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和美乡村在红色文化中成长

——湄潭县老促会回访金桥村见闻录

2024/04/16  浏览量:   作者:湄潭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黄小平  来源:中国老区网

湄潭县鱼泉街道的金桥村是一方有着厚重红色文化的热土。这方热土在最近三年里由省级贫困村华丽转身为颇具现代化的“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它的茁壮成长给予了我们很多的惊喜,也给予了我们许多较为宝贵的启示,也是湄潭老区的一个先进典型模范,它是县老促会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近期湄潭县老促会再度回访了该村,感悟良多,现录于此。以飨大方之家。

金桥村全村共718户,2770人,辖6个村民组,村域仅有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8.33亩,林地面积5875.25亩,森林覆盖率为61.5%。在2023年完成的脱贫人口有179户,634人,现有中共党员61人,四个党小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就是这样一个在湄潭县也属偏远的乡村,在“脱贫攻坚”战之前一直是省级贫困村而默默无闻于黔北大地上,而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用了不到三年时间,金桥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中脱颖而出,成长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和美乡村之一,其中“金桥·斗门印象网红电商农旅小镇”在黔北大地上熠熠生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客人来此参观访问,而其成长的密码却鲜为人知。

敢于担当的“兵支书”慧眼识珠识金桥,村支书任勇同志是一名退伍军人,且是一个外乡人,是组织上“硬”派到金桥村的带头人,他一到金桥村不是被贫困村的原貌所吓到,而是欣喜看到这个村的光荣的革命老区的底蕴。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继续长征北上,留下了一支“遵湄绥游击队”的红军队伍,时任该游击队的政委是红九军团群工部部长王友发同志,他带领这只队伍以金桥村为根据地转战于黔北大地上,最后也牺牲于洗马镇关坎脚山坡的一个山洞里,曾与白匪军激战于洞前,战死不投降,牺牲后被当地山民将他与其他牺牲的红军战士悄埋于该地的山坡下,长眠于湄潭的青山绿水间。不仅如此,著名的遵义女红军李小侠同志也是当年这支游击队一分队的副队长,历经坎坷,几度风霜雨雪曾战斗生活于此,直至改革开放后才离开这方热土。

“兵支书”任勇同志看到了这片贫瘠土地蕴藏的红色文化就像发现了无尽的“宝藏”一样,发誓“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于是他带领村支监三委一班人,以鲜明的红色记忆凝聚全村61名党员,以厚重的红色文化团结全村老少两千多人,以坚定的红色故事激励大家干事创业。一定要让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立志将金桥村打造为黔北大地上和美乡村之一。他们于是苦干实干,终于在上级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斗门市的倾力支援下,建起了“遵湄绥游击队战斗陈列室”作为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起了“金桥·斗门印象网红电商农旅小镇”作为传统村落与现代化小镇多种元素有机结合的旅游山青水秀村庄;建起了金桥村文化服务中心,作为集村史展示、农产品展销,多功能会议室,图书室,游客接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如今的金桥村正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和美村庄的康庄大道上。从它的成长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实施是多么需要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金桥村”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具体到一个村发展振兴来看,就好比一株硕果累累的大树,它从种子破土发芽,拔节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且开花结果。是离不开土壤、阳光、雨露、肥力一样。当地的自然地理资源、历史经济条件就好比是土壤,党的英明政策就好比是阳光普照,而这方土地的文化资源因素好比是雨露,而外部上级的支持支援则是肥力所在,再加上有个辛勤操劳的园丁即村的带头人,乡村振兴就可以指日可待。

正是如此,金桥村各种要素具备正当其时,借东风红色文化的滋润茁壮成长为黔北大地上又一个和美乡村。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