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黑龙江双鸭山市岭东区加速老区发展建设

2012/08/06  浏览量:     

  双鸭山市岭东区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的意见》时,不尚空谈,分解指标,敲钟问响,数字说话。现将贯彻落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岭东区7个革命老区村的现状

  岭东区7个革命老区村,10个自然屯,总人口8035人,其中农业人口5296人,耕地面积1339公顷,其中水田13公顷,旱田1326公顷(棚室5公顷,大田1321公顷),林地97公顷,村级“两委”班子成员41人,党员总数253人,其中农民党员200名,占79%。2011年,7个革命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458元,同比增长30.5%。

  1、7个老区村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特色农业逐渐形成。

  一是棚室蔬菜、美国大樱桃、团山大瓜子等特色种植业发展较快,东兴老区村种植的大樱桃现达到4000平方米,棚室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平方米,团山老区村大瓜子种植100公顷。二是积极扩大畜牧养殖业比重。7个老区村现有的奶牛存栏190头,肉牛存栏450头,羊存栏1130只,生猪存栏800头,家禽存栏25000只。三是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相继组建了东兴老区村三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宏强老区村五味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泽一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云龙养蜂专业合作社、青山葵花籽专业合作社、林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创新“支部十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专业发展模式,对老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起到一定效果。

  2、老区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城乡统筹逐步推进

  一是积极培育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发展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了东兴老区村、宏强老区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创建了立新老区村、东风老区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二是大力开展农村三项工程。三年来,7个革命老区村共改造泥草房607户,完成改造任务的90.5%,发放补助资金70万元;投资50余万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机井5眼,危桥改造4座;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同时,投入资金100万元对6个老区村的自来水管网进行了改造,自来水入户率已达100%;有1590户老区农户建了沼气池,改厕280户,室内厕所40多座;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做到了应保尽保,老区村凡是人均达不到1200元的农民均为低保对象。7个老区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有1057人;老区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日趋完善,建立了11个村级卫生所,村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的现象进一步缓解,目前累计有3338人参保,参合率达长住老区人口的98%。

  3、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增加农民收入

  7个老区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一是发展种植业,如玉米、大豆、棚室蔬菜等。二是发展养殖业,如禽、畜等。三是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2011年转移劳动力1822人。四是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兑现。2011年,7个老区村共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120.8万元;发放良种补贴16万元,573户农户享受良种补贴政策;兑付家电下乡18716台,补贴资金516万元。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老区村经济发展

  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效对接,让党的政策“贯穿”老区村建设,完善老区村党组织设置,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立在老区经济发展的产业上。把党的建设渗透到解决老区村农民问题和各个环节中去,更加有效地发挥党组织在老区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老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7个老区村虽然发展较快,但按省委3号文件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影响老区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单一,发展慢,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服务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之资金及技术匮乏,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老区村基础薄弱生产条件改善不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对老区村的社会服务设施,环境改善,老区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对农业的投入与区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不协调。加上普遍存在水力工程和设施老化,险危工程增加,导致水源浪费和供水不足,致使一些良田好地成了“望天收”,渠道、池塘淤泥严重,灌溉能力大幅下降,老区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耕地面积农年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

  三是老区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农业技术、农田水利、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乡村规划,这些都是与广大老区村民密切相关和关注程度最高的大事。

  四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创收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老区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择业面窄,大多数农民只能守着几分田地过着温饱的日子。在技能素质方面,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管理,不能集约经营,外出打工也只能卖苦力打粗工,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五是老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不够主动,尤其近几年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和区老促会从企事业单位协调的帮扶资金,助长了个别村干部和农民的“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征用土地,城中村改造等,群众上访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给老区新农村建设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六是老区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和谐稳定面临压力,个别老区村支部存在抓党建工作渠道不畅、办法不多、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在广大农民中的威信。

  三、结合本区实际,加快老区村发展建设

  贯彻落实省委3号文件,不能照搬照抄40条,必须结合本地区老区农民的实际,综合谋化,有效推进,既注重形式,更要注重效果。

  (一)加强老区工作的思维创新

  1、把老区农民的持续增收放到全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引导老区村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营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格局。

  2、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发展的思路、理念、机制和方法来抓老区农业,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巩固老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推进老区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老区农业综合实力,促进老区农民持续增收。

  3、实施高科技农业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大空农业观光示范园”建设,在山里4个老区村和城区3个老区村分别落实一个村抓示范,通过参观学习,积极引进高科技品种,提升农产品档次,达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来推动农业大发展的目标。

  4、更新传统的思维推进产业发展。把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现代的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打造秀丽山庄、无公害蔬菜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为主题,用旅游带动休闲农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等农业旅游产业,有效带动老区经济发展。

  (二)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1、以特色产品引领,打造特色品牌。突出抓基地、抓品牌、抓市场,推动棚室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全力以赴打造老区村蔬菜产业基地。在立新老区村以土地流转方式落实土地300亩、计划新建大棚和温室200栋;在高效农业园区落实土地130亩,计划新建100栋大棚和温室。培育和扶持团山老区村大瓜子和东兴老区村大樱桃,鼓励生产扩大规模,形成品牌特色。

  2、发展“餐桌”农业,打造名优品牌。7个老区村无公害农产品有葵花籽、大豆、油豆角、香瓜等,组建无公害生产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无公害”品牌,与超市对接,提高老区村优势农产品和知名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3、重点抓好畜牧业,实现老区村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以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做好畜牧优良品种的更新推广,加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动物卫生检疫力度。以规模养殖户为重点,以散养户为支撑,继续加大畜牧特色养殖力度,依托秀丽山庄,力争今年引进野鸡、野猪、鸵鸟等特色野味养殖项目。

  4、搞活老区村二、三产业,开发葵花籽、甜玉米、大豆、山野菜、葡萄酒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项目,吸引各方投资办厂,带动本地农产品升值增值。计划在立新老区村建设10公顷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推广冰葡萄试种项目。

  (三)拓宽老区农民增收的渠道

  1、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尤其对粮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做到不走样、不截留,着力维护农民应享的权益,让农民在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

  2、加快优化老区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产品品种优化和结构调整,逐步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改善以“低、弱、小、散的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比例,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2%以上。

  3、加大对老区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老区农民科技素质,着力培养“土专家”、“土学者”,努力把7个老区村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培养成文化科技素质良好的现代农民,增强致富能力。

  (四)加强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

  1、切实加强老区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产出能力。计划投资100万元在东兴老区村建设塘坝蓄水池项目,完善农田水利与配套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用水管理。

  2、强化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在宏强老区村建设邮局和环卫站,争取省扶贫办两年内对团山老区村每年80万元进行资金扶持,重点用于加强老区村公路和公共活动场所、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1、深入持久地开展老区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着力改善老区村人居环境,改变老区村“脏、乱、差”的面貌。

  2、推进老区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优美环境和优良秩序,调整和改善社会人际关系,在促进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老区村每家每户。

  3、加快推进老区村泥草房改造,对于经济困难的特困户给予资金扶持。2012年要完成泥草房改造170户,危房改造270户。

  4、加快老区村社会事业发展。健全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生活色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老区村扶贫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老区村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确保60周岁以上老人生活补贴按时足额发放。

  (六)拓宽思路整顿后进党支部

  针对老区村个别党支部班子软弱的痪散,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作无起色等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狠抓班子整顿。

  1、把后进党支部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心,深入党员农户家中,力求找准症结,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村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每一项整改措施明确专人、规定办法时限,接受群众监督。

  2、充分利用机关站所工作思路清、管理能力强、获取信息量广等优势,帮助老区村党支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对农民负担,公共事务和社会事业的监督管理,引导老区村民有序参与民主活动,切实把民主政治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3、下派工作组进驻老区时,帮助发展村级经济。列入后进老区村的党支部,在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上大力扶持,抽调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为老区村发展做规划、找路子、兴产业、彻底解决相对落后的老区村发展经济无门、手中无招、工作无效等问题。

  4、拓宽后进党支部书记的视野,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帮助后进党支部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制定方案,狠抓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壮大经济总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以及为办实事方面狠下功夫。

  以上是双鸭山市岭东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不仅如此,还具体制定了老区村的发展建设跟综考核要求,要求中的15条,分解了指标,落实到区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负责人。老区村的农民反响很大,在调研中很多老区农民反映说:区委区政府领导这回对老区村建设动真格的了,落实指标,数字说话,按着老百姓总结的话叫作:“喜闻春雷见春雨,敲钟问响动实的。”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