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竹山县:老区人民的追“星”梦

——竹山县“十星”文明创建扫描

2024/01/24  浏览量:   作者:十堰市老促会 王锡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大巴山腹地“星”光璀璨,享誉神州。那是革命老区竹山人民用30年打造的“十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在对该县“十星”文明创建进行多年跟踪调研和考察后作出评价:30年来,当地坚持志不改、道不移,激发创造活力,擦亮“十星”品牌,探索形成了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模式”。

在光明日报与十堰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十星级”文明创建与“中国梦”实践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将竹山县“十星”文明农户创建称其为“农村实践‘中国梦’的有益探索”。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多次向全国推介该县“十星”文明创建经验。

全民追“星” 独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竹山模式”

上个世纪80代年末,竹山县曾经历过不堪回首的岁月。

198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在第6版刊登重磅读者来信《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披露了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开采、加工本地资源绿松石产品成为全县首富村后,农民的法纪、集体观念淡薄,社会秩序混乱,村民随意抢占耕地乱建私房,良好的乡风民俗出现曲扭。人民日报为此发表评论:“罗家坡村腰缠万贯人的精神面貌,不能不令人痛心。他们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他们手里有了钱,便花天酒地,胡花乱用,当社会需要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时,他们却爱财如命,分文不舍。他们的最大悲剧,就是成了金钱的奴隶……”

一时间,“精神乞丐村”给竹山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时间过去了30年,在这30年里,竹山人民在3500多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上痛定思痛、举一反三,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精神文明建设之战——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

1993年,竹山县委和麻家渡镇党委联合派驻工作组进驻罗家坡村,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和卫生星,探索把农村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量化为10个方面,用“十颗星”来指代,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评选活动,并制作十星匾牌,为各家各户授牌,在门楣显眼处悬挂展示。从此,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成为罗家坡村村民知耻而后勇的追求和共识。

一灯点亮万家灯,十万农户追“十星”。罗家坡村创建“十星”文明农户大获成功并跻身全国文明村行列,竹山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优化创建方案,完善创建措施,建立激励机制,按照“试点—延伸—辐射”三步走的思路在全县推广,各乡镇选择重点村试点,其他村同步推进,实现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共创共建,并将“十星”创建迅速拓展延伸到城镇居民户、个体工商户、党员、学校、机关、村场、企业等群体和领域,形成了“十星”系列创建全域展开、全面覆盖的局面。

1996年是“十星”创建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竹山县被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经验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得到肯定和推广。从此,“十星”创建走出湖北,在全国广大农村生根开花。

2003年初,在总结创办综合示范村和城乡强强共建小康村经验的基础上,竹山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信用、扶贫、生态、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以此推动“十星”创建活动向前发展,并对十星内容进行调整,将原“义务星”换成“信用星”,将“五爱星”换成“道德星”,将“致富星”调整到了十星的首位。

从此之后,竹山县始终统筹兼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多次调整“十星”创建内容。在17版“十星”中,1993年至2014年间的第12版“十星”为三字星,2015年至2019年间的4版“十星”由三字星变成五字星,以“致富星”居首位变成以“爱党爱国星”居首位。2021年的第17版“十星”重新变回三字星,最新版内容设定把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内容和“二十个字”总要求融入创评活动,新设和谐星、奉献星,推动“十星”创建常创常新。

如今,竹山县推动“十星”创建与时俱进,形成了涵盖农户、家庭、机关单位、乡镇、村(社区)、企业、学校、新经济组织等16个类别的全域创建格局,有力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2020年,竹山县成功创建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争得十颗星、荣耀满门庭,丢掉一颗星、无脸见乡亲”成为竹山45万人民普遍认同的荣辱观。数据显示,在去年“十星级文明农户”(家庭)评选中,全县111200户群众参与评选,评出“十星户”69228户,占比62%。

30年,竹山县8届县委县政府一棒接着一棒干,始终将“十星级”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建设“十星高地”和“精神文明引领区”作为竹山县发展的长期目标,把“十星级”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县委重要议事日程,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落实、同考核,历经30多年常抓不懈,“十星”创建已星火燎原。

竹山县还以“十星”系列创评为载体,深入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通过持续评“星”,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王焕云,全国道德模范刘学举,“中国好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王义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县累计上榜“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荆楚楷模、十堰市道德模范、“十堰好人”、县级道德模范近200人。该县还组建了文明创建观察团,全县250多名观察团成员和万名文明志愿者常年走街入巷,开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十星文明创建常创常新、活力四射,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引领,越来越多群众从原来的“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成千上万的“红马甲”志愿者奔走在竹山的城乡间,用行动和爱心共同为全县城乡注入了文明能量。

倚“星”创业 造就一批批农商兼容的新型农民

“十星”文明创建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而且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农民企业家和适用技术人才。据了解,竹山县近年全力培育十星农民合作示范社,全面推广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截至2023年底,全县县级以上十星农民合作示范社72家、示范家庭农场28家,诞生了“十星红”茶、“十星”面、“十星”油等一批知名品牌。延伸带动轻工业、绿松石、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文旅康养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同时,结合“十星”创评内容,开展电商主播、茶叶加工、绿松石雕刻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引导农民就近就地转化为产业能人。“竹山绿松石工艺师”入选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该县还入选全省唯一“中国直播电商百强县”。

张磊是麻家渡镇庸国圣玉产业孵化园十堰市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作为“绿松石世家”的第三代,他没有像父辈一样坐等顾客上门,而是早在2013年电商行业兴起之时,就带着绿松石产品到沿海城市找市场,先后在浙江杭州、金华等地开设绿松石实体店、经营网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目前,他所在的绿松石小镇已聚集商户100余家,年交易额达20亿元,占全县年交易额的50%。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林航,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十星”作为自己的创业品牌,将“十星”文化内涵和企业品牌诠释相结合,以“星梦”为公司名称,注册“十星红”商标,投资红茶产业,年出口创汇上千万美元。如今,“十星”品牌已延伸到竹山的优质粮食、优质植物油、优质小杂粮品种,它们都被冠以“十星”商标组团出发,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和亲睐,它们的经营者无一不是“十星”创建中涌现出的佼佼者、领头人。

兴产业创“十星”、创“十星”活产业,“星”似“燃点”,点燃了竹山做强产业支撑、汇聚发展动能的激情。据统计,如今全县有7万余农民亦农亦商,农商兼容,其中2万多名“网红”农民每年网销当地优质农特产品2.5亿元;据了解,近年全县创办了25个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每年创产值近10亿元,其中半数以上经营者为回乡创业人员。

借“星”发力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持续30年的“十星”文明创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进取、求发展的精气神更加十足,他们抓生态赋能、创精品名牌,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竹山县是水能大县,全国县级第四、全省第二,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多年来,竹山县将水电产业作为发展之基,先后建成潘口、小漩、龙背湾3座大中型水电站,全面完成了堵河流域梯级开发,水电总装机突破80万千瓦,一举成为鄂西北第二大水电能源基地。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推进,竹山县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谋划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去年8月26日,正式启动了潘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据了解,这个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项目,也是十堰市首个核准并开工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27亿元,总工期44个月,装机容量30万千瓦,建成后可年发电3.5亿千瓦时。除此之外,天池岭抽蓄项目已进入设计论证阶段,官渡桃园抽水蓄能、深河龚家湾抽水蓄能、霍河混抽3个项目也进入了国家项目储备库。同时,推进实施“光伏+”工程,结合抽水蓄能项目,计划配套建设100万千瓦光伏电站,到2030年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将达340万千瓦,建成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丰富的水资源为竹山县推进生态旅游增添了活力。2017年返乡创业人士张林借助武陵陕风景资源,注册了官渡河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月收入3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18名群众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上庸镇开发风光旖旎的圣水湖,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去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竹山县还是全国绿松石资源大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70%,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然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管理缺失,私挖盗采,泛滥成灾,绿松石矿山千疮百孔。为保护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竹山县果断封闭了所有矿山,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矿山依法转让给有资质和创新能力的4家企业实施深度开发,使全县绿松石产业实现由出卖原石、粗加工向精品名牌战略转移的跨越,现在,全县绿松石产业的年交易额已超过40亿元。当年竹山县出售绿松石原石论斤计,每公斤上等品也不过几百元上千元,如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绿松石精品以克计,每克售价超过千元,精品名牌早已漂洋过海,走出国门,成为竹山县出口创汇的当家品种。据悉,竹山县还在北京市开设了精品绿松石展示体验中心,这个中心不仅承担了全县绿松石产品的展示展销任务,还充分发挥了竹山县南水北调对口协作交流中心、招商引资洽谈中心和水源地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的作用。以绿松石精品名牌战略为纽带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好山好水出好茶。竹山县拥有30多万亩茶叶基地,如今,茶叶产品从过去单一的绿茶发展到红茶、黑茶、花茶、茶醋等多个品类,年综合产值突破50亿,仅此一项,茶农年人均增收7200元。去年,竹山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

30年后的今天,竹山“十星文明创建”赓续星光熠熠,不仅成为荆楚名片,还成为湖北享誉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它不是终点,而是45万执着的“追星族”阔步行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康庄大道上的新起点,他们将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创造下一个30年的辉煌。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