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浏览量: 作者:十堰市老促会 王锡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鄂西北深山区的竹山县柳林乡,有一个备受关注和称赞的团队,他们各自身处祖国的四面八方,但七年如一日,每年都要回到自己的母校,用自己的捐赠为辛勤耕耘的教师、学弟学妹和优秀家长颁奖,为贫困学生奉献一份爱心。
这个团队就是竹山县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
柳林地处大巴山腹地,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当年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之一。如今这里虽然摘掉了贫困帽子,但与发达地区比差距相当悬殊,教育事业尤为突出。
1991年,中师毕业后的刘宗林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柳林乡任教。“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建立一种机制,使广大教师更加安心山区教育,使学生享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能得到资助和奖励,也许能为山区教育发展出把力。”2017年初的一天,他和妻子姚磊前往华中农业大学与学友博士生导师雷明刚商议,他们三人一拍即合,一致同意向学友发出倡议,组建一个助学支教团队,邀请广大爱心人士抱团出征,支持帮助柳林山区学弟学妹们走出大山,走向辉煌人生。
梦想如何变为现实?他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姚福金。这位献身山区教育数十年的华中师范大学高材生,既是他们当年的班主任又是父辈,且在历届柳林中学师生眼里德高望重,虽年过六旬,但身体硬朗,热心公益。他们请求老班主任出马掌舵护航。三人的恳求他欣然同意,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他多次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与柳林中心学校沟通争取合作共建共创,得到了各方的全力支持。与此同时,刘宗林、雷明刚、姚磊也在各自的朋友圈发起了强大攻势,倡议同学、同事、朋友手拉手,心连心,共谋助学支教大业擘画未来。一时间,200多名身在异乡且事业有成的校友们积极响应并热情点赞,纷纷表示愿为家乡教育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共襄柳林助学支教美好未来。
2017年3月5日,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正式成立。姚福金以全票当选为理事长;一批德高望重的柳林中学校友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特别顾问、监事长、理事等。从此,柳林乡助学支教公益活动扬帆起航。
人们清楚地记得,2017年4月1日,首个募捐日,各路爱心人士齐聚柳林中心学校广场,他们中间既有年逾古稀的老教师,更有年过花甲的老校友,既有国家机关的退休官员,也有军队退役将士,更多的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瞬间功夫,募捐箱装进69万多元现金,还有1200件名牌服装和3幅珍贵字画呈现在捐赠现场。人们清楚地记得,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别坤祥驱车100多公里赶到现场,小心翼翼地将500元爱心捐款投入募捐箱,他说,当年我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四年半小学,从机关炊事员到事务长,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我虽然捐资最少,但我表达的是一份心意,尽力而为,祝家乡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柳林乡助学支教公益活动不仅吸引和凝聚了从柳林中学走出去的学友的力量,更影响和感动了社会上广大爱心人士。2017年4月1日首募日那天,远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教师刘望宏特别委托同事雷明刚捐资5000元。2019年教师节前夕,深受柳林助学支教善举所感动的企业家雷贤忠专程为全乡每位教师赠送床品四件套,价值8万元。在捐赠仪式上他出人意料地承诺连续五年为柳林教师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每年10万元。今年初,他再次承诺将这项奖励资金再延续5年。今年教师节前夕,十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毅然拿出20万元支持柳林乡助学支教,可见柳林助学支教行动早已超越了理事会成员圈,全社会的目光正向他们聚焦。
过去的七年,在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这个大家庭里,无数感人事例让人记忆犹新:
耄耋之年的退休教师邵义行是竹山县中学数学名师,也是工作组里年龄最大的成员。邵老师年仅19岁时徒步进入柳林山区任教,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40多年,退休前曾无数次婉拒上调任教的机会,他把一生献给了柳林的教育事业。理事会曾授予他特别奉献奖。近几年,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应邀为师生们讲述励志故事,带头捐资。他说,我虽不是柳林人,但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是为柳林乡教育而活,献身柳林乡教育事业我没有留下丝毫遗憾。
时任国家文化部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报社常务副社长、现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杨开金,是柳林中学1968届毕业生,也是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七年来,凡是理事会的助学支教活动他都要挤时间参加。2017年暑期,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选派8名优秀学生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专为这8名学生作了《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专题讲座,并为每位学生题写了一幅励志名言。据了解,他除捐赠善款以外,还向柳林助学支教捐赠了五幅珍贵书法作品,其慈善之心令人赞叹。
彭宝林是原柳林乡中学1971届毕业生,曾在柳林乡工作近30年,从办事员到乡党委书记,几乎把毕生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家乡,是柳林人引以为豪的当家人。在理事会里他担任监事长,无论是捐赠款项还是支出款项,他都要依规严审,签字画押,有力地保证了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还将珍藏数十年的著名书法家韩绍玉题写的书法作品捐赠给理事会,成为理事会收到的一件具有较大升值空间的书法作品。
从柳林中学毕业的文显堂曾是一位军旅作家,在部队服役时出版过多部专著,转业后仍坚持著书立说。当他看到校友的倡议后率先捐款。2017年9月,他将出版的专著《谁主沉浮——长征中的生死抉择》一书,带回竹山县新华书店现场签名销售,并将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了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到目前,他已向柳林中学捐赠著作11部,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柳林师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雷明刚是柳林乡中学走出去的华中农业大学高材生,该校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猪专业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他既是助学支教的倡导者、组织者,还是带头捐赠者,在助学支教活动中他的团队捐资额超百万元。深圳闻道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小溪,当他第一时间收到校友的倡议后,迅速赶制了1200件品牌服装送到柳林乡中心学校,并邀请在香港、广东、山东、湖北等地工作的同学为家乡奉献爱心,7年间捐款总额20多万元。年逾古稀的退休干部贺茂堂将自己精心培育数十年的60盆盆景捐赠给母校,他还尽量挤出时间到学校为盆景修枝造型、培土施肥,如今这些盆景枝繁叶茂、千姿百态,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据统计,7年来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已收到捐款捐物总金额达250万元,先后奖励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生2000多人,金额达到155万元。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理事会精心设计、精心谋划,设立了学生励志奖、优才优艺奖和优秀家长奖、在职教师园丁奖、教学质量奖、学科进步奖、教育教研成果奖、退休教师奉献奖。与此同时,还设立了资助贫困学生专项资金。据了解,他们原计划每年助学支教预算为12万元,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计划。2018年他们除拿出10多万元助学支教外,还为每位老师定制了一套职业装。时隔五年,今年他们又拿出10万元再次为每个教职工定制了一套职业装,其奖励师生和资助贫困学生总额达13.5万元。为了使这些资金使用得更加透明、公正,理事长姚福金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深入到村组和农户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到有关学校与师生广泛座谈了解广大教师和优秀学生的有关情况,为每年一次的助学支教公益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6月上旬,他带领部分理事走遍了全乡6个村,走访了数十个大中专及高中生家庭,随后,他将听到的看到的真情实感向理事会作了详细介绍,最终决定今年挤出5万元,资助了16名在校大中专和高中阶段的贫困学生,这一举措,在柳林乡引起了热烈反响,称赞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办好事真心实意,办实事脚踏实地。
大山里的孩子们最渴望的,就是能够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为激发孩子们勤奋好学、创优争先的热情,7年间,理事会出资组织了五次夏令营活动,选送4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优秀教师进京参观研学,这些优秀师生回校后,事事处处树标杆、做表率,全校各项工作名列全县前茅。与此同时,他们将知名人士“请进来”,传授成功经验,激励山区师生。7年来,他们邀请了10多所市内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来柳林中心学校传授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成果。除此之外,他们还邀请校友、知名作家文显堂到学校分享文学创作人生,邀请校友杨开金和许立中等到学校给师生作励志讲座,邀请清华学子之父母王雪峰夫妇来校分享“亲子教育”经验等,使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七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瞬间划过,几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对竹山县柳林乡助学支教理事会来说,则是奔走呼号,探索实践,奋力拼搏的七年;是忘我奉献,立足当前,着眼千秋的七年。这七年,他们倾心尽力,回报母校,感恩社会,无怨无悔。他们希望通过这一善举,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携手前行;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走进大山,献身山区教育;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学有所成,走出大山,成为国之栋梁。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