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把老区的振兴发展放在心上

2024/08/27  浏览量:   作者:田侠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两年的挂职经历,让我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从陌生到熟悉,对基层文旅工作从适应到融入。在永定区这片全新的天地里,我努力当好协调人、联络员,做好沟通衔接工作,争取到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落地,助力当地发展。

2022年5月,我被选派到永定区挂职区委副书记、副区长,立足文化和旅游部职能和地方所需,全面展开对口支援工作。当年9月,我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部对口支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工作方案》出台,按照“受助方所需、支援方所能”原则形成了涵盖65个事项的《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对口支援永定区工作计划表》《永定区2024年请求对口支援支持事项清单》,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我努力让更多帮扶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月,总投资1.33亿元的客家文化(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两年间,帮助永定区争取各类文化和旅游、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他文物保护资金共计9339万元。比如,永定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并获得省内100万元奖励;同期,争取福建省内资金1850万元,用于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旅融合发展。

在闽西革命老区,人民有着对艺术特别是高水准艺术的渴望。2023年,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央歌剧院分别于2月、5月、11月到永定区进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慰问演出活动,共计13场。当一首首饱含深情的歌曲响起,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精彩的演出深深打动了老区人民,持续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是老区人民由衷的肯定。

基层群众热爱艺术,艺术家在互动中感受到基层群众真诚的情感,也感受到基层群众对艺术的喜爱和期待,从中汲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力量。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出队走进永定三中演出期间,一位教师感动地说:“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演出能走进山区的学校,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让我们难忘。”中国煤矿文工团还在永定区举行了艺术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将价值123万元的演出设备捐赠给老区人民,助力永定区文化事业发展。

不仅让高品质的艺术走进永定,也助力永定土楼搭建走向全国、全世界的展示平台。今年4月,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微缩模型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振成楼模型完整准确地保留了建筑数据,为土楼的修复保护、传承和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参考,定格了振成楼百年沧桑巨变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为促成此事,我多次前往广州美术学院与谢菊明团队沟通论证,为制作土楼模型制定了3个方案,该模型最终在今年1月完成。

田侠深入永定区边远乡村调研 作者供图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关心支持下,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纷纷提供资源,帮扶永定区文化教育、乡村振兴。部机关党委拿出25万元支持挂职干部所在的5个村和社区基层党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捐赠义卖资金20万元和诸多书画作品,国家图书馆捐赠5000册图书,故宫博物院、思源·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向永定区26所学校捐赠价值10.4万元的“故宫小书包”,中国旅游出版社捐赠500册图书。挂职两年时间里,我推动的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与永定区委干部交流锻炼协议签约仪式于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部地干部双向交流锻炼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永定区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签约“红旗不倒·江山永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客家土楼文艺工程项目;永定区洪坑村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

挂职的日子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生电影,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在挑战中发现自我。初到永定时,我曾一度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得了过敏性荨麻疹,持续大半年才得以缓解。身体的不适曾让我想过退缩,但永定的百姓像家人一样关心我,让我坚定了信念、找到了方向。我常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了解实情,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学习请教,到实践一线感知、倾听基层所思所想所需,抓住热点难点,把反复研究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工作思路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尽管挂职之旅已经画上句号,但这两年的工作不仅是简历上的一行字,还是全心全意落实中央对口支援政策、支持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两年,是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基层进行实践探索的两年,更是一次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历练,是我生命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两年的挂职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底气和实践基石,更有信心和责任担当,我将通过不懈努力继续为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政策调研处一级调研员)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24年8月8日)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