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北方水城

2012/06/27  浏览量:     

  山西沁县位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理位置优越,是抗战时期的抗日中心区和模范县,是为建立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也是省定贫困县之一。全县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辖6镇7乡306个行政村,拥有耕地60万亩。

  北方水城是发挥水优势、做强水经济的载体

  沁县地处浊漳河源头,是山西少有的富水县。全县境内有漳河、涅河、迎春河、白玉河等较大河流8条,有圪芦河水库、月岭山水库、徐阳水库、迎春水库、石板上水库、景村水库、漳源水库、西湖水库、梁家湾水库等9座中小型水库,控制集水面积652平方公里,总库容6830万立方米。有皇后泉、漳河泉、七星泉等泉水20余处,水资源总量1.766亿立方,地下水储量约4500万吨,水质优良,没有污染。其中皇后泉日流万吨,系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

  然而,这样充足的水优势始终没有很好发挥效益。2007年,在沁县经济社会面临严重边缘化的特殊时期,曾荣获“全国优秀警察”称号的田志明临危受命,就任县委书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展集民智、谋发展大讨论,深入调研找优势,紧抓“水、土、人、邻”四大特色,大力实施“四以战略”。具体就是:以水为魂,创建水城品牌的品牌战略;以土为根,打造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发展战略;以工为重,构筑新型工业体系的工业兴县战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富裕沁县的和谐发展战略。夯实了“修路、栽树、治水、兴教”四项基础工程。“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的特色招牌在全国叫响。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建设水城步伐

  建设北方水城,是沁县经济社会发展积淀的必然产物,是发掘沁县特色和优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加快沁县经济发展的现实途径。建设北方水城,就是以水为载体建设生活型县城,带动旅游经济、休闲经济、教育经济、养老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强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以来,沁县深入实施“四以”战略,推进“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建设,全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以水为基完善规划,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上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带动经济发展;教育优先民生为本,为城乡居民教育、住房等幸福工程投入之多前所未有;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争先晋位。先后摘取“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县”、“中国小米之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省发展一县一业先进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确定以矿泉水为基础的食品产业为“一县一业”工业主导产业,制定了矿泉水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三元煤业、青岛啤酒、柏图啤酒、农夫三泉等知名企业,“沁园春”百万吨矿泉水、青岛碑酒、柏图啤酒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提出了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县”转型跨越主攻目标,规划了百万亩私家菜园开发项目,全县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核桃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7万亩,32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有机农产品,13个品种,3200亩设施蔬菜通过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0万亩土地实现有机转化,“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开发新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四年期间,全县开工建设269个重点工程,总投资318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共有160多项重点工程竣工,其它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实施。莱茵河畔旅游开发、北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5亿方煤气焦炉制天然气、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项目、20万吨矿泉水和5万吨枸杞汁生产、万吨桑果酒加工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三是水城品牌获得新提升。北方水城“一节两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盛况空前,成功举办了北方水城四届端午民俗文化节,吸引中央和省内外各大媒体聚焦沁县、解读沁县、关注沁县,北方水城品牌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各大媒体争相宣传报道沁县。

  四是水城建设达到新水平。水是沁县之魂,四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治水力度,治河修湖10万余亩,先后修筑治理了西湖、南湖、铜鞮湖、浊漳河、迎春河河道等环城水系工程。规划九湖围城、八河环绕二期工程提前一年启动,县城周边水面达到3万余亩,靓丽容姿尽显水城风韵。

  五是基础设施建设大跨越。四年累计完成投资近十亿元,完成太长高速公路连接线、208国道路面大修、省道南沁线改建工程;改新建县乡公路、旅游公路、通村公路、环湖公路74条355公里,境内县乡公路全部实现等级化,形成了呈辐射网状循环的公路旅游网络。可以说,四年来的公路建设工程,是沁县公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四年。这些工程的建成,为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为再造沁州的交通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县城建设构建新格局。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全县净增城镇人口8189人,城镇化率增长4.75%,达到35.66%,改建、新建街道9条,巷道12公里;环县城周边建成二郎山森林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八大生态景观园和泉之源广场、湖滨花园广场、南湖公园、环西园公园、污水处理厂、牺盟会决死队纪念馆等市政工程、开发沁州花苑、友谊花苑、亲雅苑、湖滨花苑、西湖苑、世纪嘉园、清华苑等住宅小区。

  七是生态环境开创新局面。四年完成造林绿化重点工程31个,新增造林面积20余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000余万株,绿化荒山、荒坡18万亩,通道绿化500多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6%,四年新增十个百分比。全县节能减排整体下凋,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65天,一级以上天数达到188天,全县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八是社会管理展现新作为。着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提出了经济社会“六个率先发展”,制定出台了《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县的决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方案》等20多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开门接访”等和谐沁县建设举措,接待来访群众600多批1200余人次,调处率达到85%以上,实现多年进京赴省“零上访”目标。社会管理体系渐趋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总体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九是科教文卫取得新发展。随着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县科教文卫各项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完成,红旗小学教学楼、育才小学综合楼、沁县中学教学楼、实验中学餐厅、笔峰山学校、定昌中学等建设工程全部完成,整合后的50所中小学校进行新建和维修改造,全县中小学布局和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科学整合。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县人民医院医技楼建设及乡村中心卫生院、卫生室全部改造扩建,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得到较大提高。

  以超常的勇气奋力实现水城建设新突破

  2012年,是沁县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北方水城,中国沁州”建设的攻坚期,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县”主攻目标,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壮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全力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加工供应基地”、“全国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全国生态功能区”,率先走出非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