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管委会举行庆祝国庆活动

2024/10/02  浏览量:   作者:徐东升 黄汉洋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24年10月1日,盛世华诞,神州欢庆。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灵通山南麓的白花寺大岩洞、革命老区宜盆村“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俗称“红军洞”),红旗飘扬,歌声嘹亮。此管委会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管委会成员和大溪镇部分退役军人参战老兵、宜盆小学部分少先队员共30多人,在白花寺大岩洞的“红军洞”洞口举行升国旗仪式、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升国旗仪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合唱《歌唱祖国》

当日上午,参加庆祝活动的退役军人参战老兵、少先队员走进“红军洞”,聆听管委会成员介绍白花寺大岩洞历经峥嵘革命岁月。

白花寺大岩洞地处乌山根据地与大芹山根据地必经交通要道处,掩藏在深涧密林中,成为革命活动秘密交通站和宿营地。红三团、闽南政保队、王涛支队、钟骞支队、闽南支队等革命武装曾经在此设置中转站暨休息处。革命先辈何鸣、卢胜、卢叨、卢炎、陈天才、林克明、张树连、张龙发等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

▲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暨红军洞里一瞥

▲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暨红军洞里一瞥

1935年8月,林克明与陈天才联手成立武工队。林克明提出把其带来的红军与武工队合并组成武装工作团,以郭坑为中心向四方辐射,进行开展革命活动。林克明担任武装工作团主任,下分四个工作组,其中第三组由陈龙虎等人向大溪方向(途经白花寺大岩洞)发展革命队伍。1936年底,粤边特委建立闽西南交通总站,开辟从乌山经车圩、碗窑、灵通山(南麓白花寺大岩洞)至(大芹山)山内的交通线,闽西南、闽粤边两块革命区域之间的交通线得到恢复,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一直保持到1938年1月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红军游击队途经此处,时常秘密驻扎在白花寺大岩洞。

1935年期间,受伤的部分当地游击队员隐藏在白花寺大岩洞疗伤。张亚带(烈士)、吴有盛、陈金盛、陈金顺(接头户)等人轮流送饭、监视路口、通风报讯。张龙发、陈天才探视伤员,因走漏风声,这批伤员转移到附近的廖安村接头户张水森(健在、今年87岁)家养伤,伤愈后回乌山继续参加革命。

1943年6月,大溪镇宜盆村宜古田自然村陈生计、陈启书、陈启石从乌山根据地回老家开展革命工作,遭本村伪甲长带白匪追击,三人就近跑到白花寺躲进大岩洞,天黑从石洞后方隐秘的小洞口潜回乌山。

1948年农历八月初三,陈启书、陈启石带领10多个游击队员从乌山秘密回到宜盆村宜古田老家,驻扎在白花寺大岩洞,天黑后包围宜古田下楼尾,凌晨四点发动袭击,消灭伪保长、甲长等人,惩治了当地土豪劣绅。

参加庆祝活动的退役军人参战老兵纷纷表示,要永葆军人本色,要老有所为,为弘扬革命传统做出应有的贡献。少先队员也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活动倍受鼓舞,要刻苦学习,立志成才,长大后争做对祖国和社会有用人才。

▲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管委会成员陈文煌(左1)、陈万生(左2)、陈三江(中)、陈其和(右2)、陈文通(右1)在红军洞口暨红军像前合影

下一步,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缅怀革命先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古白花寺红军游击队秘密宿营地旧址管委会要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保护好革命旧址。

编辑:褚海艳