫思索近一周才提笔作词谱曲。10多天数易其稿、反复锤炼,写成《太平苏区英烈颂》,讲述以贺英、徐焕然、廖汉生等为主的在太平镇战斗、牺牲的革命人物的革命故事,分18段唱词,集唱、跳、快板于一体。

“要用精炼又富于艺术特色的语言概括这段红色历史,上台表演唱词既要押韵又要易于情感表达,费了不少心思。”黄久鑫坦言。

为编排好这出戏,许明玉和宣讲团成员何翠月在纸上打草稿,18段每段逐句逐段设计编排;为捋转曲子,负责二胡演奏的唐照林和吹奏竹笛的刘守成足足练了一周;为确保演出效果,宣讲团耗时月余坚持每晚排练,最晚时要持续到次日凌晨……

台上一分钟,台下数倍功。银龄宣讲团 认真排练 。(资料图片)

《英烈颂》首场演出选定洞长湾村。听说要演贺龙、贺英的革命故事,七八百村民纷纷到场,了解这段历史的部分中老年群众,知道戏中一些牺牲的烈士是当年跟着贺英干革命的本地人,情感上的贴近令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全程9分钟无人离场。

“我们在台上演完《英烈颂》,老百姓在台下一边鼓掌一边大喊:再来一个!”回忆当时情景,许明玉难掩激动。

“群众需要精神文化生活。”唐照林一语中的。

宣讲团在茅坝村雷家岭安置点送戏下乡,500余观众观看完毕,掌声如雷;

在槐树庄村开展惠民演出,该村党支部书记背着一残疾村民来到现场看演出、听宣讲;

地处偏远的官屋村,93岁的周姓村民听说宣讲团要来演戏,急忙让儿子背他到场观看……

初心不渝——

“只要我还能走、能动,就要坚持去!”

5年1800多天,这群老人深入田间地头、奔赴偏远村寨,传承红色文化、传递党的声音,风里来雨里去,艰辛不言而喻。

2018年,宣讲团排练一节目时,考虑到打锣鼓声音大,为不扰民,许明玉等人自带矿泉水、饼干等食品,每天到宣鹤高速公路杨家坪隧洞涵洞里排练,持续近10天。涵洞场地空旷,两头对着吹风,年纪较大的队员因此受冻感冒;

2022年冬,银龄宣讲团轻骑小分队前往贺英殉难处看望慰问守护人。(资料图片)

去年冬天,排练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节目时,因普通话不标准,钟春兰始终不能顺畅念词,何翠月录下钟春兰要念的台词,让她抓紧空隙时间跟学;

为克服“手脚慢”短板,年过七旬的唐照林和刘守成花大量时间拉二胡、吹笛子,每轮练习10遍休息10分钟,如此循环反复,直到练成“肌肉记忆”,精准跟上节奏;

偏远村寨一场演出,有时要半夜转钟了才往回赶;碰上条件差的演出场地,风吹日晒不说,还要操心状况频出的演出设备……

“辛酸很多!”唐照林直摇头。

是什么支撑他们迎难而上?

——向心而行的无私奉献。

太平镇老干党支部书记唐照林创编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闪金光》手稿。(资料图片)

“没有报酬,无私奉献”银龄宣讲团志愿服务承诺书上如是承诺。坚持“人要讲点奉献”的唐照林,时时以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动脑筋、下功夫的“两有四舍得”标准要求自己,处处以宣讲团为家,先后自费数千元用于宣讲活动支出。

受其影响,“没得一分钱报酬”的宣讲团成员,“只要一声喊,千方百计全都到”。

以养羊为生的陈金秀曾每天花200元钱请人看管羊,只为跟团巡回展演;

每年茶叶收入六七万元的何翠月,只要宣讲团有排练,茶叶都顾不上采。

宣讲团还充分发挥“银龄”力量,助力太平镇环境卫生监督、矛盾纠纷调解、文明新风倡导等工作;先后为扶残助弱、关爱留守儿童,支持红色文化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累计捐款4.2万余元。

是什么让他们乐此不疲?

是永跟党走的初心。

宣讲团年龄最长者刘守凤已85岁高龄。幼时丧失双亲的他沐浴党恩长大,对党一腔赤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刘守凤!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言。”

看到他有时连走路都颤颤巍巍,老伴忍不住嗔怪:“你还去搞么子?”

“我们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让群众明白党的英明伟大;我们搭台唱戏传承红色故事,让群众明白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么有意义的事,只要我还能走、能动,就要坚持去!”刘守凤一脸认真。

廉颇虽老,壮心不已。

“带领银龄宣讲团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们的源动力,也是落脚点。”漫天红霞、落日余晖映照下,唐照林布满皱纹的脸上熠熠发光,一如红色土地的灿烂明天。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