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香约花朝见和美 ——扬州市和美乡村示范镇丁伙创建综述

2023/07/07  浏览量:   作者:周顺林 张维安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丁伙镇党委、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久久为功,几代人带领全镇人民继承谈锦西烈士的硬骨头精神,不屈不挠在8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成为全国花木名镇,国家星火计划建材机械装备基地,全国文明镇、中国特色文化之乡、全国环境优美镇、扬州市和美乡村示范镇,成了江都的后花园。

创造小康生活

栽种花木在丁伙历史悠久。有史记载,殷商时期蜚廉将军征战于纣臣墩(即现在的丁伙)“十二日花朝,闺中裁红,系之卉木”,纪念蜚廉,这便是花朝节的由来。从此开始了丁伙人“十里裁花算种田”的生活。

深谙“一招鲜吃遍天”这一道理的丁伙人经过一段痛苦的沉寂后,重拾裁种花木的技艺。丁伙人很快有了一片连一片的摇钱树,全镇裁种花木面积3万多亩。花木品种有香樟、栾树、罗汉松、黑松、桂花等800多种。花木种植大户在50亩以上有87户。全镇注册花木企业近200家,种植户近4000家。

在发展花木产业的同时,一批有知识的青年兴办企业的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建材机械、化工塑料、机电配件等优势产业,丁伙是全国最大的芳烃溶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泥制品机械集散地、“国家火炬计划建材机械装备基地”。全镇现有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2021年全镇工业开票销售达82.32亿元。近年来,丁伙镇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建成运营龙投厚德制造中心,集聚了医疗装备、人工智能、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

丁伙这个只有5万人口的苏中小镇2021年全镇实现GDP47.2亿元,税收1.72亿元,率先建成全面小康镇。

铸造不屈灵魂

丁伙镇锦西村是“红色村庄”,该村是以谈锦西烈士命名。镇党委政府不断激励全镇人民继承烈士的硬骨头精神,在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谱写新时代共产党人造福一方的新篇章。

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处于低潮时期,谈锦西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到新四军队伍,一年后,47岁的他也参加新四军。被党组织派回家乡后,他宣传抗日,组织民众反扫荡,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被日本鬼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因叛徒出卖被捕。日军威逼利诱,用尽酷刑,谈锦西大义凛然。日军黔驴技穷对他下毒手,在去刑场的路上,谈锦西从容不迫,一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临刑前,敌人要他跪下,他怒斥敌人,一群豺狼残暴地用刀戳了23刀。

丁伙镇党委政府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烈士硬骨头共产党人的精神。丁伙人种花木虽有着悠久历史,但也曾有过一段“龙柏炖狗肉”的尴尬。痛定思痛,认识到只有练就一身好武艺,才能在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该镇除了广泛宣传谈锦西烈士的事迹外,还利用镇党校阵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景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该镇坚持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方式方法,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在精神上“铸魂”,唱响时代主旋律。建好用好党员教育、宣传文化、群众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等文明实践“五大平台”,每月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不少于4次。在文化上“植根”,挖掘传统文化新元素。深入挖掘培植乡土文化根脉和“丁伙龙舞”“花朝节”等非遗文化传承弘扬,组织开展非遗“进村(社区)、进景区、进学校”等系列活动。高标准办好每一季度道德讲堂,诵读道德经典、讲好道德故事,推进移风易俗,“身边人进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在气质上“焕颜”,打造美丽乡村新家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情感上“加温”,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广线上“志愿扬州打卡和线下积分兑换,鼓励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构建互爱互助、共建共享农村新业态。强化镇村联动,镇村共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19支,充分吸纳各行各业爱心人士,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做餐送餐、健身指导、理发助浴、中医保健、美术书法、课外辅导等志愿活动,志愿者年均服务时长40小时,群众志愿服务满意度达95%。

打造和美家园

理想虽美好,现实仍尴尬。刚摆脱贫困的丁伙人面前的是脏、乱、差的环境。旧貌变新颜成为丁伙人的新目标。

共建共治面貌新。整治路线。镇到村、村内主要道路提档升级,实现硬质化,彻底改变过去的雨天泥粘脚,晴天像“菱角”现象。打造环镇线30.3公里,改造危桥5座,对全镇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线路进行调整改架23处;改厕治污。对照“三全”标准(全覆盖、全消除、全整改)用一年时间对521户进行了改厕;增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9座。全面巩固臭水体整治成效,对现有河道实施清漂清杂,保障水体环境质量,防止返黑返臭,落实河道建设要求,累计清理河塘13条、沟渠2千米,清除淤泥1.6万方。创成省级生态河道2条,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加快镇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进行优化布局,增设垃圾分类亭25个,投放垃圾分类桶330个,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100%。清运道路垃圾1200余吨,废旧农膜全回收。对园区企业统一配置垃圾分类箱,实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统一处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随意乱倒乱扔问题,引入保利集团负责丁伙镇除集镇外垃圾分类清运工作,强化日常督查,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清运工作正常开展,不让垃圾清运工作成为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短板弱项。

共管共护保长效。“创建难,守成更难”,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听民声,健全长效管护体系。制定出台《丁伙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意见》,对各村环境管护进行指导。各村通过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民意,因村施策,所有建制村制定出台村庄环境管护事项与责任清单并严格遵照执行。积极回应村民共建美丽环境、共享美好家园期盼,制定出台丁伙镇“最美庭院”、“最美庄台”考评办法,面向全镇范围组织评选“最美庄台”4个,“最美庭院”20户。农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度、满意度显著提升。强化监督,跟踪环境管护。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落实考评机制,保证工作质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村组成员、乡贤理事”监督作用,定期邀请保利集团丁伙片负责人进行会谈,针对管护盲区漏洞进行现场问题交办,持续提升环境管护水平。通过财政奖补、镇村自筹、社会赞助、村民自助等为村级公共服务经费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竹园朴园点亮丁伙。栽种花木的丁伙人用他们心血和汗水装扮了我们生活的大地,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也扮亮了自己,竹园、朴园就是他们的点晴之笔。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说到竹,人们自然想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竹成了文人雅士高风亮节的代称。自唐以来,扬州素有“有地维栽竹”的习俗。进入新世纪丁伙人建了个占地400亩的竹园也代表了丁伙人的审美情趣。

没有到过“竹园”,你很难想象这个平常的乡村真的藏龙卧虎。竹园有一种竹子“金黄油亮,黄杆绿槽、竹叶曼妙,宛如一位巧笑倩兮的大眼睛少女”,这就是丁伙人自己培育的“扬州竹”,这是扬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地产新品种竹,是国家林业局审定的我国第三个新品种竹。为此丁伙人前后用时11年。

丁伙竹园在全国竹园中占有一席之地。竹园有观赏竹130种,是长江以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观赏竹“基因库”《植物志》仅记载了6种,而这里却有8种。上海、北京、四川成都、扬州合称中国“四大竹园”,“四大竹园”中皆有竹品种是从丁伙竹园中引种的。在国内一些著名的风景区,也能见到丁伙竹的婉约风姿。这里还是南竹北移的中转站,被国家林业局竹资源培育工程技术中心命名为观赏竹繁育示范基地。

选一个春风尽吹风和日丽的日子,走进朴园,初看朴园与我们往日游历过的公园并无二致,但她又像是一壶陈年老酒,你慢慢小酌,细细品味,那股淳香和热烈在你的口腔、鼻腔再到咽喉,再咋几咋,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是农民的、丁伙的、智者的还是历史的味道。一条洒满树叶和花瓣的林荫小道,走在上面沙沙作响,像在呢喃细语,又像是低声吟唱。蜚廉湖为纪念古人而设,湖不大,但清晰见底,绿色树荫映绿了湖水;树荫封成的“时间邃道”,那是祖荫在庇护我们这些后来人;儿童乐园没有现代化电动的游乐设施,却见大、小石磨和农家水车,这些农具让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们睹物思情,沉浸在淡淡的童年记忆中,也让现在的儿童们增长了见识,品味到劳动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本书的造型在园门后让人咀嚼进入新的天地,只有与书为伍,读书增长知识,才能让人产生进入了别有洞天,眼界大开的境界。草坪上树木造型的“书”字寓意着聪慧的丁伙人以花木为笔,以河水为墨,在这片温情的土地上书写着丁伙的现在和未来;穿过幽静的一段绿景邃道,前方就是神秘的朴园“镇园之宝”景观处,一棵树龄1200年左右的紫薇形似卧龙,静静地卧躺在四面透景墙的小院内,那褐色的树杆光滑洁净,在春雨的滋润下,枝条上己萌发出了细细的嫩芽,不久就会满树葱绿了。

紫薇西侧那一棵年久的朴树,倾斜着高大的身躯,用茂密的枝杆为千年的紫薇挡霜遮寒;紫薇的东侧有一棵粗大的香樟树,如同一名威武的卫士矗立在院墙外,守护着墙内的紫薇。睹树思人,它多像硬骨头的共产党人谭锦西烈士啊。还有那西园内的叠石假山上有一块巨石,大自然用时光之刀把它雕琢成了牛的模样,昂首挺立在山顶上,如“犀牛望月”之姿。凝视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耕牛肩胛上架着轭头,拖犁杖奔走在田野上,泥土翻滚,水花四溅,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俯首躬耕着。淳朴勤劳的丁伙人像耕牛一样辛苦劳作着,把一滴滴汗水洒入泥土里,用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装扮着美丽的乡村,用辛劳的双手托起了这景色怡人的朴园。也见证了淳朴善良的丁伙人智慧和牛的精神。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