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西沟“金星”在党旗下更加鲜艳

2012/06/27  浏览量:   作者:杨金堂  

  巍巍太行,峰峦叠障。大山深处,有多得像星星一样的山村。山西省平顺县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一、 共产党在平顺的星星之火从西沟燃起

  1937年11月,八路军挺进晋东南,创建了太行山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西沟村刘家地张文成是平顺县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组织的人。1938年4月中旬,在刘家地张文成家的一个破窑洞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平顺县第一支部——中共池底支部。同年7月,贫苦农民李顺达在减租减息的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边区政府的号召,又当民兵队长,又担任农救会干部;一面带领群众“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共渡春荒;一面组织民兵配合八路军抗击日军“扫荡”。1942年,西沟村被边区政府表彰为“劳武结合模范村”。1944年,太行边区政府召开两次群英会,李顺达连续被评为“互助合作一等劳动英雄”。同年,李顺达经党组织批准成为平顺县第一个公开共产党员身份的人,在人民群众中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共产党在平顺的星星之火从西沟燃起,李顺达听党话、跟党走,创立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被边区政府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

  二、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了总结农业合作化的经验和教训,为《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题写了编者按:“这里说的是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办了3年,变成了一个包括283户的大社。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样一个太行山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3年的工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毛主席高度评价了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在山区农村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当时全国山区农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建国初期,西沟人民发扬“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西沟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组织起来”“、“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硬是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贫瘠之地挖坑不止、栽树不止,硬是在2.5万亩什么都不长的山地上栽满了一坡又一坡、一沟又一沟的茫茫林海。建党91年来,西沟的变迁,离不开李顺达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离不开全国唯一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和西沟广大党员群众的开拓创新,更离不开在党旗下茁壮成长的“全国党的建设的好基层”——西沟党总支,党总支书记王根考表示:只要把有限生命融入到党的事业中,融入到无限地为西沟人民服务中去,即使生命如流星般转瞬间逝去,也会发射出璀璨绚丽的光彩。西沟的历史反复印证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西沟农民昨天的翻身解放全靠共产党;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明天的共同富裕一步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为此申纪兰在历次的党课中反复教育年轻干部:“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没有社会主义好;共产党让咱穷人翻了身,社会主义让咱走向共同富裕路”。她决心以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宜居新农村。

  三、西沟“金星”在党旗下更加鲜艳

  山区建设走出了“金星英雄”李顺达,老区改革开放走出了“太行英雄”申纪兰,这个地图上找不到但全国都知道的西沟变迁,赢得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厚爱。1995年4月13日上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省、市、县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到西沟。在实地考察和听取了西沟工作情况汇报后,胡锦涛同志在专门召开的座谈会上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希望西沟这面红旗更加鲜艳,希望西沟发展得更好,希望西沟的广大父老乡亲能够更快地富起来。(西沟展览馆解说词)。在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实现新跨越之际,西沟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高举共同富裕大旗,面对转型跨越的新征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记胡锦涛同志视察西沟时的教诲:向山上、向林业、向科技要效益。带领西沟人民走出大山、走进市场、走向世界,走向共同富裕,使“西沟这面红旗更加鲜艳”。(作者系平顺县老促会秘书长)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