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浏览量: 作者:汉阴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李泉森 来源:中国老区网
秦岭南麓的汉阴县是一块传奇的红色热土。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领导下的第33军、陈赓将军领导的第12师、王维舟总指挥领导的川东游击队共同建立的川陕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将军领导下的第233团、225团、陈先瑞将军领导的红七十四师共同建立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曾经是活跃在秦岭南麓、汉水之滨、由汉阴青年何振亚、沈启贤将军等人组织和领导的陕南抗日第一军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这支军队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力量都是汉阴的热血青年。
1935年12月,这支在中国工农红军遭遇国民党五次大围剿、被迫长征途中、中国红色革命处于极度低潮的白色恐怖下,在汉阴诞生了。他们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绝意脱离国民党军队,打出陕南抗日游击队的红旗,在家乡秦岭山区寻找红军队伍,一边组织群众反抗暴政,一边寻找共产党组织,通过汉阴青年沈敏的联系,找到了上海地下党组织。上海地下党组织在甄别陕西秦岭山区有这样一支积极寻找共产党、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群众武装后,急速派员北山,将此消息汇报北平地下党组织,经北平地下党组织同中共西北特支联系,西北特支派支委杜瑜华、商映云、杨文贤化妆进入陕南,找到了这支1300余人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南抗日第一军”。
1937年3月,这支“敬党爱党忠于党”的汉阴青年队伍归属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警卫营,走上抗日前线。参加“平型关大战”,这支军队中600余名汉阴青年历经百战,为国捐躯。
2001年,根据民政部、财政部依据划分中国革命老区的标准,审定汉阴县为革命老区县,辖区8各镇、89个行政村为革命老区镇村,辖区23万余人口,分别地处汉阴南部巴山腹地和北部秦岭山区。
由于地理交通环境的影响,汉阴县曾经是国家连片贫困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汉阴得益于党的脱贫攻坚大政方略,在陕南革命老区率先突破瓶颈,全国首批摘帽脱贫,在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分步实施“2235”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全县人民齐心合力,高质量城乡共建,为擘画锦绣汉阴、幸福汉阴,忘我奋斗,无私奉献。
炎炎夏日,走进汉阴革命老区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金山银山环抱的万顷碧波中林下的果实累累、不仅是青山绿水的旖旎风景中的盎然生机、欣欣向荣,而是党给老区人民的心智厚爱,还有党的基层干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老区革命情怀、敬和党爱党忠于党的革命老区精神。
01
双河口镇斑竹园村,曾经是红七十四师战斗过的地方,村中的灵官庙,曾经是陕南抗日第一军指挥部的旧址。
新中国建立后,灵官庙成为斑竹园小学。庙外的山墙上还能依稀辨认出当年红七十四师“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标语。斑竹园村委会的一班人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在他们的红色记忆中,“共产党为人民”已经固化为他们行政老区“以人为本”的准则和标尺。
贯通斑竹园的那条汉唐茶马古道,自从陕南抗日第一军离开家乡那时起,乡亲们就叫它“红军路”。1300多位亲人从这条路离开了汉阴,好多人化作了山脉,再也没有回来。
这条路,是斑竹园人民的骄傲和心中的痛。
如今,这条路建成了全省村级最美的四车道“彩虹路”,也成了老区喊山人的致富路。
流经斑竹园全境的那条河,叫楼房河。这条不足10公里的濯缨濯足之流,在斑竹园人的记忆中,向来安分守己、善待子民,是斑竹园人依赖的只有奉献、不图回报的母亲河。
2024年7月19日,这条温顺的母亲河,突然暴虐异常,她汇集了全流域每小时80毫米的降雨量,带着泥沙卷走的树木,狂飚般涌入楼房河。
河水溢过桥梁、公路,淤泥、朽木漫过稻田,怒吼咆哮着直泻而下,威胁着楼房河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尽管在早晨就接到市、县气象部门的暴雨黄色预警讯息,双河口镇包村的副镇长周海英还是冒雨赶到了斑竹园村部,检查和询问了村里采取的防洪抢险措施后,周海英还是选择担当防洪“吹哨人”,蹲守在斑竹园抗洪前线。
按照规定,防洪抗洪应设定预案,出现暴雨山体滑坡或山洪爆发,除采取应急预案、疏散危险地段的群众生命财产以外,还应对雨量科学跟踪监测,宣传教育群众安全地带的雨中自我防范、遇到危险怎样自救和散发求救信息等多种应对措施。
中午,斑竹园所有的村干部陪同周海英副镇长冒雨查看了村里三组、五组、六组几个有山体滑坡迹象的观测点,说服和动员了16户利用老房子养蚕的留守农户做好撤离准备工作。
下午17点6分,正是晚饭的时候,沉闷的雷声中,突然,一道极光撕开了阴沉沉的天空,倾盆暴雨如注而下。
周海英还没来得及招呼身边人行动,只见村支书踅身转入村广播室,向斑竹园村所有的村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播出了抗洪紧急指令,希望大家按照平时演练的规定要求,迅速到达各自的工作岗位,积极投入工作。
得知降雨量详实情报的汉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乐17点30分就赶到了双河口镇抗洪指挥部,得知由于防范及时暴雨没有造成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陈县长根据目前的形势,随即电话联系周海英副镇长,强调了转移群众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研判灾情后果,采取果断措施,不惜一切代价,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
18点20分,暴雨持续加注,正当暴雨中心的斑竹园村、梨树河村正在组织安全转移的途中,双河口高压变电站遭到雷击,电讯网络照明同时中断。
面对停电断水的困境,执行转移和救援群众村干部们没有时间考虑怎么联系自己的家人,而是一心要把身居危险中的群众全部转移出来,保证她们的生命安全……
这是一个无情的夜晚,暴雨倾盆,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只听见暴雨中转移人群的喘息声……
这是一个温馨的夜晚,双河口古镇驿站,被安全转移出来的群众,近距离的和汉阴县长嘘长问短,感受到共产党爱人民的亲切和厚重……
东方微曦,一夜无眠的陈永乐县长带着救援队来到了斑竹园村,他听到最感欣慰的汇报是,昨晚的暴雨没有造成群众的伤亡。他布满血丝的眼中,看到了被冲毁的河堤,看到了被夷为平地的稻田,看到了彻夜未眠的村支书杨晓芳、村监委会主任张世轲正组织村里的救援队在清除楼房河两岸堵住村民大门的淤泥,他们中有81岁的共产党员,还有11岁的红领巾……
02
汉阴铁佛寺镇的东北西三个方位分别与汉滨区、宁陕县、镇安县接壤,这块红色土地最北端的铜钱村,因为一则古老的传说而成为汉阴近代史上一个富有红色传奇而又神秘的地方。
相传闯王李自成率败兵逃经此地,一位军校因其掳掠钱财过多携带不便,便命人在此挖了一个石窖,把钱财埋了进去。
几年后,这位军校回来取钱,忘记了埋钱的地方,只好在这一河两岸酷似葫芦的山地乱挖一通。最终,钱没挖出来,倒是挖平了一千余亩山卯、河滩,成就了一坝米粮河滩地。
铜钱窖!此地埋有一窖铜钱!
留下了世人致富的一团梦幻谜雾,也成了财迷们欲罢不能的魔化之地。寻宝之人开启了挖山求财的梦幻之旅。
中华民国年间,身兼中铜乡乡长、保安队长、富甲一方的张安江,为了能够把这窖深埋在地下的宝藏挖出来据为己有,不惜重金收买了安康督军,引渡了百余名狱中身犯死罪的江洋大盗,帮其赦免罪恶,在这里挖山平地,修田开荒。这些江洋大盗仗着张安江撑腰,无恶不作,凶悍残忍地活埋过红军侦查员、奸淫掳掠山民、制造新四军中原突围部队梨树河血案、无恶不作。建国后,人民新政权镇压了这些反革命分子,张安江畏罪潜逃三年被俘、最终被处以死刑,终究梦断楼兰,结束了贪婪罪恶的一生。
这里也留下了共和国几位将军的传奇故事。
一位是红25军徐海东将军,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后,留下中共陕东南特委委员陈先瑞将军的领导的200余名红军伤病员组成的红七十四师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唯一一位创造奇迹的军队——历经数年恶战,红军人数不减反增,部队给养军饷银元积累过万。要不,被毛主席夸赞为“对中国革命贡献最大”的徐海东将军,在三路长征红军会师后,哪有5000块银元送给中央红军作为见面礼?
一位是何振亚将军,他领导的陕南抗日第一军,活跃在这块土地上。在利用镇安县长苏光碧、安绥军肖楚之、安康绥靖公署“各扫门前雪”的军事主张,以汉阴北山为根据地,忽而宁陕、忽而镇安、忽而安康,流动打游击,发展了二千余人的陕南抗日第一军,从这支队伍里走出了三位开国将军、十一位开国授勋大校和60名地方党政优秀工作者。
建国后,这里是铜钱人民公社。曾经是全县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
这里建起了汉阴县第一所农业中学,免费向安康、宁陕、镇安等县培养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这里的农民家有余粮,每年上交公购粮任务都是“一季超全年”。
沧桑巨变。过去2000余人口的铜钱乡,如今只有400余老弱妇孺留守在这块土地上,村子里留守的共产党员,他们用铁肩扛起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三届老支书,分别带领着三个生产互助合作社,建设幸福家园。大家报团取暖,靠山、养山、吃山,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名贵药材,引进林果栽培。他们种植的600余亩黄芯徐香猕猴桃在2023年全国同行业产品水果鉴赏评比会上获得银奖。他们在县城最北端的秦岭深处,完成了民居城镇化,交通网络化,医卫一体化,农业机械化的新农村建设。
除此,铁佛寺镇其他各村,都在以不同产业的活性括张,展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红色汉阴的魅力。
四合村利用秦岭山区昼夜气温的差异和林地湿度特征,培育出年产四万余斤、畅销全世界的秦岭优质天麻生产合作社。
水田村的蚕桑养殖、蚕丝一体开发生产合作项目市场前景广阔,产品供不应求,成为汉阴品牌。
陕煤集团扶持的集中村肉牛养殖合作社,正在向每年人均出售一头健康体壮的西门塔尔与秦川杂交肉牛的目标迈进。
李庄村的林下养鸡合作社总结了近五年的养殖经验,发挥秦岭山区传统的腊肉熏制特点,开发出的美味铁佛寺熏腊鸡,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名贵酒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一个党员是一面旗帜”,铁佛寺镇推出的“党员帮建”“书记组团”的产业促销方式诠释了建设幸福汉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品质。
03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
浩浩汤汤的汉江从革命老区漩窝镇穿境而去,这快全县版图面积最大的革命老区镇,南北两片山地纵深30余公里,辖区3万余村民。
1932年,红四方面军王维舟将军领导的川东游击队某部,在追缴陕南悍匪王三春的激烈战斗中,一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漩窝午马乡苏维埃政府对面的山岭上,农会和赤卫队员们在烈士牺牲的土地上用中文和俄文刻下了永志纪念的石碑,从此,这块墓碑和坟茔被保护起来,成了赓续红色的红色遗跡。
2024年,随着红色汉阴漩涡镇凤堰万亩古梯田世界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申遗”的成功,美丽凤堰“全天候开放的全国首个生态农业博物馆”AAAAA生态旅游景区进入到全方位的建设中。
七月流火,我们老区乡村行一组同安康市科协一行来到了身置凤堰古梯田并以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山水资源独领风骚的田凤村。
且不说站在凤堰观景台上远眺巴山云海白云苍狗怪异变幻的心旷神怡,也不必说凤堰万亩古梯田大地浮雕般的雄伟壮观,单就这一坡弯月般从沟底直上云霄的古梯田弯曲各异造型,就能你陶醉其美,沉醉其中!单就去年开工的凿穿凤凰山双向四车道6.7公里的隧道工程就叫人惊艳震撼!
“三山夹两川”的汉阴地貌,形成了汉阴“南山走山不见山,北山见山不走山”的交通状况。从汉阴城到漩涡镇,坐车翻越凤凰山盘旋行程50.6公里,这座“头顶石泉、背靠紫阳、怀抱汉阴、脚踏安康”绵亘一百多公里的凤凰山,以其雄浑挺拔之势,横卧汉阴其中,古人曾留下“隔断往来南北雁,只留日月在东西”,的诗句来形容它的巍峨高大。
山那边,汉阴人叫它“南山背”。
“南山背”尽管有世界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明清万亩古梯田,但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往,省政府经过工程综合评估,决定凿通凤凰山隧道,亘古以来汉阴南区的交通困惑在革命老区改地换天的惊艳与震撼中徐徐落幕。
让世界在这里震撼吧!震撼开凿这万亩古梯田吴氏先祖的智慧!
让历史在此惊艳吧!惊艳“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接待我们的是田凤村支书吴春鹏,三十岁出头,个头不高,精明能干都写在他笑意的脸上。
他文化水平不高,言谈中给人一种南山人实在厚道的感觉,就像那万亩古梯田的景致,不需要装扮和修饰而存在于人们的视觉中一样,尽显质朴和自然。
他说:“田凤村有1763人,留守在家的常住人口有1400余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归雁经济”的引入和人才的利用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乡村要靠人来振兴,对于那些在外面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归雁”,要留下人,前提是留下来他能挣到钱。要把有创业经验、经营理念、敢为民先外出创业的成功人士留在村子里,带领大家挣钱,留下这些人,要考虑他们的志向和业余爱好,发挥他们的专长。要让他们“有事做,能赚钱”。全村一千二百多亩古梯田都按照凤堰老习俗每年按季栽种油菜,换季插秧。一千余亩坡地根据田凤村每个农户家庭的需求种植。村两委根据田凤村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指导性的经济发展建议,经村民大会讨论后,贯彻落实。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村民和村集体的林地安排使用。”
“我们也组织村民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长线经济、短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家庭个体经济突破发展,保证集体经济壮大。个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包括牲畜家庭圈养(不能散养,这里是‘一江清水进京津’的水源地),家园林果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养蚕养蜂养鱼,凤堰食品加工,凤堰农家民宿等相互扶持的个体经济项目,引导他们用新的经营理念持续开发,循环运行。集体经济的长效壮大发展主要是寻找符合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工程,按计划持续发展。譬如,我们接受‘苏陕协作’溧阳市从美国引进栽培种植成功的碧根果种植移栽工程项目。从资料上看,凤堰的年平均气温、水土湿度是可以移植栽培的,从经济效益考虑,碧根果的市场价值很高,有食疗心脑血管病的医疗效果,但是,我们还是对引进的项目工程进行了试验,我们姑且不说一根大型的碧根果树苗就需要两千多元,也不必担心树苗能否成活?我们最担心的是在种下的树苗是否能结果?结果的产量到底是多少?果品是否能达到超市里碧根果样品的质量?2019年,我们引进了一批大树苗,当年栽培,当年见效,把我们收获的成品碧根果和超市售卖的碧根果进行全方位比对,专家通过检测比对数据分析,给了我们移植栽培的成功的结论。但是,碧根果树生长缓慢,从幼苗到正常挂果需要十年时间。2020年,我们流转了六百多木林地,栽种了8000多株碧根果树幼苗,村集体成立了碧根果栽培合作社。我们先不说这些经过起苗、装车、长途运输、异地栽培的幼苗能不能栽活?就是栽活了,我们林地的荒草也会欺负它生长!面对这些生长寿命可达200年以上的‘帕来品’,我们必须要做好九年不见钱的人工护养。我们根据栽种碧根果树苗大小的林地进行了细致的规划,根据栽培苗木的大小,采取村集体以每亩补贴的方式,同合作社的农户签订合同。幼苗林地种藤蔓矮作物,让幼苗和农作物一同吸收养分,一同成长;中型苗木地宜种烤烟等脚粮,根据地块经济收益定补(烤烟收益高,但有的地块不适宜种烤烟);大苗木林地既要根据树龄限制挂果,又要管护树木修枝,可同地栽培高杆季节性农作物供它吸收养分……
站在碧根果园,听着果农乐滋滋的介绍,看着树上菱形的碧根果,我突然问自己:“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疆辟出了丝绸之路,引进了西域的核桃(胡桃)、番茄(西红柿)等果蔬农作物,开启了汉唐盛世,今天,我们再从丝绸之路出发,绕过大西洋彼岸,成功的引进了美国碧根果,这是历史轮回的巧合呢,还是再造盛世的机缘!?”
看着一坡的葱茏,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同这脚下的路。世间本来无路,其实人走的多了,也就踩出了路来。”……
04
“一九一一年,我出生在陕西省汉阴县双乳镇凉水泉一个中农家庭。家中有六口人、七亩水田和耕牛农具。一九一九年,在家乡读私塾。一九二五年就读汉阴县立高等小学。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参加陕南抗日第一军。一六三七年三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任警卫团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以及朝鲜独立自由二级勋章的沈启贤将军如是填写自己授勋履历登记表……
发源并自西向东横穿汉阴全境的月河,在汉阴东临汉滨区梅子铺镇的交界处,平地凸出两处圆形地堡,形同母亲双乳,对峙于月河两岸,“双乳”,由此得名。
地母恩泽,月河滋润,红色双乳,硒莲小镇。此处安康硒谷中心地带。沈启贤将军从小就在就在双乳村凉水泉后边的村子里长大。
双乳人祖辈都有利用丰富的月河水源种植莲藕的生产经验。如今,成片开发了富硒莲藕的生产线,打造了汉阴双乳千亩荷塘生态旅游观光景区,依靠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了“安康市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走近双乳村,乘座着旅游观光的小火车,钻进荷塘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亩荷塘深处亭亭玉立的荷花。
这些供游人观赏的荷花,尽显千姿百态,粉嘟嘟、红艳艳、蓝莹莹、黄灿灿,或含苞欲放、或娇羞探头,或畅怀吐蕊,美不胜收。
千亩荷塘错落梯次纵深轮流种植着生态观赏荷与食用富硒藕。集美丽乡村养生、生态荷花观赏、夏日休闲垂钓、硒莲产品体验、农家富硒美食等多样化高品质发展于一体。
通过“农户+资源重置+产业分配+互动加工+产品保底收购”等硒莲产品系列开发。
整个双乳村,和谐、静谧、安详,整洁。
村子里没有闲散盲流,没有麻将馆,村民家家有不同品种的硒莲开发项目,人人有硒莲合作生产的工作,户户有项目开发的红利收入。
双乳村最初是以家庭连片种植富硒莲藕模式开发的自主产业。因为缺乏市场经济的运作理念,曾导致过汉阴莲藕比肉贵的市场高光时刻,也出现过大年三十下午县委书记亲临莲藕堆积如山的凤凰广场,帮助农户卖藕的故事。
通过引进通向型人才、通过招商引资、通过村民自主实践,他们试行了合作营运的路子,推进了“硒莲种植科学化、产品加工规范化、产品服务优质化”,建立了“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的管理台账,年终根据业绩奖金分红。
解决双乳富硒莲藕的市场问题,首先要解决科学种植的问题。根据莲藕成长所需营养的搭配,调节施肥的酸碱度,防止硒莲产生锈斑;统一居民生活用水的排放,防治水源污染硒莲变形;采取冲压式取藕,避免损坏莲藕完整的脂节;按照荷叶的最佳采摘期,合理采摘荷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用途、分解硒莲按部位;严格归类各产品加工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
诚信的经营理念,赢得了优质的产品市场,质量得保证,拿到了供不应求的销售订单。
几年时间,双乳硒莲小镇就红了汉阴,火了安康。
走进双乳农家,硒莲产品涵盖了莲藕本身的所有功能。有清肺名目的清香荷叶茶,有富硒银耳莲子羹闭封的罐头,有袋装的低糖富硒莲藕分,有带汁的泡制的酸甜藕芽菜,有袋装的香脆莲藕片,有烘干的富硒莲藕真空袋装礼品盒。硒莲宴餐桌上,有口感清香的粉面炖藕、有脆生生的菜藕炒片、有凉拌藕、甜蒸藕……
我想,要是朱自清先生今天能遐游至此,他一定会写出另类的《荷塘月色》,用他“会当临绝顶”的千古诗文赞叹我们革命老区的乡村?
05
蒲溪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里最初的开发和古时候的军屯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汉阴蒲溪誉满全国的小吃“炕炕馍”,最早就起源于征战军士携带的干粮。
这片红色的土地不仅是开国少将杨弃生长的地方,也是陕南抗日第一军战斗流过血的地方。
1937年,十八岁的陕西省国立第七中学(安康中学)进步青年杨咏周(杨弃),徒步穿越秦岭,到达延安,参加革命。
家乡东面不远的田坝子里,有座封建地主的庄园,叫汤家铺子,其建筑规模就是一座古城堡。1936年,这座城堡的主人邹洁之和蒲溪联保主任王子猷、安绥军四十四师肖楚之联手在城堡门前花石河口残忍杀害了陕南抗日第一军乔明义等四烈士。
蒲溪镇背后有个坝子叫田禾沟。过去这里辖田禾、龙太两个人民公社,八千余人口。地名叫田禾沟,其实是块在山梁上躺平的坝子。
田禾沟没有河,只有一条一年四季汩汩潺涌的溪流,从沟垴流到沟底,经过一个高约二十米的瀑布,流入蒲溪河。
因为从蒲溪到田禾要盘山经过一道石门,古时候也叫“闭关锁钥”之盘龙咽喉之地。所以,从湖南湘潭迁来的移民居住此地,少与外界交流,居住在这里的人,至今还保留着一口纯正的湖南乡音,“湘菜、俚语、甜杆酒”成了田禾沟这方世外挑园的人文地标。
田禾沟得益于这一沟冬暖夏凉的地下泉水,泉水滋养着一沟两岸万余亩响水田,田禾沟村民人均水田比月河川道的蒲溪还多。
2014年,田禾沟文姓外出打工女子带回湖南长沙上门女婿王世峰,这位青年根据田禾沟平均年气温和山泉水年流量评估,提出在田禾开发“稻虾共存”的农业、副业一体发展项目。
当潜水虾苗运来后,村民们看到这种怪物,生怕秧田稻苗遭到这家伙损害,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虾胡闹”,况且汉阴人的生活习惯中就很少有人吃这种玩意儿,担心市场前景。
经过几年的培植,王世峰摸索总结出了适宜潜水虾生长条件、经过试点、推销、经营,打开了把小龙虾推上汉阴餐桌的销路。乡亲们从试点养殖中得到了实惠,打趣说:“田禾沟的‘虾胡闹’,经过蜕变,成了田禾沟人的‘虾开心’。”
田禾沟的盘龙村,地处盘龙谷,不知是因为水土的影响还是其它原因,盘龙的村民自古就有种桃的喜好。盘龙谷长出的桃子,色泽鲜艳,个大香甜,享有“蟠桃”美誉。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行“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后,他们念起了“蟠桃经”。
盘龙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安置点。当年的知青为了寻找青春的乡愁,结队在阳春三月到盘龙村寻找“青春年华”,拍摄的“盘龙今昔”照片荣获了省级摄影大赛的奖项。盘龙村因几帧照片找到了跻身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行列的“护照”。
盘龙村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共存,给了开发盘龙村文化历史沉淀的厚重资源,盘龙村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给了盘龙村农旅结合发展的机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溪谷桃花开,蟠桃会上仙人来。”
如今的田禾沟,游人若织,山青、水绿、花红、果香,现代农业、产业共兴、农旅共推、呈多元发展趋势,文旅康养、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已经成为他们追逐的目标……
06
“养女莫嫁观音河吆,住的是石板房,吃的是苕坨坨。”
革命老区观音河是汉阴县农业条件比较差的区域,这首民谣就是中华民国年间观音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1936年10月,何振亚领导的陕南抗日第一军夜袭石泉县马池镇得胜以后,为了麻痹敌人,遂率领部队经前池、中池、青石、迎丰、铁炉坝,一路向北,直奔老家龙王镇。到了龙王镇,坚壁了缴获的战利品,又悄无声息的由北向南,直扑汉阴观音河而来。
早上辰时左右,何振亚率兵1000余众包围了土豪田梦力盘踞的铙钹寨。
参谋长沈启贤觉得蹊跷,因为他从侦查员口中知道,田梦力是观音河为富不仁的乡绅,其兄弟俩占据着观音河水田坝大部分田产,家中豢养着一群家丁和打手,其中有两名枪手是从国军队伍中逃出来的,枪法神准,用火枪打野鸡、野兔从来枪里都只装一粒铁砂,怕铁砂多打烂了野味身上的肉。况且,大部队攻打铙钹寨,背后是悬崖绝壁,寨墙宽厚,不易攀爬,易守难攻。只有南面一条路可以上去,这条路全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即时自家兵多,但也不能强攻,更不用说是大白天用兵。
何振亚把部队带到铙钹寨下,在铙钹寨抢手射程之外的山下扎下营盘。
他布置六名射手,两挺轻机枪监视盘踞寨子里的人下山,截断山上水源,围而不打。然后派人到田梦力家,挑来白米细面,腊肉野味,在山下安排部队埋锅造饭。
田梦力兄弟远远看见何振亚的部队在自己的家里进进出出,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家里值钱的东西是转移到寨子里了,舍财免灾。
两天过去了,何振亚对田梦力兄弟围而不打,只在山下修整部队。
田梦力兄弟想:似这种铁笼关虎的战法,在寨子里坚持两三天可以,时间长了谁招的住?两弟兄一合计,只好派人下寨子央求投降。
何振亚率领的陕南抗日第一军,一枪未放就攻下了铙钹寨,缴获田梦力枪械60余支,银元300余块,腊肉400余斤,粮食4000余斤。除枪械和其他军用物资外,何振亚把田梦力兄弟盘剥农民的浮财全部分给了穷人。
从此,这里的老百姓只要晚上听到红军的队伍来,就哄孩子说“睡你的觉,打你的鼾,与你穷人求相干。”这朴实的语言,建国后被巫其祥先生收集录入《陕南红色歌谣》一书。
1957年,当年曾参加攻打铙钹寨战斗的汉阴青年排长刘泉山从国家康藏公路副总指挥的职位上离开部队,回到汉阴当县长,为了改变汉阴的落后面貌,他亲自组织劳力,带领汉阴群众二万余人,人工修建了可容纳400万立方水的观音河水库,建起了观音河水电站。
从此,汉阴城供上了自来水,有了电,机关、学校用上了电灯。
1997年,汉阴区划调整,原观音河八庙、药王两个乡合并成观音河镇,观音河镇开启了提高乡村品质建设的速度。
勤劳的观音河人珍惜观音河水库——汉阴人畜饮水涵养水源区的荣誉,遵守国家对在这个区域内生活的居民生产、生活、家庭养殖的管理要求。观音河人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庭院经济”的路子,脱贫“摘帽”。
如今,观音河镇库区栽种的万亩优质猕猴桃已成汉阴县域企业的一张名片,观音河的林地主产猕猴桃,已经成为汉阴县果业走出国门的窗口,其产品的质量、口感、营养成分含量跃居全国首位,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民们,正在经历观音河进入现代农业的辉煌历程……
0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革命老区汉阴拥有“三山夹两川”的地理特质,秦岭、凤凰山、巴山以她明显不同的地质特色、地理气候、生物物种给老区人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再生资源。
——长江水源地的源头,汉阴根据保护这块涵养“一江清水进京津”的水源绿地要求,提出了“南茶北果中间园”的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开启了汉阴生态环境品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
南山坐拥泽润的大巴山怀抱,汉江烘湿交替的气候、凤凰山特有的酸性黏土,大自然给了这方山水毒后的恩赐,这里产出的安神、明目、润肺、健胃的“天宝贡茗”茶,唐代就有宫廷贡品之誉。红色南山建起了万亩茶园绿地……
北山是秦岭余脉的延伸,拥有南北走向的千沟万壑,溪流纵横,流水潺潺。万顷林海碧波荡漾,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给地球上稀有的古北界动物留下了这块绝无仅有的生存领地和存活资源。
“秦岭无闲草,陕南药材多”。
这里的山民们找到了可持续梯次开发绿色林地经济的路子,通过市场调查、论证研判,合同订单,技术指导他们,根据药材成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在高山林下,种植天麻,淫羊藿、白芨,五味子、柴胡等中药材。
浅山丘陵地带,发展果业,建造“四季有绿,三季有果”的品牌果林基地,从初夏的李家沟、蔡家河樱桃,到花果村仲夏优质的杏、桃、枇杷,中堰村的香瓜、西瓜、五彩西红柿,赵家河的蜂糖李,界牌村的香脆李,三坪村绿宝石葡萄,一直到入冬才能采摘的冬桃……
月河川道的大坝子是汉阴的“肉垴恼”,安康的“白菜芯”。农耕时代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如今是安康城市的副中心,汉阴的科技工业园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富硒食品加工区、农旅结合观光区……
红色汉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忘“敬党爱党忠于党”的汉阴革命老区情怀,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老区精神,在党的引领下,在建设“锦绣汉阴、幸福汉阴”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擘画新时代的蓝图……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