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清风徐来水波兴

——老区现代化建设在路上之徐州篇

2023/10/15  浏览量:   作者:《中国老区建设》记者 刘志强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田文玲/摄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一向被称为金城汤池、南北锁钥、东西咽喉,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华民族史上,以徐州为中心,发生过晋楚争雄、越王灭吴、楚汉争霸等战役400余场。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徐州会战。5月19日,徐州沦陷后,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简陋的窑洞内,以史为鉴、运筹帷幄,面壁黄土、奋笔疾书,8天9夜的呕心沥血,写就了指导全国抗战的纲领性文献——《论持久战》,既从战略上预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从战术上给出了击敌败寇的秘钥。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回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解放了1个多亿的人民,有了100万的正规部队和220多万的民兵,在全国建立了19个解放区。
 

徐州市新沂市窑湾古镇淮海战役第一枪遗址。孙晟徽/摄

1948年11月6日,在徐州新沂市窑湾古镇,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打响了淮海战役窑湾战斗第一枪,全歼固守窑湾的国民党63军13000余人,击毙军长陈章,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在随后的66天里,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60万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80万军队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到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部、56个整师,共计55.5万人,使国民党军在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其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毛泽东闻听淮海战役大捷,大笔一挥,欣然写下“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兴建,1965年建成开放。纪念塔高38.15米。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塔座正面的镀金碑文,由张爱萍将军撰写,陈毅元帅修改定稿,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意义。塔座背面镌刻着国务院制定的说明建塔始末的奠基文。崔晓/摄

何以称“人民的胜利”?

人民,包含人民领袖、人民将领、人民战士、人民公仆、人民群众。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曾讲:“淮海战役一打完,以后就没有什么大仗了!”人民的胜利,首先是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以少胜多,胜在战略指挥,胜在战术运用,胜在战斗精神,胜在一役定乾坤!

人民的胜利,更胜在民众的真诚拥戴、全情参与、牺牲奉献。陈毅同志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大小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挑子30.5万副、船只8000余只、牲畜76.7万头,筹集粮食9.6亿斤,赶做军鞋数百万双,运送弹药300多万吨。543万+ 60万,是600多万军民对国民党军80万。人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天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三楼展厅,陈列着支前民工唐和恩使用过一根竹竿,上面88个城镇和村庄名称依稀可见。唐和恩1948年秋参加支前小车队,他从山东莱阳老家出发,一路随军转战,每走一个地方,就在随身携带的一根小竹竿上,用小刀刻上地名,一米多长的小竹竿一共刻了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生动诠释着何以是“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短暂休整,5天后的1月15日,粟裕带领华野指挥机关移驻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大北望村。2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电复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粟、谭:“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作战的职权”“3月底开始渡江作战”。14日,渡江战役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刘伯承、邓小平、曾山到达大北望,开展谋划渡江作战。3月21日,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率三野指挥机关由徐州南移。4月20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到6月2日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再歼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用“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船划出来的”铮铮事实,续写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历史辉煌,再次为“人民的胜利”作出历史注脚。

一根竹竿上的淮海战役支前图

无论是推小车,还是划小船,所以能“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始终是战争的主宰,人民始终是江山的主人。

徐州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1921年11月8日,徐州(铜山)站八号门事件(今属鼓楼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挥工人运动取得胜利。1922年2月,江苏省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陇海铁路大罢工的胜利背景下应运而生。1940年1月,八路军115师领导指挥在鲁南、苏北交界的运河两岸(今枣庄市和徐州市交界)组建“运河支队”,长期活跃在微山湖畔、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沿线,建立黄邱套、南北许阳抗日根据地(今属贾汪区),护送包括陈毅在内的党政干部上千人次,被罗荣桓誉为“敢于在鬼子头上跳舞”的传奇部队……。徐州市所辖的2市3县5区均为革命老区,共71个老区镇(街道),区域面积7169平方公里,占全市的64%左右。走进徐州,点滴处皆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历史见证。

江山冠以人民,人民建设江山。

新时代新征程,徐州市充分发挥“山峻以踞,水奔以驰”“环山堪为城,汴泗堪为池”的青山绿水优势,大力弘扬“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作、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十三太保”奋进“强富美高”的领跑姿态,不断续写着老区现代化建设徐州新篇章。

2021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2个千亿元台阶,达到7319.77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125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2022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再跨千亿元台阶,达到8457.84亿元。国务院批复同意徐州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23年上半年,徐州市GDP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江苏省2.5和1.4个百点分,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社消零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商品房销售面积、进出口增速全省领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局之年开出了头彩。

清风徐徐,河水泱泱,一如既往见证和记录着不朽的人民的力量,以及依靠这磅礴力量创造出的新时代美好生活。
 

惠民,绘就一方福地纳百川

清嶂四围迎面起,黄河千折挟城流。

“徐州,是彭城故国,是西楚故都,是刘邦故里,也是黄河故道。”曾任徐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现任徐州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促进会会长的李荣启告诉记者,“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徐州境内流淌过700多年,蜿蜒奔腾400多里,流经徐州9个县(市、区)、43个乡镇(街道)、425个行政村,沿线区域土地面积405万亩,覆盖人口154万。”

历史上,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长期是沿海经济链中最富裕的地区。北宋以后,黄河水患频繁,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其中大的改道7次。1077年4月,一代文豪苏轼任徐州知州,8月洪水来袭,苏东坡为防洪水倒灌徐州城,率领军民筑起一道全长948丈、高10丈、宽2丈的防洪大堤,自己带头布衣草鞋,接连70多天日夜抢险,最终实现了保境安民。两年后,徐州百姓万人空巷惜别苏轼,苏轼写下“隋堤三月水溶溶”,挥泪告转。1624年6月深夜,黄河从奎山决堤,洪水灌城而入,城内一片汪洋,水深4米;8月又连降暴雨,洪水再次肆虐,百姓避居城外云龙山,城内积水3年不退,州城尽毁。现在徐州城市下面3至5米深的地层中已发现完整的明代城址。1855年,黄河从河南兰考决堤,洪水穿山东境内运河流入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原苏北河道断流。

黄河走了,在徐州境内留下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黄河故道”和西南—东北走向的“大沙河”。从此,黄沙淤积的黄河故道成为淮河水系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中为黄河故道水系,北为沂沭泗水系,南为淮河水系。相当一段时期内,受历史、自然、区位、交通等多种因素制约,沿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是徐州一条“贫困带”。

进入新时代,徐州赶上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机遇,徐州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黄河故道第二次综合开发。时任徐州市委副书记李荣启奉命主持这一世纪大工程、民生大工程。

李荣启(右二)在睢宁县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一线现场督导

受领任务后,李荣启带领党政机关同志,追根求源研究黄河历史,认真借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的第一次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把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相结合,与全面建成小康、加快老区振兴相结合,一开始就确立了“高起点目标定位、高标准编制规划、高质量完善设施、高水平建设示范园区、高效率组织实施,市县区联动、彻底改变面貌”的指导思想。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扶贫、旅游、土地整治“七位一体”,扎实推进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产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城乡用地统筹“九项工程”,确保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生态美好等“十大目标”。

2012年秋,一场史无前例的黄河故道开发大会战在徐州大地打响。新时代十年,徐州市上下联动,累计筹措投入资金240多亿元,开挖和疏浚故道中泓228公里,新建二级河道206公里,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350多座,修建沿河公路220多公里,建成高标准农田160万亩,栽植绿化苗木300多万株,建设大型湿地公园3处,增加储水量1亿多立方米……

今年9月,记者走近黄河故道两岸,宽阔清澈的河水、花红柳绿的林带、品种多样的果园、红绿相映的荷田、金黄飘香的稻谷、粉墙黛瓦的农舍,一幅幅山清水秀的黄河岸边图景令人陶醉,一幅幅和美幸福的生活场景令人艳羡。

徐州市泉山区云龙湖畔载歌载舞的市民

徐州黄河故道边上鲤鱼山庄的百姓日常

徐州市泉山区云龙湖畔的“好人园”。王丽丽/摄

当年苏轼抗洪的大堤上,附近市民载歌载舞……

依山傍水的乡里村庄中,男女老少洗菜纳凉……

云龙湖畔“好人园”内,少先队员举起右手……

十年磨一剑,三水溶一湖。曾经的“贫困带”已经发展为新时代的“增长极”,曾经的“洪水涛涛”已经呈现出“水波漾漾”……故道又闻黄水谣。

记者感到,出生在丰县大沙河畔的李荣启,似乎与黄河故道有一种天然情缘,徐州老促会的办公地点就选在了黄河故道的旁边。今年6月初换届时,他再次当选为徐州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促进会会长,依旧笃行在助力老区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

2017年至2021年,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办好308项民生实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4%和8.7%,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62.78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269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达标,社会保障扩面提标,3次跻身“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2022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把78%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一着不让增进民生福祉,稳步实施促进城镇居民增收“13条”和促进农民增收“13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万元、2.5万元,增长4.7%和6.5%。

悲欢交并黄河情,忠诚接力老区人。徐州老区人民上下一心、感恩奋进,正在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徐州新实践,在江苏“走在前、做示范”中展现徐州担当、作出老区贡献。
 

转型,转出一城青山半城湖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业基地。

“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徐州便依托得天独厚的煤、铁资源优势及陇海、津浦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的交通优势迅速崛起,煤、铁两矿和钢铁、焦化、水泥、热电等行业成为徐州的支柱性产业。贾汪区处在“百里煤海”的核心地带,处处是千疮百孔的采煤塌陷地,曾经“一城煤灰半城土”,老贾汪人戏称“麻雀飞过都得变乌鸦”。

“徐州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启蒙、华东地区重要能源供应基地。”曾任徐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统计局局长,现任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的赵军回忆道,“转型,源起于2001年的一场矿难。”

2001年7月22日上午,徐州市贾汪区贾汪镇岗子村“岗子五副井”因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爆炸,5个工作面105人被困井下,造成92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徐州市委、市政府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的同时,痛定思痛,刀刃向内,铁腕整治,毅然决然走上转型发展道路。

近年来,徐州市以贾汪区为核心地带,全面践行“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共实施生态修复工程39个,直接投入资金25亿元,治理采煤沉陷地面积12.53万亩,新增造林面积11万余亩,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涅槃重生。2020年4月,潘安湖沉陷地(原为权台矿和旗山矿采煤塌陷区域,是徐州市塌陷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区域)治理项目,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示范。

       潘安湖建成区面积7.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3300亩,湿地面积7000亩,成为风景如画的5A级旅游景区。李玄/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潘安湖畔的神农码头视察,看到潘安湖由采煤塌陷区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

今年3月,潘安湖景区成立徐州之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徐州之夜”项目筹建工作,旨在打造淮海经济区首家沉浸式特色文旅街区。7月6日,“徐州之夜——徐州味·旅游季”在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神农广场正式启动,首日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

潘安湖景区“徐州之夜”处处人声鼎沸。盛廷顺/摄

不仅是“贾汪真旺”,还有“徐矿无矿”。这些年,拥有140年煤炭开采史的特大型能源基地,跻身全球能源企业综合竞争力500强、全球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30强的徐矿集团,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徐矿之路”,在国内西部富煤省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建设“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一带一路”能源服务、江苏清洁能源6大基地,走出了一条“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绿色发展道路。

近几年,徐州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统筹推进产业、城市、生态和社会“四大转型”,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23.8个和6.5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4.5%,实现老工业基地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华丽转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重要定位交汇落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系统集成,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领先,城市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先后荣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奖,成功摘得联合国人居奖。

如今的徐州,黑水变绿水,青山成金山,“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名片更加靓丽。
 

创新,激活一池春水迎江潮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5部委组织的“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大会”在徐州召开。徐州市积极响应“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集结号。

2022年11月4日,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大会在徐州召开。右二为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右一为徐州市长王剑锋

强,即经济强,体现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强、服务构建新发展功能强上。

富,即百姓富,体现在物质生活富有、精神生活富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

美,即环境美,体现在自然生态之美、绿色生产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交相辉映上。

高,即社会文明程度高,体现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高水平、社会治理高效能上。

落实在“规划图”“施工图”上,到2025年,经济总量跻身万亿元城市行列,主要经济指标区域领先优势明显扩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到2030年,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强化,一体推动淮海经济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进展,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到2035年,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大进步,基本建成现代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意气高于百尺楼,为有源头活水流。

徐州是近悦远来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辖区总面积11765平方公里、居江苏省第二位,户籍人口1032万、居江苏省第一位,坐拥10万平方公里广袤腹地和6600万人口巨大市场,城市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几年,外地居民占徐州三级医院住院病人比例、中心商圈消费比例、市区购房比例均在30%左右。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米字型”高铁枢纽开通6个方向、直达180个城市,观音机场获批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公铁水空管“五通汇流”,冀鲁豫苏皖“五省通衢”。

徐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工程制造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3位,工程机械“一号产业”营收约占全国1/5、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工集团排名全球行业前三。

徐州是走在前列、敢于创新的时代先锋,正在向“高”攀登,加快推动以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为优势创新产业,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为新兴创新产业,高端纺织、精品钢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创新产业的“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

——政策创新上,徐州有科技创新“1+4”政策体系:“1”指总领政策,“4”分别指企业创新、平台载体、成果转化、创新生态政策。

——组织创新上,徐州有“1+3+100”高能级创新矩阵:“1”即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3”即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100”即一百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机制创新上,徐州有“四个一”推进机制: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联盟+一个创新体系+一套要素支撑推进机制。

——人才创新上,徐州有“555”引才工程:每年引进领军人才500名、专门人才5000名、大学毕业生50000名。

鼓楼区利用搬迁企业旧厂房及腾退土地,建设鼓楼信息技术产业园、鼓楼智慧医疗器械产业园、淮海智慧科技产业园、鼓楼创芯谷产业园等特色园区21个,形成“一区二十一园”发展格局

“徐州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之地,承担着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7月底的市委全会上作出部署,“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切实提高创新对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

老区迎来新机遇,创新泛起新浪潮。

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的今天,老区现代化建设雷声震震、波涛滚滚,时下风正起、水正兴。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