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新安县在退伍军人中选拔村支书振兴乡村立新功

2024/07/09  浏览量:   作者:新安县老促会 连平 新钰 铁山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新安县注重从退伍军人中选拔村支书,让这些在军营中受过严格训练,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勇于担当的青年挑大梁,培育“兵支书”、放飞“领头雁”、奏响“振兴曲”,成为实现老区“两个更好”的生力军。

该县的石井镇王家沟村位于黛眉山脚下,是最偏远的深石山区村之一,过去由于村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内信访矛盾多,各项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今年43岁的卢洪涛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关心村里的发展。2021年村“两委”换届时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职以后,他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争取国储林项目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600余万元,对村内1000亩荒山进行绿化,又在原有林地、村庄空闲地、道路两旁,新种植牛心柿树800余亩,预计三年后挂果,届时将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同时,结合本村古建筑多、地处黄河岸边的优势,申报开发古村落,并实施了土地治理、饮水保障、道路硬化、卫生室改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使全村焕发了勃勃生机。不但入选河南省传统古村落,也成为河南省森林乡村和新安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时,他带领全村30余名党员干部,到黛眉山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红色教育,确定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新安县全面开展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工作,利用国家、省、市、县关于退役军人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从贷款、税收、用工等方面扶持退役军人创业;以集中培训、业务轮训等方式,助推“兵支书”岗位练兵,组织“兵支书”到县委党校参加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培训学习,引导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退役军人加入村级组织。全县涌现了一大批投身乡村振兴的“兵支书”。

今年55岁的毛献新也是“兵支书”的典型代表。他1988年入伍,1991年12月退伍。退伍后,退伍不褪色,一直在家乡自主创业,经过多年的打拼,率先走上了致富路。尽管自己富裕了,但毛献新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那就是村子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由于缺乏致富门路,村子里但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外出务工了,许多人还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常年在外的“城里人”。逐渐空心化的村子,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守着沟沟坎坎过日子。村“两委”换届时,他被推选担起了村支书的重担。上任后,利用沿黄河的优势,引入乡贤返乡创业,投资打造了石泉村大河田园度假村,把废弃窑洞改造成特色宾馆、电商小院。整合闲置民宅10余所、闲置土地30余亩,协助雅竹农庄建起了以吃喝玩乐高端民宿为一体的乡旅游综合体,年接待游客可达5万余人。该村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起了百万亩香椿基地,农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自主创业的梦想。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石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毛献新也获得了河南省乡村光荣榜“好支书”、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新安县标兵村支部书记”。

目前,新安全县共有159名退役军人进入“两委”班子,其中39名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兵支书”的引领下,发展起了樱桃、辣椒、药材种植、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建起了设施渔业、大河田园、黄河神仙湾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创建五星党支部2个、四星党支部6个、三星党支部26个。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主动回归家乡,留在乡村建设家乡。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培训赋能、突出示范引领、综合施策引导等措施,引领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扎根乡村、建功乡村。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